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凝玉
摘 要:《环翠堂园景图》是晚明有代表性的徽州园林版画。文章从视点高度(即远景和近景)和空间建构角度来讨论这幅画作为“吴门”文人园林画影响下的产物和戏曲小说刊本插图体系中的版画,画面中两种不同风格如何交融,借此反映出晚明雅俗共融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环翠堂园景图》;“吴门”;园林画;徽州版画
版画《环翠堂园景图》(图1)由园主汪廷讷特邀苏州画家钱贡绘图、徽州刻工黄应组刻制,刊刻时间约是1606年后①。今人所见版本为1981年经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据傅惜华所藏的环翠堂原刻初印本出版的复制品,原件下落不明。这幅画由汪廷讷的环翠堂刻书坊刊行。环翠堂刻书坊多出版戏曲插图刊本,这幅园林版画在风格上与这些版画插图相联系,但仍显得十分特别。正如相关研究所论述的,在汪庭讷的主导下,这幅画借鉴文人画风格,并展现文人式生活方式,构建出汪廷讷的文人形象,帮助他进入到文人圈。本文在此基础上,从视点、空间建构这些新角度来讨论“吴门”画风和戏曲版画插图风格如何在这幅画中融合。
一、从视点窥见“吴门”画风的沿袭与创新
毛茸茸在论文中论述了自文征明这一代始,园林绘画更加注重表现空间和园林细部,追求写实,人物的园林生活也成为画面中重要内容,并从这几个方面证明《环翠堂园景图》(下文简称为《环翠堂》)的风格是根植于“吴门”园林画传统①。文人园林画广义上来说已成为一种风格,这种文人画的风格影响了戏曲版画,使其由精细的汪耕风格转变成格调古雅、线条细腻的文人画风格,成为山水园林式的“诗意版画”②。《环翠堂》便是这一变化的代表,在此我们从视点来分析《环翠堂》如何学习“吴门”园林画并进行创新。
《环翠堂》卷尾的“洗砚台”(图1)处以特写突出了人物,紧接着就是远山,两处景色只以院墙分隔,远近景转换,呈现走出园林,接着看到远山这一过程。但是园内之景与园外远山上的亭子比例极为不合理,转换得很生硬。这种空间过渡手法在一些“吴门”画派的园林图中也可见,如仇英的《独乐园图》③和文征明的《独乐园图》④。仇英的《独乐园图》中描绘园林采用近景,卷末由“见山台”过渡到远景,“见山台”如同《环翠堂》中的围墙。但不同于《环翠堂》的是这两幅画都利用水域自然地过渡到远山,显得更加生动自然,意境更悠远。
而《環翠堂》创新之处可能在于多次使用远近景切换。卷首以远望视点表现园林周边环境,再以类似《小祗园图》⑤的俯瞰视角,表现山林中的建筑、修行的人和访客。这样的视点延续至农田处,呈现丰收忙碌之景。行至“高士里”,视点变低,观者随着一行人走进题有“大夫第”三字的大门(图2)。这个视点持续到“六桥”处,视点又变高,观者可以看到有的文士在柳堤上结伴而行;远处“天花岩”,文士登高望远,这些都呈现出热闹的气氛和丰富的游园活动。到了“湖心亭”,视点再一次变低,表现游湖宴饮,以远处竹排之小展现湖水之广阔。再一次视点变低是在“无无居”,人物以特写表现,比例变大。正中端坐、头向左偏的文士可能是汪庭讷本人,卷尾靠在洗砚坡上的文士也以特写描绘,而卷尾是郊外远山。图中视点不断变化,使观者既能纵览全貌,领略游人如织的秀丽园景,又能看到景观的细部,特写则突出汪庭讷意欲强调的景观和背后的内涵。进入园内便再无全景,这样观者就在汪庭讷的引导下顺着题字和路径来游园⑥。
晚明市民文化兴盛,求新求异的审美使得书籍版画插图作为“耳目之玩”讲求新颖。环翠堂以出版戏曲书籍闻名,书籍出版的趣味可能也影响到《环翠堂》的构思,使其以多变的视点来吸引观者。
除此之外,有些手卷采用了册页常用的剪裁式的构图,以便近景特写,如沈周的《草庵图》⑦和钱穀的《求志园图》⑧。随着画卷的展开,展现连续的画面,画家把众多视点连为一体,视觉体验与真实的游园经历相似。《虎丘图册》⑨中也是全景构图和剪裁式构图交替出现。所以《环翠堂》中多变的视点高度是根植于传统的。《环翠堂》之后,苏州画家张宏绘制了构造同样非常复杂的《止园图》⑩,虽为册页,但每一开不只表现一处独立景观,各段相继,旨在表现游览的过程,如卷轴画中的连续画面,册页与卷轴画所带来的观看园林的方式趋于混合。
二、从空间洞悉明代戏曲版画插图风格的彰显
