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贤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职教20条中指出,“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作为其中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角色,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对象、教学手段虽具有其特性,但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与普通高校是一致的,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提升自身的政治站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文化政治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培养拥护我们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和思政工作者都是主角,这也体现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而应当是由学校所有教师参与的全员教育,从协同的视角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由多个有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育人系统,各方合力联动,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最佳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政工作的主阵地,其他课程的参与度很小。实际上,所有专业知识的传授都应该有正确的价值立场作为支撑,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应与思想整理教育理论课程达成一致性协同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形成与和谐社会价值观一致的主流意识形态,突出德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担当。这样高职院校的所有课程的终极目标才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方面对思政协同育人做出建设性的研究。李文英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中提出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PAK模式,即传统课堂、素拓课堂、新兴媒体课堂交叉融合的创新体系,将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实践组合,形成教学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活动的合力,更好地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濮方龙在《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中基于当前新兴的自媒体交流平台,提出高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建议高职院校紧跟时代步伐,更新传统教学模式,将自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植入思政教育,建设思政教育自媒体平台,营造校园文化新环境。国外学者主要注重高校商科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美国大学商学院联盟和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均对职业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课时、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一直要求商学院提供道德伦理课程教育,强调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商学院应该向学生讲述公司治理规范和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培育学生的道德文化,关注学生的行为,并提前告知学生不道德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美国很多高校认识到商学院所处的道德环境会更宽,毕业生面临的社会责任会更大,这些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的趋势,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为了使人才培养和就业能够顺利过度,很多高职院校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效率不高。又加上思想政治教育流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很难从高职学生三年学习后看到突破性进展,导致部分院校对学生的思政素养提升不重视,把更大的精力用于专业教育和技能提升,久而久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力量、授课形式都受到冲击,思政课的内容过分强调理论性,忽视高职学生的发展,没有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高职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短期内虽然看不出弊病,可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却有可能出现人才培养的致命性问题。对思政教育的疏忽,会使得整个教学体制出问题,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还会使得教学效率和效果低。实际上,思政教育要在高职学生的专业教育中融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也能从更深层次激发学生对技术技能钻研创新的工匠精神。
高职学生在学期间接触思政的主体就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二者又以思政课教师作为主渠道。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主渠道出现了各种问题,思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理论性太强,学生吸收困难,过分强调政治性和权威性,授课方式枯燥,不能及时对接新形势的热点,满堂灌的授课内容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抵触情绪。高职院校辅导员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例行事务工作,程序性比较强,工作内容中不能及时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有滞后性。辅导员老师队伍的学历素质有待提升,使得对思政工作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将思政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
长期以来,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企业应用服务水平要高,而对思政水平没有明确标准。很多专业课堂上注重知识的讲解、技能的训练,能在授课中让学生懂得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但提到的思政内容微乎其微,导致学生形成了“思政孤岛”的印象。
高职院校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缺少对思政课程的沟通定位,对思政课程的教学管理和领导机制缺乏整合,思政课程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管理之间不能形成协作。思政教育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思政课教师数量少,甚至还存在师资流失的情况,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内、校外没有形成合力。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高职学生队伍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也不断增强,但也存在某些学生的责任感薄弱、团队合作性差、价值观多元化等问题。高职院校要正面审视这些问题并积极应对,从思政教育的形式、课程、内容等多方入手改革,从学生入校的第一环节就融入思政元素,从校园学习、生活、实践各方面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三全育人”大背景下,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从顶层设计入手,夯实党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多措并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商贸系从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入手,辅以课程思政和自媒体平台下的思政课,实训室实施6S管理,从每日实践检验思政教育效果,开展全方位思政教育,形成“一中心、两课堂、三主体、四堡垒”的思政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高职学生的三年在校成长周期中,对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自身价值观的树立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贯穿整个过程。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老师分别从专业、思政、实践角度,在课上课下交替进行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社区实践、社团活动、顶岗实习四大坚实堡垒,教育引导学生的思政理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图1 “一中心、两课堂、三主体、四堡垒”协同育人模式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商贸系在思政教育管理体系中,打通课上课下双向育人路径。各专业开展以核心课为主体的课程思政,每月与思政课进行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对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作为一所由政府主办的多功能、社区型高职院校,学生大一入学就在课余时间进入专业对应社区开展实践活动,随着课程学习和实践深入,大二进入专业社团参与各类活动,深入企业、了解岗位、跟进项目、开拓视野,大三的顶岗实习是对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一次最直接考察,该环节拉近了学生与就业的距离,使其能平稳地从学生向职员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思政素质,育人先育己。作为协同育人的主体角色,商贸系教师紧跟上级文件精神,办公室内开展学习强国大比拼,积极认真学习相关内容,交流分享,政治素养持续提升。专业教师通过对课程本身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分析,梳理课程知识点,融入和总结出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时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了贡献。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带来电商活动的诚信问题,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采取“边学习,边理解、边实践”的方式,使得教材、知识点中包含的众多“思政元素”能以各种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开和呈现,逐步实现从知识点到知识面的课程思政。教师课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课程分成几个项目,项目划分成不同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在任务操作过程中,学生切身体会到分工意识、守时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团队意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思政与职业素养相融合。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课题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交流活动,各专业之间进行交流,打造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商贸系思政课教师紧跟时代需求变化,认识到传统教育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政课教学方式创新迫在眉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学生现实生活开展思政课教学。以学生关心的时政热点、学生校园生活中的故事作为素材,贴近教学主题,学生在蓝墨云班课上进行预习,上传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源,这样可以大幅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竞赛等多样化教学方式,烘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透彻地理解课堂内容,保证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思政社团活动中通过红歌会、观影活动、参观等多种形式,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主人翁的责任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迫切感逐渐增强。
辅导员老师的思政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思政育人工作的成效,系部辅导员老师均是中共党员,在严格学习党支部精神的基础上,学院定期组织辅导员开展培训会,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系部辅导员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社团活动和校园活动、志愿服务等,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品行。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多平台,关注并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学院制定了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保证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公正、科学、合理,增强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对辅导员队伍的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开展铺垫了更坚实可行的道路。
在专业课教师、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模式下,商贸系4个专业中,每专业平均立项思政类课题2项,并各有一门课为思政课程试点运行。4个专业在市级、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基础上,形成并成功运行专业社团8个,学生实现全员2019年顶岗实习。
新时代下,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满足人民接受优质高职教育教育的需求,让人人都有让生命出彩的机会,要重点把握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经过案例实践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思政协同育人的建议,希望有助于同类高职院校的思政育人参考。
其一,全系统提升思政育人意识。要从学校的顶层设计入手,将思政育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各类会议、项目实施中进行部署,才能从全校发展的战略布局到课堂教学的基础抓手中都深刻认识到思政的关键。
其二,思政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将具有高职特点的项目化教学法引入思政课堂,运用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全程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讨论、提问、回答、做题等进行量化,使学生能吸收细分的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
其三,专业课作为高职院校传统的重点课程,要深入开展大变革,从方方面面挖掘思政元素。从专业教研出发,与岗位和工作内容对接,通过专业社团的活动进行专业与思政融合,让学生在专业领域认识到价值观和高素质的重要性。
其四,高职院校思政协同育人要从时间和空间上并行。时间维度上,以大一的入学教育为开端,由专业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分教学和管理双线引导,课程思政和社区实践服务,让学生从专业和价值观上有实践性提升,再辅以专业社团实践活动、比赛和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职场中检验素质和技能,对就业提供可靠的有效提升空间和路径。整个过程中,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把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付诸实际。
总之,我国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也要顺势而为,不断改变创新,发挥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