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琴文化遗产“金陵派”传承现状的研究与思考

2020-06-28 02:12袁学杰谢琳琳夏榕赖晓波金凯悦张丽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

袁学杰 谢琳琳 夏榕 赖晓波 金凯悦 张丽娟

摘 要 古琴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琴人与琴社的实地采访调查,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以“金陵派古琴”为主题对南京地区大学生和部分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南京古琴文化中金陵派的发展现状,探寻金陵派古琴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并从中分析出金陵派古琴传承的有效途徑。

关键词 古琴 金陵琴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琴社

中图分类号:J632.31文献标识码:A

1金陵琴派

为探究金陵琴派的传承现状,首先必须理解“琴派”为何意。《中国音乐辞典》将“琴派”定义为“若干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各个琴派之间的差别主要决定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条件。”《查阜西琴学文萃》中认为:“琴派是指弹琴艺术在一定或大或小地区内和一定或久或暂时的时间内,多数弹琴人的风格逐渐统一,与他处或先期发生了显著的差异而言。流派的形成与地域、语言、师承、传谱、身份等因素相关。”可见共同的艺术风格、地域分布、师承传谱、代表琴人等因素是“琴派”形成的必要条件,其中地域又是划分琴派最重要的标准。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交通更加便利,有声资料等技术提高,琴派逐渐缺少了群体化特征而更具个人风格。同时,各流派之间呈现融合之势。就如刘彦在《金陵琴派及其文化生态研究》中所说:“总之,以地域为主要区别标识的琴派自清末以来,逐渐式微。”由此,本文所提及的“金陵琴派”不单单仅指历史上金陵地区的一个古琴流派,更多地指当代金陵古琴文化艺术。所以本文主要探究的内容是金陵古琴文化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承现以及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将在下文第二、三、四部分进行详细叙述。

2南京的琴人与琴社

2.1金陵琴派名家与金陵琴社

2.1.1代表琴人:极富盛名刘正春

刘正春,是现代金陵派的代表人物,金陵琴社社长、南京音乐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古琴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兼常务理事,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金陵派)国家级传承人,曾师从夏一峰、赵云青等古琴前辈,著有《秦淮秋月》、《一剪梅》等琴曲。他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聘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被金陵图书馆聘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讲坛顾问,多年来积极参加各地琴学交流活动,义务培养海内外琴生数百人,对古琴艺术尤古琴艺术其是金陵派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1.2琴社:金陵琴社

1954年12月,南京乐社成立,分为古琴组、古筝组、民乐组、昆曲组,其后古琴组独立出来,定名为“金陵琴社”。刘正春担任社长,桂世民、马杰担任副社长。金陵琴社自成立之初到现在,前后组织了很多雅集及其他与古琴相关的活动,不仅一步步提升了琴社的名气和地位,也将传统的金陵派古琴文化逐渐推向大众、推向世界。早期条件简陋,琴社活动较少,规模较小,所以也少为人所了解。但随着后期古琴艺术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琴社的各类琴事活动便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呈现在大众视野中。

金陵琴社现位于金陵图书馆附近,远离城市中心的喧哗,在靠近长江的地方静静地研究着古琴文化。虽然不在城市的核心地段,但这里也是交通便利,同时远离市区也为琴社减轻了租金压力。此外众多琴人在环境幽美、景色宜人的环境中更能静心钻研古琴,在继承传统古琴文化的同时,推陈出新,创作一些更符合大众审美的古琴作品,也避免了教学环境的干扰。在金陵琴社附近没有较多的其他琴社,也避开了同行竞争,占据较大空白市场。

2.2其他琴人与琴社

2.2.1马杰与幽兰琴馆

本研究重点拜访了南京著名古琴家马杰先生。马杰,南京人氏,号石青,自幼便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颇有兴趣,师从多位艺术大家潜心学习,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技艺,如今可堪自成一家,是当代南京琴人的重要代表。少时师从艺术大家张正吟学习国画和古琴,1976年拜师古琴家龚一门下继续深造,入道四十多年先后得到民乐前辈程午嘉、甘涛及古琴家梅曰强、林友仁等亲传和指导。“马杰的古琴演奏指力雄浑,指法细腻,其演奏风格博采众长、个性鲜明,法度谨严又不失灵动活泼。”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演奏风格和特点。马杰积极投身于古琴相关活动,为古琴文化的继承、创新与推广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马杰所创幽兰琴馆成为了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举行的阵地,成为了宣扬古琴文化的平台。琴馆积极举行雅集、讲座等艺术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宣传古琴文化,解析琴曲,为众多爱琴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公众对古琴文化的了解。琴馆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幽兰琴馆在历次“名城会”中都被政府当作一个展示南京文化景观的重要分会场,还在“文交会”鼓楼区展区的现场表演节目,进行古琴宣传,已成为了南京鼓楼区的一个文化亮点。

