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铁路站场改造方案研究

2020-06-29 05:03李金峰
中国铁路 2020年4期
关键词:站场天窗道岔

李金峰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1)

0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包括普速铁路在内的铁路网日趋完善,多式联运枢纽建设、配套设施升级改造等逐渐成为普速铁路建设的主要任务,既有站场改造工程也越来越多。既有站场改造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铁路网运输能力、运输安全管控、工程建设工期和投资等,需综合考虑运输过渡、软件过渡、安全管控等影响,科学制定站场改造方案。结合襄阳铁路枢纽襄阳北编组站增建上行系统工程,对大型铁路站场改造方案进行研究。

1 工程概况

既有襄阳北编组站为三级四场单向纵列式编组站,设到达场(Ⅰ场)、调车场(Ⅱ场)、出发场(Ⅲ场)、上下行直通场(Ⅳ场)等4个场,西侧为军供站,下行系统与直通场、军供站南北端分别设环发线(R2)、环到线(R1)。枢纽引入的疏解线有西到线、南到货车线、发东货车线、发南货车线、焦柳下行线、焦柳上行线、汉丹下行线、汉丹上行线。

增建上行系统为纵列三级三场,上、下行调车场相邻6条股道及中间走行线作为交换场,形成双向纵列三级七场站型[1]。新建机务折返段,拆除还建中型机械化维修基地、网工区、军供站、整倒装线及特货线。枢纽内涉及改建的相关正线、联络线、疏解线共10条,其中:改建正线2条(改焦柳上行线、改汉丹下行线);改建联络线2条(既有环到线改场间联络线、改建环发线);改建疏解线1 条(改西到线),新建疏解线5 条(南到线、东到线、发北线、发西线、北立折线)[2]。站场改造平面布置示意见图1。上行系统采用自动化驼峰、点连式调速系统,并预留远期规划增容条件。主要工程量为:新建东到线、南到线、改焦柳上行线3座特大桥,共3600.9 延长米;铺设线路93.81 km;铺设道岔130 组(新岔105 组、重铺25 组)。襄阳北编组站近远期规模见表1。

图1 站场改造平面布置示意图

表1 襄阳北编组站近远期规模

2 站场改造方案分析

2.1 主要特点

2.1.1 新老场交叉影响大

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路交叉范围广,在既有功能未通过过渡工程或运输调整替代前,无法拆除交叉处既有线以实施新建线路[3-4]。如:上行调车场(Ⅴ场)线位覆盖既有直通场、军供站,在未建成新军供站、上行系统未具备直通场功能以前,不能拆除既有军供站和直通场;改环发线降标高,线位与既有环发线基本重合,不封锁该线无法实施;焦柳上行线、汉丹下行线、R1 线与下行出发场(Ⅵ场)整体斜向交叉,不完成三线改移无法形成场型等。

2.1.2 重点结构物受既有线影响大

受标高、线位等影响,需要先完成运输功能替代,拆除既有线,再进行重点结构物实施。如:顺正河中桥与既有直通场标高接近,不能满足线路架空施工条件,拆除线路后方能实施框架及上方驼峰;清风路立交下穿上行出发场(Ⅵ场),其标高与军供站北咽喉股道接近,拆除线路后方能实施框架及上方上行出发场(Ⅵ场)股道;焦柳上行线特大桥5#墩位于R1线路中心,需要完成功能替代并拆除后方能实施等。

2.1.3 营业线施工难度大

改建线路多、邻线施工多、龙口拨接多,均涉及营业线施工,造成施工组织、安全控制难度大。如:改西到线、改汉丹下行线两端拨接,东到线、南到线、改焦柳上行线一端拨接,焦柳上行线、汉丹下行线在军供站南段拨接龙口达700 m,汉丹下行线、焦柳上行线军供站北端及L3 线拨接分别连通上行出发场11、7、2 道等,且全部为营业线(含邻线)施工;利旧道岔、接线岔拆除和插铺基本为要点施工,特别是1/18 道岔质量、长度体量大,实施难度大。

2.1.4 工程接口复杂

站前、站后各专业施工交叉、相互配合要求高,每拆除1组道岔、插铺新岔、开通过渡线路,都需要信号、接触网等专业密切配合。因施工过渡,产生联锁软件过渡,涉及相关场、相邻站试验及换装,运输、车务、机务、车辆、供电、工务、电务等施工配合要求高,各专业相互提供作业面、配合实施等接口复杂[5]。

