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评《宫腔镜诊治特殊部位子宫肌瘤》

2020-06-28 09:21:44王宏丽张定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6期
关键词:宫腔镜肌瘤宫颈

王宏丽 张定红*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现代医疗技术是以宫腔镜电刀切除为主导,即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如宫颈涂片、宫腔镜和B超等检查,通过术前准备,明确肌瘤部位、数目和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变性,评估是否可施行宫腔镜手术。施行宫腔镜手术时对患者执行硬膜外麻醉,协助其保持截石位,依据子宫肌瘤部位和具体状况,明确最佳切除方式。①若为带蒂黏膜下肌瘤且体积较小,可施行电极切断,再将瘤体夹出,若体积较大可预先对瘤蒂表面予以切割,使之在缩小瘤体体积的同时再夹出;②若仅为黏膜下肌瘤,应预先切开肌瘤包膜,将肌瘤逐步切为碎片再取出,若部分肌瘤处于子宫肌壁处,可预先切除边缘肌瘤,再联合缩宫剂的使用,促使肌瘤突出而取出;③若为内突壁间肌瘤,由于子宫肌壁组织覆盖部分肌瘤,可采取分期切除操作。但无论是何种肌瘤切除方式,均应联合B超检查,时刻评估肌瘤切除深度,预防漏切及子宫穿孔等问题,术后还应对患者施行抗生素抗感染救治和促进宫缩类药物。通过该种方式的运用,能在摒弃传统开腹术弊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子宫,为患者赢得生育机会,且以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和恢复快等优势,帮助患者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即在子宫肌瘤救治过程中,宫腔镜技术的使用可保护患者子宫和卵巢功能,疗效显著,更易被患者接受。

《宫腔镜诊治特殊部位子宫肌瘤》一书通过对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分析,明确宫腔镜手术的治疗优势,如子宫黏膜下肌瘤、Ⅱ型黏膜下肌瘤、壁间内突肌瘤以及子宫壁间肌瘤等,均可施行宫腔镜手术,但操作难度系数较大。该书是以明确特殊部位子宫肌瘤诊断方式为前提,联合手术禁忌证、适应证的把控,辅之典型病例演示,保证宫腔镜手术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增强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群体生殖器官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结缔组织构成,好发于30~50岁群体,20岁以内较为罕见。尸检报告中,30岁以上女性子宫肌瘤发生率为20%,但由于肌瘤症状不显著或无症状,导致统计发病率明显低于实际发病率。发病期间,患者均存在下述症状表现:①月经异常,多见经期血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个别情况会出现不均匀性阴道出血及血样脓性液等;②下腹包块,好发于子宫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等部位,随着瘤体的逐步增大会凸出至腹腔,约为3个月妊娠大小且可触及,若为黏膜下肌瘤且直径过大,则可脱出阴道;③压迫症状,若为宫体下段前壁肌瘤、宫颈肌瘤,则会对膀胱造成持续性压迫,出现尿潴留、尿频尿急以及排尿困难等状况,若为子宫后壁肌瘤,则会对直肠造成压迫诱发便秘;④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多面临白带增多的状况,但黏膜下肌瘤更为严重,一旦组织感染坏死,会出现脓血样排液,且存在臭味;⑤其他,常见腰背酸痛和下腹坠胀,若未及时救治则会出现不孕症和继发性贫血,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期间会面临急腹痛,若肌瘤颜色为红色时,会出现腹部剧烈性疼痛,且伴有不同程度发热。

在此过程中,由于子宫肌瘤症状表现和部分妇科病较为相似,应做好病症间的鉴别。①妊娠子宫:存在早孕反应和停经史,但经尿妊娠检查、B型超声和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ionic gonadotophin,HCG)均可有效鉴别;②卵巢肿瘤:诸多情况下未见月经异常,B超可起到鉴别效果,部分患者应辅助腹腔镜诊断;③子宫腺肌病:表现为渐进性或继发性痛经史,子宫表现为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亦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现象;④子宫恶性肿瘤:若为子宫肉瘤,集中在老年女性群体,肿瘤生长较为迅速,出现腹痛、腹部包块和阴道不规则性出血等状况,若为子宫内膜癌,多见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表现为均匀性增大,但质地较软,可在诊刮、宫腔镜等操作下予以诊断,若为子宫颈癌,常见不规则性阴道流血、白带增多以及不正常排液等现象,应做好和内生型子宫颈癌、宫颈黏膜下肌瘤间的鉴别;④其他:常见子宫畸形、盆腔炎性包块以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可依据病史、体征和B超检查等数据,完成疾病间的鉴别。