2.2.2琴人

除刘正春、马杰以外,南京金陵派代表还有中年琴人桂世民、李家安、吕建福等,他们部分是金陵琴社的老社员,后期自己也都成立了自己的琴社组织。这批中年琴人在南京地区广泛开展各种古琴活动,是金陵派古琴文化传承发展的中流砥柱。

同时还有以王震、赵烨为代表的青年琴人,他们刻苦钻研琴学,练习古琴,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能够开馆授课,带领更多的人学习古琴,为南京古琴文化传承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而他们也成为金陵古琴青年琴人和新生力量的代表。而这些青年琴人怀着对古琴艺术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修习古琴,不断提高技艺,并在各大比赛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向国内外展示了中国古琴文化艺术的魅力,也将新一代年轻人的方式和思想融入到古琴当中,让人们看到不一样的古琴,领略不一样的琴韵。例如,王震多次参加国内重大演出、古琴学术研讨、古琴打谱等活动,为江泽民、李鹏等国家领导人专职演出,于2006年1月、2008年11月出访美国夏威夷、北卡、南卡、华盛顿等地,在各地孔子文化学院演出、讲座;葛勇将电影《画皮》、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以及周杰伦的《菊花台》用古琴进行改编,以古音奏今声,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推动了古琴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2.2.3琴社

在南京,除金陵琴社外还有许多其他知名的琴馆,各个琴馆都有自己的风格,吸引力不少人前来学习古琴,在传承和发扬金陵古琴方面做出了贡献。

金陵古琴馆,位于秦淮河畔乌衣巷,桂世民先生长期在此授课,王谢故居内经常传来悠扬的古琴声。金陵古琴馆在秦淮区夫子廟附近,临近江南贡院、秦状元府等名胜风景区,左右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历史遗迹,古琴悠远厚重的琴音与浓厚的历史气息完美结合。金陵古琴馆借夫子庙这个南京代表性旅游景区拥有了庞大的客流量,前来学习古琴和观赏演出的人络绎不绝,乐器销售也十分便利。

青衫琴社,由王震先生担任社长,位于建邺区,紧邻地铁二号线,来往交通便利。附近有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琴社离居民区和学校都比较近,在琴社的辐射范围内,人口稠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减少了学生家长接送成本,稳定了生源,能提高社区知名度,便于更大范围地进行古琴教授。而且周围教育教学氛围浓厚,在这个大环境下,就有不少学生和成人前往琴社学习古琴,琴社也可借助周边的文化氛围提升自身的文化品味。

吴门琴禅会馆,由吕建福先生创立,该琴馆在苜蓿园,虽然不及金陵古琴馆地理位置优越,却也有着自己的优势。附近有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和南京理工大学两所高校,十分便于古琴文化宣传工作的展开,而消费对象主要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大多对学习乐器抱有兴趣,课余事件也比较充足。琴馆的老师经常受邀前去学校开办讲座,向广大师生讲解金陵古琴的相关知识,也有不少学生因此踏上了古琴的学习之路。

葛勇先生创建的九竹琴社在白鹭洲公园附近,不在夫子庙中心,却也靠近夫子庙,相对来说租金较低,同时交通也便利。在琴社旁边有状元桥、话雨亭、心远楼等古迹,风景优美,是弹琴授课的上上之选。琴社的位置既远离闹区,又不偏僻,有经济基础,又不至于租金昂贵,租金上的优势可以帮助琴社缩短回本周期,快速实现盈利。而且琴社周边还有莲子营等众多居住区,琴社周围小区多,这也是琴社的一大优势,小区的定位以中高端为主,业主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培养孩子的意识,琴社不用多做宣传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源。