2.2 站场改造方案

基于上述施工难点,在基本不削弱运输能力的原则下,采取“工程过渡、运输调整、分步开通”的方式予以解决。先实施非营业线影响范围内的工程,再根据过渡方案逐步要点实施,主要站场改造步骤如下:

第1步:实施非营业线影响范围内的工程。

第2 步:改造环发线(R2 线)。利用货运量较少的春运时期,封锁既有环发线2个月,进行降道、拨线施工。R2 线封锁期间,发西向、发北向车流利用下行出发场北咽喉F1、J4 线通过既有直通场(Ⅳ场)发车。期间同步实施南到线原位跨环发线框架桥。

第3步:开通改西到线。先实施非营业线影响的邻线工程,预留两端拨接龙口,天窗点内实施龙口拨接、天窗点毕开通,同时为场间联络线提供部分线位。

第4步:改汉丹下行线过渡开通。先提前10 d封锁R1 线,实施改汉丹下行线2 个交叉缺口,过渡线路接至军供站原R1 线端口,要点停用既有汉丹下行线,将改汉丹下行线十堰端龙口拨接至既有汉丹下行线,过渡开通改汉丹下行线。同时,实施改焦柳上行线、场间联络线、发北线、发西线交叉口,为贯通创造条件;开通新Ⅵ场计算机联锁设备(过渡版),为发西线、场间联络线开通创造条件。

第5步:开通场间联络线、发西线。军供站既有汉丹下行线端口拨接至Ⅵ场11 道,启用Ⅵ场北咽喉,发西线具备汉丹下行线平行进路功能,场间联络线替代既有R1线功能。

第6步:开通发北线。要点封闭拆除既有焦柳线相关线路,军供站端拨接至Ⅵ场7道,郜营端拨接至既有焦柳上行线,发北线基本替代焦柳上行线功能,并为Ⅵ场东半场线路实施创造条件。

第7步:开通新军供站、改焦柳上行线、改汉丹下行线、东到线、南到线及新Ⅳ场10 道至既有Ⅳ场过渡联络线。提前5 d 停用改汉丹下行线过渡线路,功能由发西线替代,实现该段改汉丹下行线正位;要点7 h,按照营业线一级施工管理,新军供站南端拨接正位连通焦柳上行线、汉丹下行线。开通后,东到、南到客车经新军供站,东到、南到货车经新Ⅳ场10 道过渡线路至既有Ⅳ场,同时为拆除既有军供站创造条件。

第8 步:拨接既有Ⅳ场L3 线至Ⅵ场2 道过渡线路,停用L1 线,为整1 线、Ⅵ场南咽喉及清风路立交施工创造条件。

第9步:拨接既有Ⅳ场L1线至整1道过渡线路,停用L3过渡线路,正位Ⅵ场东侧咽喉线岔。

第10 步:开通Ⅵ场全场,利用蒙西直通预留线路及军供站股道作为连通新Ⅳ场10道至Ⅵ场的过渡线路,东到、南到货车经过渡线路至Ⅵ场,实现Ⅵ场对既有Ⅳ场的功能替代,以拆除既有Ⅳ场,为顺正河中桥、Ⅴ场实施创造条件。

第11步:实施交换场改造,实施Ⅴ场及剩余尾工。

第12 步:进行驼峰场溜放试验及全站SAM 系统试验,进行验收并开通。

3 实施方法

按照以上站场改造方案,总体安排分步实施,根据各分步开通节点倒排路基、结构物、轨道、接触网以及联锁软件编制、仿真试验、现场试验等各专业、工序条件,为安全如期实现分段开通创造条件。

3.1 物资设备供应

对全站物资设备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专业服务、统筹供应”,分甲供、自购物资设备,抓好技术规格书编审、规范招标评审及进场验收。进一步按照施工图设计梳理物资设备清单,充分考虑招标、生产、运输、倒运及程序办理等合理周期,并考虑1个月的提前量,编制物资设备供应计划。