《环翠堂》在学习“吴门”画风同时,保留了明代戏曲版画常见的空间表现的方式——平行结构框架。“使用平行框架的画作中,正面或斜面全都是相互平行的……因此画面中自然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平行肌理,画面的事物大都按照这种肌理有序排布,这使图画空间变得有序且存在进深方向的层次。”?輥?輯?訛明代小说和戏曲插图常用这种便于空间示意和叙事的构图,帮助观者理解故事。图中的步道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从“高士里”到进入题有“大夫第”匾额的大门这一部分,两条步道正面平行,使画面分为画面前景左下方步道上牵马的仆从,中间步道上走进园内的文士,靠近远景建筑的马匹和仆从。同一部分的人物位置多像小说和戏曲插图一样呈一条直线。而“兰亭胜景”“冲天泉”等部分则使用斜面平行框架,加上俯视视角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建筑内部景象。从文征明这一代开始,“吴门”画家对园林的表现更注重空间关系,希望再现真实的园林①,而版画插图具有成熟的空间表现方式,使其能较好地再现园林空间。
从视点和构图可见“吴门”画风与戏曲版画的融合,这点在园林生活的表现中也能体现。《环翠堂》学习文人园林画风格使得具有叙事功能的人物比例缩小,园林之景得到突出,但《环翠堂》画面中人物众多且气氛热闹,却与古雅的文人园林图不同。画面中人物活动有些是汪庭讷园林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湖心亭宴饮。有很大一部分人物活动和景点十分匹配,像是要为观者提供畅游这座园林的范例,如人们在“兰亭胜景”处行流觞曲水乐事,“观空洞”外道士执如意出观,“洗砚坡”上小童在洗砚台,如此切题,有些过于标准化。《环翠堂》中叙事性的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园林生活文人化和符号化,汪庭讷要展现尽可能多的文人生活方式来塑造自己的文人身份。这样,虽无需讲述故事,画面中的人物仍承担着说明的任务。
三、结语
《环翠堂园景图》是一次市民进入文人文化圈的积极尝试。从视点和空间构建可以看到,在这幅画中文人与市民阶层共享的戏曲插图版画与象征文人品格的园林图的两种不同风格交融,体现出晚明雅俗文化的融合。
注释:
①毛茸茸:《〈环翠堂园景图〉新考——汪廷讷的园林与图像世界》,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3年。
②董捷:《风格与风尚:凌漾初〈北红拂〉杂剧及明末版画创作中的竞争》,《美苑》2012年第4期,第83页。
③仇英:《独乐园图》,绢本设色,27.8厘米×381厘米,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④文征明:《独乐园图》,27厘米×141.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⑤钱穀:《小祗园图》,1574年,册页(首页),23.1厘米×19.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⑥林丽江:《徽州版画〈环翠堂园景图〉之研究》,《区域与网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区域与网络——近千年来中国美术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2001年版,第309页。
⑦沈周:《草庵图》,1497年,29.5厘米×15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⑧钱穀:《求志园图》,1564年,29.8厘米×190.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⑨沈周:《虎丘图册》,册页,31.1厘米×40.2厘米,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⑩张宏:《止园图》,1627年,纸本设色,册页,32厘米×34.5厘米(每开),收藏信息详见高居翰、黄晓、刘珊珊著《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7页。
?輥?輯?訛王一同:《明代小说插图空间解析》,北京建筑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