这些琴社虽然分布在南京的不同区域,但在选址上有些共同特点。首先是琴社周围交通便利,无论是夫子庙的金陵古琴馆还是苜蓿园的琴禅会馆,都有各个交通线路连接,公交地铁都能直达,完全不用担心交通问题。其次是大多位于一些主路的沿街或人流量很大的商业街,例如金陵古琴馆,沿街的优势是门面很大,没有遮掩,很气派,同时客流量充足,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租金较高。最后是都离居民区很近,九竹琴社四面环绕着各个小区,这样的位置不仅租金较低,而且人员密集,前来学琴的人自然不在少数。当然在这些地方开设的琴馆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小区底商面积小,导致琴社门面看起来较小,不利于宣传。

3金陵派古琴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为止的调查情况,金陵地区的古琴传承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3.1演奏风格开放交融,流派观念日渐淡化

从地域来看,金陵“东临三吴,南面瓯越,西望荆楚,北靠鲁豫”,又曾是十朝都会,这样不可撼动的特殊地位及身份使它承接着八方人士,成为各方交流多元文化的汇集处。所以,金陵的艺术和文化也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特征,同时也能发现南京的古琴流派正就是在这个环境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古琴与流派、地域等的关系似乎也随着金陵这块宝地而逐渐交融、融汇成一股势不可挡的琴流,这股琴流也随着时间发展,在不露声色中叫人拍手叫绝。

从古琴历史发展来看,金陵地区虽琴家荟萃,但无论是黄勉之及杨宗稷、贾阔峰,再至夏一峰、刘少椿、王生香、张正吟、梅曰强等一大批琴人,他们虽然都汇聚在金陵,但却都是各自分别来自虞山派、广陵派、诸城派、吴派等其他流派的师承渊源,且在流派风格的追求取舍上,都以交融为旨。在本次与中年琴家马杰先生的面对面交流中,他认为“一群艺术家在传承有序的基础上,汇聚于同一地区,形成同一的演奏风格才形成流派,但是当下流派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各流派之间更多地呈现交流融合的趋势”。所以或许在当今,流派更多的只是一个名词,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今后可能也不会出现以地区为划分流派的情况,而更多的是以人为中心,主张“人琴合一”。笔者也始终坚信,无论派别界限是否日益淡化、趋向融合,各大琴家仍旧会在金陵这个地方绽放魅力与风采。

3.2传承形式多元综合,琴人修为全面发展

古琴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与其他文化和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陵派强调琴家应具有全面艺术修养,习琴的同时,作诗作画也应一同习得,这些都与修身养性密切相关。琴家认为一个人的习性养成必定是全面的,只有多元综合,才可能达到高雅精致、清澄脱俗的艺术境界。

许多琴人注重琴与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比如说画画与古琴结合。著名琴人李家安少时也学习中国花鸟画,其昆曲功夫则受益于昆曲家爱心觉罗·毓绮。他还为《论语》《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古诗词、古文吟颂配曲,为古琴与少儿国学教育、经典诵读相结合,做了很多有益尝试。毕业于中央大学美术系的琴家张正吟,本身就是个花鸟画家;王生香在绘画、书法等领域也颇有造诣,大多乐社雅集之士也都是文化界各领域的精英,近代的金陵古琴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丰厚文化土壤与氛围中滋养成长。

3.3国家政策支持不到位,古琴市场不免流于世俗

古琴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中国人带来了文化自信,不仅是在奥运会上作为首个表演节目,民间更是兴起了“古琴热潮”,但是物极必反。近年来,包括南京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内,古琴界在这股浪潮中也掀起了不少“腥风血雨”。

一方面,政府部门把保护经费过多地用到了打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子工程与行政事务当中去了,而对真正资助琴人、扶持琴社、增加琴事话动专项经费和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等的投入还太少。这样就使得古琴发展的外部生态亟待改善。

另一方面,作为民间团体的琴社与琴事活动,缺乏官方关注与正确引导,资金匮乏,规模小,难成气候。以金陵派主要琴社为例,他们为保持文人结社的初衷,尽量保持公益性,免费授琴与开设音乐演奏会。考虑到社员中许多是在校学生,不收取学费。所交会费极为有限,仅用来组织各项活动,显得提襟见肘。除了琴行以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也侵染了古琴的高古之气,如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对古琴的炒作和买卖的方式来谋取暴利,这样的情况十分地不利于古琴艺术的健康发展。

