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新作文供稿/
请选一个周末,主动和家人沟通,由你动手,设计安排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并把所有的家务主动承担下来,给父母和家人一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机会。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记下整体流程,捕捉精彩瞬间,展示自己的拿手菜,并写下你的感触。
接到题目,同学们热情高涨。第二天,他们做的一道道菜陆续端上来,发到班级微信群里,几乎每一道菜都能引起家长们的惊呼,“当家”的文章也随之而来。部分文章的标题颇具趣味:
《初试庖馔》(李轶凡),便《自学成“菜”》(齐欣萌),《让众口不再难调》(李夏楠);我们《与生活共舞》(李佳依),在《节奏中追求美》(李欣恬),真是《元气满满的一天》(翟溢茗),《迈出那一步》(张潇冉),方知《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艾文静);《别说“我不行”》(周海璐),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吴庆堂)。
整体而言,这些稿子不乏亮点,但多数偏于流程,思考不多,深度不够,并且格式很不规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示范。
于是我给他们发了“作文升格提示”,提供了修改后的样稿;反复强调了格式,明确了要求:
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荤素冷热的灵活组合,众人胃口的巧妙协调……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要突出合理的规划,统筹的方法,强大的执行力,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愈挫愈勇的执着,失败后吸取经验后的成功……
做出美味佳肴只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美化生活,思考生活,并用文字表现出来。重点突出自己的创新做法,写出自己的独到认识,写出新意,写出特色。
他们不少人过去没下过厨房,有的第一次出手就做出了四菜一汤;12位编委在听网课、写作业之余,不仅写出了精彩的文章,还起早摸黑,精心编撰一百多篇文章——从封面设计到栏目策划;从文章内容到配图安排……
张嘉诺第一次掌勺就做了虾滑,差点惊掉了妈妈的下巴;
“美食家”李佳依炸牛奶下锅的时候,妈妈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
妈妈注重养生,每日的红枣、玉米、南瓜等必不可少;妹妹年龄尚小,又处于门牙摇摇欲坠的时期,过硬的食物无法下肚。(王一帆)
外婆的吃饭时间向来固定,若傍晚时分因为我的问题导致她受饿,是我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张梦冉)
这道菜其实是一份甜品,我给它取了名字,“尼罗河上的日出”。首先我煎了酸奶饼,然后把它们摞在一起,柔软的酸奶饼大小不同,层层垒起,象征着如埃及金字塔般不断向上的进取精神。酸奶饼下面,我铺了一些炒的鸡蛋碎——金黄耀眼的鸡蛋碎,好像世界上最长的尼罗河,用6670公里的身姿向世界显示出她的魅力。最后,我选择了用猕猴桃装饰摆盘,代表了对尼罗河这片土地重返绿色的希望,也呼吁人们注重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王浩博)
看似简单的作业实则蕴含了孝之道、生之道和治之道,简单的命题中透露着不简单的内容,着实令我惊讶、惊喜。(陈瑞耀)
在今天之前,我从未体会到原来做菜能够赋予生活如此鲜艳的色彩。当雨后的阳光被落在水槽边的水滴折射出七彩的光,当花椒的香气在吱吱作响的油锅里升起,我才知道,原来平淡生活里也有烟花和彩虹,原来生活一直在那里等着我们与它一同起舞。(李佳依)
1.是不是我平时做得太多了,为孩子省去了麻烦,但同时也挤占了她成长的空间?应该给孩子一些机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唯有实践,方能成长。(李明玉妈妈)
2.菜的味道不出意料地普通至极,但是每一口都让我觉得非同寻常。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万事尽力。虽然过程失误百出,但好在我收获了许多,也总结了许多。符合自身实际的变通调整、合理紧凑的统筹规划、挑战自我的勇气决心……凡此种种,过去或多或少也听过学过,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诚哉斯言!(蒋智超妈妈)
3.我最大的想法不是父母有多辛苦,而是,他们为我们,早已失去了自我。他们在成为父母之前,首先是他们自己,他们有权利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为了我们,为了生计,他们最初的理想早已埋在心里……你是在为自己而活;他们,却是为你!(郭雯烁)
课堂学到的很多知识,孩子们都可能忘记,但这次的经历,相信他们会长久铭记。正如李佳依在“编辑感言”中所说:
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有滋有味。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要努力学会恬淡优雅,把脚下的路走成幸福的模样。
宅起来的日子,依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