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黑脸琵鹭是鹳形目琵鹭属家族的成员,家里兄弟姐妹六个,而这位小老弟是唯一一个全球性受威胁的鸟类,是中国濒危珍稀水禽,地位仅次于远房表亲朱鹮。
黑脸琵鹭属于中型涉禽,长相独特,尤其是它那张酷似包公的黑脸和扁平如铲子一般的长嘴格外引人注目,加上成年后的体长可以超过70厘米,一双傲人的大长腿更是看起来威风凛凛,一副不好惹的模样。
作为涉禽,黑脸琵鹭自然是要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湖泊、河流以及沿海地带都是它们栖息、玩耍的地方,凭借着大长腿和铲子嘴,鱼、虾、甲壳类动物、各种水生昆虫以及软体动物来者不拒,一律笑纳,甚至不少两栖动物也会出现在它们的食谱之上,至于餐后甜点,就来点水生植物解解油腻,荤素搭配才有利于养生。
黑脸琵鹭是迁徙鸟类,每年春季,它们会迁徙到东北,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进行繁殖。辽东半岛东侧的小岛、内蒙古东部也曾经有过其繁殖记录。而每年的10月它们会离开繁殖地前往南方越冬,江西、贵州、福建、广东等地都有它们的身影,也有一部分黑脸琵鹭一辈子都赖在福建,说什么都不肯走。
黑脸琵鹭看起来威武霸气,适应能力极强,但全球仅有4 000多只。一方面,黑脸琵鹭偏爱食物丰富的鱼塘,常常被捕鸟夹夹伤致死;另一方面,随着湿地的退化以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黑脸琵鹭的生存也受到了重大的威胁,不少地区已经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了。
说起国字一号鸭,让各位吃货失望了,既不是北京烤鸭,也不是武汉周黑鸭,而是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有着“鸟类中的大熊猫”之称,属于中国特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是第三纪冰川期孑遗物种,距今已有1 000多万年。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全球仅存1 000多只,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动物红皮书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鸟类名录。
中华秋沙鸭论身材和普通鸭子区别不大,可走近一看差别立现,本来就稀疏的头顶毛发居然根根直立,是名副其实的刺头,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杀马特气质。
作为“中华第一鸭”,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却并不高,甚至相当“亲民”,河谷溪流地带、湖泊水塘地带、针阔叶混交林地带或是草地草甸地带等都是中华秋沙鸭所喜欢的生活环境。中华秋沙鸭繁殖地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吉林的长白山,另一处就是小兴安岭林区的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那里是中华秋沙鸭在国内最大的繁殖栖息地。
中华秋沙鸭喜欢利用河边天然的树洞做巢穴,方便觅食,它们的繁殖能力在鸭界算是“劳动模范”。在繁殖季节雌性中华秋沙鸭一窝可以产卵十多枚,然而出壳率低,幼雏比较容易夭折,这是造成中华秋沙鸭濒危的内因,而栖息地的破坏和缺乏更是让原本较少的种群数量雪上加霜。
一提起褐马鸡,要先说它们“暴躁”的脾气,它们是鸡家族真正的“战斗鸡”。褐马鸡不善飞行,它们粗壮的双腿不但让它们善于奔跑,更是它们的攻击利器。每到繁殖季节,喜爱群居的褐马鸡就会躁起来,开始一场轰轰烈烈为爱情献身的战役,经常会为博得“美鸡”的回眸一笑而斗死方休。
从战国时赵武灵王起,历代帝王都用褐马鸡的尾羽装饰武将的帽盔,称为“冠”,用以激励将士,直往赴斗,虽死不止。一只褐马鸡只有22片尾羽,中央两对特别长而且很大,被称为“马鸡翎”。“花翎顶戴”中的“翎”指的就是褐马鸡尾部的羽毛。因此,褐马鸡羽毛成为商人争相追逐的珍品,身价一路飙升,数量却极度锐减,一度仅存数百只,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为了保护发展褐马鸡这一稀有珍贵资源,198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分别在吕梁山的庞泉沟和芦芽山林区建立了褐马鸡自然保护区。河北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批准将蔚县小五台国有林场改建为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现在中国不少动物园和保护区内都有人工繁殖的褐马鸡,并积累了成功的繁育经验。
绿孔雀被称为“中国百鸟之王”,同时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绝对是一众鸟类中最爱炫耀的自恋狂,谁叫人家确实拥有又长又美丽的尾羽,脖子上更是长满鱼鳞状的羽毛。绿孔雀在每年2月进入繁殖期,雄孔雀会争艳斗美,求偶炫耀,繁殖期一天会开屏20次,最长一次為88分钟,如果鸟类也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概可以被载入其中了。
中国的绿孔雀仅仅分布于云南、西藏东南部一带,分布区不仅非常狭窄,而且正在迅速消失和退缩,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受到严重威胁。一方面,绿孔雀在“谈情说爱”方面颇有心得,但在繁殖方面是十足的“弱鸡”,一只绿孔雀一年只下一窝蛋,大约只有6枚卵,成活率也不算高;另一方面,偷猎、毒杀、与蓝孔雀杂交等也给绿孔雀带来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