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滑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滑县 456400)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既往研究表示,女性绝经后会出现明显的血压升高,其中造成血压变化与女性内分泌变化与外源性女性激素应用密切相关[1,2]。雌激素在生殖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心血管、神经等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3]。临床对雌激素和高血压关系研究成为当下热点,雌激素主要是经雌激素受体联合发生生物学反应;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 (G 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 是一种7 次跨膜蛋白可作为雌激素受体,作为媒介在体内进行快速非基因反应,相关研究表示, 选择性活化GPER 能够扩张动脉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与机体维持正常血压密切相关[4-6]。但目前血清GPER 水平与高血压尚无确切定论。基于此,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90 例女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血清GPER 水平在高血压女性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女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患者经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⑵患者未服用雌激素;⑶患者无继发性高血压史;⑷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患者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⑵患者患有重要脏器严重损伤;⑶患者患有肿瘤;⑷患者患有急性和慢性感染性疾病发作期。90 例女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期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年龄65.30±4.33 岁;对照组,平均年龄 66.85±4.23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我院伦理会审核并通过。
1.2 方法与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与饮酒状况、高血压家族史。由专人采用国际标准化法检测患者血压,避免嘈杂环境,患者坐位,右肱动脉血压测量3 次,取平均值,记录结果,收取患者院内治疗措施。
生化指标采集:采集次日清晨4ml 患者空腹静脉血,静置 30min,待血液凝固,3500r/min 离心12min,取血清并置于2~6℃保存;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日立高新技术(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糖(正常血糖<6.1mmol/L,增高≥6.1mmol/L)、尿酸(正常尿酸<357μmol/L,增高≥357μmol/L)。注:血脂异常,总胆固醇≥6.22mmol/L 或三酰甘油≥2.26 mmol/L 或 LDL-C≥4.14 mmol/L 或 HDL-C≥1.04mmol/L。
血清GPER 水平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操作,将批内及批间变异降到10%以下,并计算浓度,试剂盒按照规定温度保存。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 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的形式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高血压发生风险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非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根据血清GPER 水平四分位将患者从高到低分为 Q1(<84.407ng/L)、Q2(84.407~122.812 ng/L)、Q3 (122.812~172.230ng/L)、Q4(>172.230ng/L)四个水平组,对血压水平的趋势做协方差分析,并调整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描述血压水平随GPER的变化趋势;以是否高血压为因变量,分别以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家族史、GPER、TG、TC 、FBG、HDL-C、LDL-C、Cr 四分位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分析,描述各因素与高血压的关联。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BMI、收缩压、舒张压、尿酸、三酰甘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家族史、绝经人数多于对照组,GPER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女性不同血清GPER 水平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 根据血清GPER 水平四分位数进行分组,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调整前,随血清GPER 水平升高,收缩压逐渐降低(P<0.05);调整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无明显变化。见表2。
2.3 高血压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是否患有高血压作为因变量,在调整前与调整后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示,调整前GPER 四分位、高血压家族史、绝经、高尿酸、血脂异常、高血糖与女性高血压相关 (P<0.05)。多因素调整后,GPER四分位、高血压家族史、绝经、高尿酸、高血糖与女性高血压相关(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续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表2 女性不同血清GPER 水平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
2.4 GPER 水平与高血压关系 将是否绝经进行分层分析,GPER 水平第1 四分位为对照, 在调整前后分别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示,绝经女性中,调整前血清GPER 水平第4 四分位组患高血压危险性是0.587 倍;调整后血清GPER 水平属于第4 四分位组患高血压危险性是0.475 倍。调整前后患高血压危险性伴随GPER 水平升高而下降 (P<0.05)。见表4。
雌激素受体调节雌激素生理作用, 早期发现ERα 和ERβ 在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组织普遍存在,传统观点表示雌激素经核受体途径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发挥慢速基因效应;但膜受体GPER能够在短时间内且不被RNA 和蛋白质合成抑制而发生快速细胞效应[7-9]。相关研究表示,GPER 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模式与ERα 和ERβ 有显著差异,各自作为媒介会发生相互协同、拮抗及独立[10]。近年来,GPER 与血压相关性方面仅在动物实验及体外研究较多,动物实验研究表示,雌性群体中GPER基因突变会损伤GPER 功能,造成高血压风险率升高[11]。啮齿类动物与人体在GPER 激动剂G1 作用下会扩张血管[12]。本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BMI、收缩压、舒张压、尿酸、三酰甘油、血糖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家族史人数、绝经多于对照组(P<0.05),GPER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无明显变化。提示在女性中,高血压家族史、绝经、高尿酸、高血糖是高血压危险因素,血清GPER 水平是老年女性高血压的保护因素。
表3 高血压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表4 GPER 水平与高血压关系
既往研究表示,绝经可能是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分泌减少,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3]。本研究结果表示,将是否绝经进行分层分析,在绝经女性中,血清GPER 水平与高血压危险性存在相关性,患高血压危险性伴随GPER 水平升高而下降 (P<0.05)。提示雌激素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GPER 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抗炎和改善糖脂代谢等方式发挥保护心血管作用[14]。GPER 影响血压机制归纳为两点:第一GPER激活后在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能够加速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产生抑制Ca2+通道等的内皮依赖性超极化因子,进而加速开放细胞膜K+通道,使平滑肌收缩,发生血管舒张效应;第二GPER 能够下调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表达及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有效降低,达到血管收缩抑制作用[15-17]。
综上所述,血清GPER 水平与绝经女性高血压相关,同时是高血压患者保护因素,患高血压危险性伴随GPER 水平升高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