传统医疗模式下,子宫肌瘤多以宫颈手术为主导,但在黏膜下肌瘤患者中,难以彻底暴露子宫颈口,而施行开腹会造成子宫瘢痕,在妊娠后期极易出现子宫破裂现象,诱发子宫切除。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性进展,宫腔镜技术能有效弥补此类问题,在不开腹条件下既可对黏膜下肌瘤予以切除,还可保留子宫,且对卵巢功能无任何影响,存在生育要求的女性可正常妊娠,无需渡过瘢痕愈合期。但该手术治疗技术中,应满足下述适应证:①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症患者;②月经量明显增多或表现为异常出血;③子宫大小不足11周,宫底深度≤13 cm;④黏膜下肌瘤和内突壁间肌瘤<7 cm;⑤黏膜下肌瘤瘤蒂<6 cm;⑥子宫未见癌变风险。禁忌证包括宫颈瘢痕,且难以充分扩张、子宫曲度过大宫腔镜难以置入宫底、急性期生殖道感染以及心肝肾功能衰竭。

为更好达到宫腔镜手术救治效果,可在术前24 h于宫颈内折叠置入尿管(10号),以此起到宫颈软化和扩张的效果,正常情况下宫颈口扩张至12 cm左右,便于电切镜的进出,还可预防机械性扩宫引起的损伤,杜绝宫颈功能不全等各类后遗症。此外,还应精准掌控宫腔镜手术的各类并发症,如出血感染、低钠血症性脑病、子宫穿孔以及罕见性气体栓塞等,其中子宫穿孔尤为常见,但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为低钠血症性脑病,是因非电解质灌流液被大量吸收,导致机体血容量短期内增加,症状表现、严重程度和灌流液吸收量密切相关,若未及时救治,会引发循环系统紊乱及神经系统紊乱,死亡风险约为33%~86%。

此外,还应对子宫肌瘤患者施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干预。①患者准备: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宫腔镜手术流程、优势和预期效果,且在术前1 d对患者予以访视,在评估脏器功能障碍的同时,鉴别其手术耐受度,还应精准把控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若存在异常应立即处理;②术前准备:妥善做好术前检查,且依据麻醉方式明确是否需要饮食禁忌,术前晚间可在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药物;③物品准备:充足准备各类手术器械和物品,如冷光源、高频电刀和电视显示系统以及膨宫机等,且确保各设备均处于工作状态,刮宫包、5%葡萄糖溶液(1000~5000 ml)及一次性无菌线套等,若为糖尿病患者可改为5%甘露醇溶液。

(2)术中护理干预。①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上肢构建1条静脉通路,待麻醉起效时调整膀胱截石位,抬高头部约10~20 cm,腿部架高禁止超过30 cm,且借助棉垫等物品对双腿予以保护,固定在脚架处且双腿分开110~120°,老年患者应适当减小分开角度;②对会阴部予以彻底消毒,且负极板片应置于肌肉较为丰满区域,预防灼伤;③借助阴道窥器的使用,彻底暴露宫颈,对阴道、宫颈等部位予以碘伏消毒,但扩宫过程应详细评估患者病情进展,一旦出现异常问题应立即处理;④宫腔镜电切术结束时,应对患者施行30 min的密切观察,待无任何异常状况时方可送回病房。

(3)术后护理干预。①依据麻醉方式对患者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②及时采取抗炎、止血及缩宫等治疗方式,杜绝感染或出血等问题;③详细评估阴道分泌物性质、颜色及量的变化,做好相应记录,若为鲜红色血液,明显超过月经量时应立即处理,较为严重时可采取宫腔镜电凝止血操作;④收集整理电切内膜组织,在估量的前提下执行病理检查;⑤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术后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状况,术后禁食时间≥6 h;⑥针对术后子宫痉挛疼痛问题,应在排除尿潴留可能的同时,遵医嘱施行止痛疗法。

子宫肌瘤是现代女性群体的常见病症,而子宫黏膜下肌瘤约占总患病群体的10%~15%,虽为良性肿瘤,却对育龄期女性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宫腔镜技术以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和痛苦轻等优势,成为子宫肌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不仅可保留子宫,对生育能力和卵巢功能无影响,还可预防更年期骨质疏松症及子宫切除引起的冠心病。

猜你喜欢
宫腔镜肌瘤宫颈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