樊玲 王平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时期下,国家教育部门为了加快综合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體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应该结合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设计,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核心素养培育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新时期 高校体育教学 融合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优秀人才的要求也更为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更是进一步明确了体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新时期下将核心素养培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并分析具体的运用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当前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融入了诸多科学界定而形成的,包括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三个层次。其中体育精神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对体育运动产生情感,并形成高尚的体育品格;运动实践包括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而健康促进则包含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综上不难看出,体育学科的本质在于,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起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与意识,形成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精神品格。因此,高等院校在今后开展体育教育工作时,必须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避免体育课程出现形式化的现象,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时期下核心素养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本身就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体育又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点项目,对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磨炼其身心意志有着重要意义。
(一)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知情况,以及自身的身体素质、体育运动状况等,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方案,使学生更为全面地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一方面,体育教师应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以及思想状况,明确课上应采取哪一种教学手段。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且学生学科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学分,完成必修课程。对于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就应该以更为有趣、多元的形式开展课上教学,并且将教学目标融入其中,借此改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态度与思想。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对一些体育知识进行明确,并让学生深度思考本节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如何做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能够对体育课程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为接下来开展的体育教学打好基础。
(二)联系生活,构建体育教学课堂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会单独进行体育锻炼,且自身不具备锻炼意识。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借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针对女大学生,学校可以开展瑜伽、排舞、健美操等课程;对于男生则可以开设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等,也可以借助体育课堂开展对抗比赛,借此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根据学生选修课的报名结果,为学生推荐一些健身和体育锻炼活动与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来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在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则可予以一定的奖品、荣誉作为激励,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积极开展多类型体育活动
在大学期间,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热情,高校可以在校园内部,以各个院系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校园体育活动氛围。同时,还要设置一定的奖品,以便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低碳活动,外出选择步行、骑行、爬山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运动时间,并将这些绿色贡献作为额外的学分奖励给学生,或者是作为学生体育学科成绩的加分项目,使得大学生可以在日积月累的体育锻炼中,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自觉锻炼意识。此外,学校定期开展的运动会,也需要对其形式进行改变,不仅要增加运动项目,还要将比赛标准朝着标准化、趣味性方向发展,也可以组织一些比赛前的运动员培训,营造良好的比赛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为高等教育学校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学校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还注重学生身体、精神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联系生活,构建体育教学课堂,积极开展多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将核心素养有效运用于体育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刘梦辰,马峰跃,田佳鹏.核心素养培育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06).
[2]宋菊强.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高校体育教学设计探讨[J].山西青年,2018(24).
(作者简介:樊玲,女,本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昌吉学院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王平,女,本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昌吉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