其中,钢轨、道岔、轨(岔)枕、道砟等大宗物资设备通过铁路运输。为减少二次倒运工作量,站场内线上料在天窗点卸车至邻近位置,再进行短距离倒运;改西到线、R2 线等邻近既有线较近线路在天窗点内从相邻既有线卸车至设计位置,避免二次倒运;东到线、南到线、发北线、改汉丹下行线、改焦柳上行线等采取接轨后以工具轨铺设线路按工程线开通,长轨、接触网立柱等卸车至设计位置。其他外来物资设备通过铁路运输至车站,然后通过汽车倒运;当地物资设备通过汽车运输。

3.2 铺设非营业线影响范围轨道

总体采用人工辅助机械铺设,铺设范围一般控制在既有线线路中心5 m 以外(或封闭网外)。正线无缝线路采用换铺法施工,站场线岔采用人工铺设,站场线路和道岔按计划提前实施,并按工程线开通,为架梁、运长轨等作业创造条件。

3.2.1 道岔铺设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严格复核施工图,确定铺设道岔型号、道岔开向、坐标、数量及采用的标准图,编制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并按常规施工方法进行铺设。

3.2.2 线路铺设

站场内线路按常规铺轨方法铺设,利用汽车将道砟运至指定位置,利用铲车进行底砟摊铺,测量人员复核标高。人工配合吊车将枕木、钢轨倒运至设计位置,进行人工方枕后铺设轨道。初步完成轨道铺设后,利用铲车(轮胎式)补砟,再用小型捣固机捣固并起道,达到工程线标准并开通后,利用大型捣固机捣固、抬道,直至设计标准。

正线线路采用换铺法铺设,利用工具轨按常规方法完成轨道铺设,并利用大型捣固机捣固、抬道,达到设计标准后,将长轨运至现场并卸至设计位置线路外侧,人工配合小型机械进行换轨作业,工具轨置于线路中心,最后利用轨道车牵引平板回收工具轨。

3.3 营业线轨道施工

3.3.1 道岔拆除

按照施工图,道岔拆除主要集中在军供站内的利旧道岔拆除和军供站南咽喉改造,拆除施工需在天窗点内实施,拆除后由轨排代替道轨恢复行车。

首先,根据拆除道岔前后切割位置(一般在原钢轨焊缝之外附近),精确计算轨排配轨长度,在线路外侧预铺轨排;天窗点起逐次封锁线路,接触网停电,扒除岔枕间道砟,利用起道机械提升道岔,下部穿横向平行轨道并在轨道与岔枕间安设滑轮小车,人工配合机械横向推动,牵引道岔移出线外;再按照相同原理,将轨排移至原道岔直股位置,两端采用应急夹板固定、安设跳线,上砟捣固恢复线路参数,接触网同步调整;一般在天窗点毕前30 min 进行电务试验;各设备单位检查设备状况,达到标准后销记、开通线路并限速(一般控制在45 km/h以下)。

根据后续施工方案,确定应急夹板处置方式,如果该段线路短期内即停用,可加强养护不予进一步处置;如果线路长期运行,则在2~3 个天窗点内对钢轨接头进行焊接、提速捣固、接触网精调,加强线路参数检查、养护,直至提速至设计速度。

3.3.2 道岔插入

道岔插入一般采用侧位插铺方式,即在设计位置线路外侧(不满足条件时在线路外侧纵向前后一定距离内)组装道岔,利用天窗点进行插入作业。

道岔插入工序与上述道岔拆除施工原理类似,即先切割、移除对应位置既有线路轨排,再利用横向(必要时增加纵向)滑移轨道,人工配合机械推动、牵引至设计位置;再上砟捣固、接触网调整至规定参数,天窗点毕前30 min 进行电务试验,曲股(或直股)不开通时尖轨扳至规定位置并钉固、加锁(车务、工务双锁);最后,由设备单位检查设备状况,达到标准后销记、开通道岔。

道岔插入后,利用1~2 个天窗点内对基本轨两端接头进行焊接,同步实施大机捣固、接触网精调,逐步提速至设计速度。

3.3.3 线路拨接

线路拨接施工一般指改(新)建线路接轨至既有线路,引起既有线线位调整和改(新)建线路拨移正位,以实现新、旧轨道顺接的施工以及仅有既有线线位调整的施工。按接轨方式分为道岔接轨、非道岔接轨。道岔接轨指在既有线设计位置插铺道岔以接入新铺线路,非道岔接轨是指在设计位置断开既有线路以接入新铺线路,两者都可能由既有线、新铺线路共同拨接实现顺接。当新、旧线路纵曲线调整时,往往伴随抬道、降坡施工。