3.4宣传力度较弱,古琴受众面小

结合本次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与《金陵琴派及其文化生态研究》中提到的相关问题,笔者从中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问题。作为古琴音乐的受众,本土百姓的艺术品位亟待提高,民间对曲高和寡的古琴艺术有很多误解,比如一般人对音乐总有“经典高于一切、越异域越美丽、看不懂不如凑热闹”的思想模式。很多人不仅不知道古琴的派别、古琴大家及其优秀作品,甚至还弄不明白古琴和古筝的区别,这不免让人大跌眼镜。在为此捧腹大笑的同时,更要清楚地知道这样的问题值得反思和重视。

4对南京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与对策

针对第三部分的现状问题,笔者参考了《南京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的相关意见,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笔者结合现今实际,不难理出金陵发展古琴文化的新思路。

4.1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提供支持和便利

首先,最重要的是从政府角色的转化做起,即将“政府管理”转变为“政府引导”。一方面,作为地方政府部门,虽然为古琴文化传承做了很多保护工作,但是,倘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因为对古琴的了解有限而一味地“保护”,很可能会成为变相的“破坏”。这里,就需要政府角色的转化。由以往的主导性管理角色转化为辅助性的引导角色,让真正懂琴的人去管理和保护古琴艺术。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当学会去真正尊重、品赏和了解古琴艺术。另一方面,从整体而言,政府在真正资助琴人、扶持琴社琴事活动的专项经费、以及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等方面的投入还太少,可适当加大投资力度。

4.2团结南京琴社, 共建强有力的保护体系

目前,南京大小各类琴社、琴馆林立众多,但在整体上还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各个琴社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够。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如全市、全省范围内的古琴比赛、大型的古琴音乐会。通过调动更多的琴社共同参与相关活动,加强琴社之间的联谊合作,从而把散落在南京民间的多种古琴力量更好地汇聚起来,凝聚成一股力,更有效地保护传承金陵古琴文化。

4.3以南京地区的金陵文化以及高校云集的生源基础宣传

众所周知,江苏是全国出名的教育大省,那么作为省会的南京更是以高校云集而闻名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市区有7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仅鼓楼区就有17所。因此,南京为更好地发展古琴,不可忽略高校的教育资源与科研实力。另外在高校开设一些古琴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如《古琴艺术赏析》,鼓励学生去了解古琴、学习古琴、热爱古琴,并由学生去传承发扬其历史意义。

4.4结合互联网+,进行更好的继承与传播

21世纪的发展机遇是空前难得的,古琴的传播及发展更是“赶上了好时候”,现代科技手段已经使古琴的宣传和发展不只局限于原来的纸质媒体和人力支持,更加依赖于大数据以及网络信息的传播。这虽然抽象空洞,但是却一直围绕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人。比如说大众熟悉的大数据、直播、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自媒体、微课等等新型传播方式,改变了古琴的宣传、授课等等,更加有利于扩大古琴的影响力。例如今年8月,古琴传承人谢东笑登临酷狗直播的“非遗大师课”。

5结语

在这次调查南京地区古琴文化遗产“金陵派”传承现状的过程中,团队的成员不仅对各大琴馆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以及对马杰等琴人进行面对面采访,而且还以古琴和“金陵派”为主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通过总结和具体分析来看,古琴在未来的发展无疑是充满生机的,同时也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挑战,但也要认识到在这个时代,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爱琴人士,都应该更加利用已有资源去传播,针对我们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去扩大古琴的影响力,同时也要坚定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推动古琴的美好音韵在这个世界流传得更久远。

(指导老师:张丽娟)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的一般项目《南京古琴文化遗产“金陵派”传承现状的研究与思考》(项目编号:201910300108Y)的研究结果。

作者简介:指导老师:张丽娟(1974.4-),女,汉族,云南玉溪人,硕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中外宗教文化比较研究及电影鉴赏等。

参考文献

[1] 施咏.南京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02):49-58.

[2] 查阜西.查阜西琴學文萃[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3] 刘承华.探寻历史上的金陵琴派[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2008(02):139-142.

[4] 胡亮.古乐器收藏是我生命的全部——记金陵古乐器收藏家李家安先生[J].乐器,2007(03):62-63.

[5] (清)王坦.琴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 刘彦.金陵琴派及其文化生态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猜你喜欢
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艺术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寻访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鞠脉馆古琴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