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两处“恒星摇篮”

2020-06-29 07:53
科学之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星群端粒太湖

研究人员发现两处“恒星摇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巡天计划发布一项重要成果。研究人员在银河系中发现两个孕育恒星的巨大分子云,分别命名为“大江分子云”和“凤凰分子云”。此次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权威刊物《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我们所处的银河系是一个旋涡状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隐藏着一些濃浓的云团,其中一些主要由氢气分子组成的云团就是分子云。分子云是恒星的前身,被称为“恒星摇篮”。

火星上可能曾有流淌十万年的河

尽管现在的火星看似没有任何生机,但从火星表面图像可以知道,火星上也曾湖泊纵横,有大量流动的水。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弗朗切斯科·塞勒及其同事在火星海拉斯盆地西北缘发现了一块高高的岩石峭壁,其似乎是由一条古老河流的水流缓慢形成。新发现的岩石露出地面的部分高200米、宽1 500米,要想形成这种大小的“露头”,需要一条活跃了至少10万个地球年的河流不断地流动和沉积。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新移动星群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梁熙龙、赵景昆等利用郭守敬望远镜与欧空局盖亚空间望远镜获取的同源恒星数据,在银河系的猎户座星云附近发现一个新的移动星群,共包含206颗成员星。天文学家表示,该移动星群的发现为研究旋臂密度波驱使恒星聚集,从而触发星云坍塌的可能性提供了观测证据。此外,这个位于银河系本地旋臂的移动星群也为研究恒星集团的瓦解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

治理太湖蓝藻有了新突破

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太湖蓝藻治理除了减氮控磷,还需控铜。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水资源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水研究》,对于太湖治理将有重要参考意义。太湖治理是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太湖蓝藻暴发也是许多环境科学类学者的研究重点。一直以来,大部分学者把重点放在氮和磷的研究上,其他重金属或微量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常常被忽视。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2020年5月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点火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飞行任务告捷。长征五号B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主要承担我国空间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

研究人员找到可恢复端粒长度方法

美国一研究团队筛选了超过10万种已知的化学物质,成功发现了能够恢复小鼠体内端粒长度的小分子。现阶段,人类抗衰老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染色体末端的“小帽子”——端粒上,端粒能够防止基因DNA密码的“磨损”,在生物健康和衰老进程中至关重要。在细胞每次分裂时,端粒都会变短一些,直到细胞不再分裂而死亡。如果能干预这一过程,则将实现对衰老以及衰老带来的不良影响的调节。

新飞船完成我国首次高速局域网空间试验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轨完成了一项高速局域网试验,未来可以让航天员享受到“智能家居”一样的太空生活。此次完成试验的“时间触发以太网星载原型系统”,简单说就是科研人员在飞船上搭建了一个高速局域网,将各个系统联通了起来。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该技术的空间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系统完成了时钟同步、多源数据采样、高清图像传输等功能验证,实现了系统间数据的高速传输。

研究证实蝙蝠细胞可与病毒长期共存假说

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认为可能是多种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一项研究以实验验证了蝙蝠细胞可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假说。研究人员让MERS冠状病毒对一种大棕蝠的细胞进行长达126天的持续感染,并通过检测蛋白质、转录体和基因等方式分析被感染细胞,结果发现MERS冠状病毒可在蝙蝠细胞中与宿主长期“和平共处”。

猜你喜欢
星群端粒太湖
找寻
山中夜行(外一首)
美丽的地方
太湖边的橘子
大水沟(2)
赞东太湖
太湖“开渔”迎丰收
能忍的人寿命长
40—65岁是健身黄金期
端粒可以预测寿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