线路拨接施工一般在天窗点内进行,原则上减少既有线拨移工程量,可通过安全距离外新线路预铺正位或接近正位实现。现通过军供站南咽喉焦柳上行线、汉丹下行线转线拨接施工予以说明,该处施工主要目的是改焦柳上行线与既有线交叉处龙口拨接连通,并插铺1组道岔,改汉丹下行线与既有汉丹下行线拨接连通,2条改建线路开通后替代既有线功能,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营业线施工等级为Ⅰ级,详细施工方案见图2。

图2 汉丹上行线、焦柳上行线拨接施工方案示意图

第1步:天窗点前准备,完成非营业线施工。改汉丹下行线铺至已拆除线路处,在已拆除线路处预铺轨排41 m,轨排最大拨移量5.00 m;改焦柳上行线铺至既有汉丹下行线外侧道岔岔尾、已拆除线路处,侧位预铺道岔,在新铺线路上预铺道岔岔尖至新线接口段长度的轨排;标记好既有汉丹下行线、南到线切口以及临时回流线布设径路。准备好挖机、铲车、起道机、小型捣固及大型捣固机械,线外备足道砟,劳动力1200 人,做好技术、安全交底等,召开天窗点前会核实施工准备情况。

第2步:天窗点内施工,鉴于工作量大,经原中国铁路总公司特批7 h 天窗点。将作业区分成3 部分:(1)焦柳线龙口,拆除既有线120 m、抬道0.90 m,插铺道岔1 组、推进轨排40 m;(2)汉丹下行线K315+144—K315+496 段拨线352 m,最大拨移量3.65 m;(3)汉丹下行线K315+496—K315+577段拨线81 m,拆除既有线60 m、落道0.25 m,最大拨移量5.00 m。

3个作业区同步作业:

(1)点起在既有线标定位置切口,以便于拨接作业;

(2)拆除龙口范围既有线、扒除拨移既有线范围道砟;

(3)进行降道、抬道挖除和上底砟施工;

(4)按照侧位预铺方式插入道岔,利用横、纵移滑道拆除既有线轨排、推进预铺的新轨排,人工辅助机械拨移轨道(对于拨移量超过1.00 m部分利用横移滑道);

(5)连接轨排间、岔轨间接口;

(6)补充道砟并利用小型捣固机捣固线路,待达到工程线条件后进入大型捣固机捣固,同步进行接触网调整;

(7)线路参数、接触网参数达到标准后,拆除施工回流线,大型捣固机捣固、接触网梯车撤场,进行电务相关试验;

(8)道岔开通直股加锁(车务、工务双锁),各设备管理单位检查相关设备状况,确认开通条件;

(9)确认达到开通条件后,销记、开通。

第3 步:后续养护。在2~3 个天窗点内对轨道接头进行焊接,再利用2个天窗点进行大机捣固,加强线路参数检查和日常养护,直至提速至设计速度。

4 站场改造施工控制重点

4.1 科学编制总体方案

大型站场改造对运输影响较大,要通过科学编制总体方案以减少对运输的影响。方案以轨道铺设为主线,统筹信号、接触网等配套施工。要充分征询运输、机务、车辆、供电、工务、电务等各部门意见,掌握既有设备分布、状态,了解既有运输组织方式,了解各方向客货列车进路、平行进路以及可行的既有替代进路,作为方案编制的基本依据。

原则上,方案应先实施非营业线影响范围工程,待满足条件后,集中分步实施涉营业线施工。每一步营业线施工,小到1 组道岔,大到1 条线、1 个场,都要考虑功能替代,一般可通过运输组织调整,或通过先期开通新线、新场实现功能替代;同时,还应考虑新功能替代后,进路长度、运行速度等对作业效率的影响[6]。由于新修过渡线路实施周期长、投资大,一般不宜作为运输过渡首选,必要时尽可能利用既有线路、新铺线路,减少新建过渡工程量。初步完成编制后,由铁路局集团公司组织相关部门、站段,实地踏勘、核实,对总体方案进行完整推演,再下达审批意见。项目管理机构、各参建单位要严格落实,不宜轻易改变总体方案。

4.2 优化联锁换装方案

由于编组站车场多且位于枢纽重要位置,涉及相邻站多,联锁换装一般涉及多个场、站,编制工作量大、试验周期长、实施组织复杂,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考虑总体方案及过渡方案时,尽量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换装或不换装,必须换装时要减少涉及场、站数量。同时,严格仿真试验、现场试验,确保联锁关系与联锁图表一致。

4.3 细化局部专项方案

局部改造专项方案一般指道岔拆除、插入、线路拨接、接触网改造等单个工点具体施工,应包括施工项目、负责人、作业内容、地点、时间、影响,还包括限速范围、设备变化、施工方式及流程、施工过渡方案、施工组织、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措施、施工防护办法、列车运行条件、验收开通安排等基本内容,并根据各工点现场实际制定针对性措施。

4.4 高度重视工程接口

大型站场改造施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单位、各专业、各步施工环环相扣、相互提供条件,工程接口必须提前谋划、科学组织。以铺轨施工为主线,重点把握轨道与信号、车辆、接触网专业接口,信号、车辆、电力与房建专业接口,信号与电力、接触网与电力、车辆与通信等专业接口,确保各专业为接口提供作业条件,全面合理地统筹安排“一体化”施工[7-8]。

4.5 保障物资设备供应

站前、站后物资设备无论属于甲方提供还是自购,都要以总体方案为依据,梳理清单、编制计划,合理安排招标、生产、运输等各环节周期,以服务现场、不影响现场为原则。

4.6 统筹把握天窗计划

站场改造涉营业线轨道、接触网、信号、电力、通信等专业均涉及要点,据粗略统计,本工程施工天窗总数达400个左右,数量大、工点多、交叉多且较为集中,繁忙枢纽运输给点条件有限。针对该情况,应根据总体方案统筹编制天窗计划,根据各专业、各单位每步涉营业线施工影响范围,采取共用天窗模式,各单位要上足资源以占满天窗时间、空间,提升作业效率以减少要点数量。同时,充分考虑设备管理单位运营维护要点,做好协调对接,力争错开作业,的确不能错开时争取共用天窗。天窗计划作为要点施工基本依据,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铁路局集团公司各月度计划管理,提升天窗管理的计划性[9-10]。

4.7 做好质量安全卡控

总结为“十抓”:重点抓好基础管理,完善责任管理体系;抓红线管理,坚持红线管理常态化;抓源头控制,做好设计质量、方案论证、原材料进场检验;抓样板引路,落实各专业工程首件评估制度;抓长效机制,通过技术交底、警示教育、包保盯控、管理诊断等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和作业行为;抓标准化建设,提升“四化”支撑水平;抓重点关键,落实物理隔离、线缆防护、大机作业、要点施工组织等强制措施;抓专项活动,根据各阶段施工安全重点开展针对性专项活动,确保每个活动有计划、有推进、有反馈、有成果、有回访、有成效;抓履职履责,等压传递压力、督导落实岗位责任,以形成齐抓共管态势;抓监督考核,通过严肃信用评价等奖惩手段形成震慑。

4.8 提升溜放试验水平

根据我国编组场使用经验,时有空车溜行不到位、脱轨等情况发生,需在溜放试验阶段消除各种隐患。驼峰溜放是铁路编组站的主要功能,驼峰自动化系统功能试验主要包括:减速器单项、三部位、摘错、追钩、钓鱼等22 项,试验内容多、配合单位多、试验周期长,要明确每个试验的实施单位、试验方法、安全措施、实施标准等,试验方案须经铁路局集团公司批准后方能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批准的试验方案,原始记录准确、齐全,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设备状况,将设备状况调至设计标准和使用条件。

5 结束语

通过科学制定总体方案、细化局部方案,抓好物资设备供应,做好分步开通施工条件,加强营业线施工过程控制,把好开通关口,使襄阳北编组站增建上行系统安全如期建成投产,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复范围内,对枢纽铁路运量未造成任何影响。根据本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又顺利实施了襄阳北站预留能力扩能、京广线大花岭站改造、武汉北疏解区改造等项目,得到了实践检验,效果良好,可供类似建设项目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站场天窗道岔
贝雷梁在道路下穿铁路站场工程中的应用
微型注浆钢管桩在高铁站场软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油气站场甲烷排放检测技术及量化方法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中低速磁浮道岔与轮轨道岔的差异
朔黄铁路30t重载道岔应用及强化措施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自制新款天窗固定器
基于MoldFlow的汽车天窗注射模浇注系统分析
场间衔接道岔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