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均梅,张丹妮,李 莹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主要由胰岛素分泌障碍引起,临床上以2型糖尿病多见[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3]。糖尿病时人体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眼、肾、心脏、血管以及神经等组织的慢性损伤[4-5]。目前导致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多种多样,针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6]。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15%左右[7-8]。由于糖尿病属于终身用药类疾病,临床上糖尿病病人需要时刻控制自身血糖水平,这也要求医疗护理水平要跟上病人的需求[9]。为避免病人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尤为重要[10]。本研究探讨风险管理策略在糖尿病足部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现作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6例糖尿病足部病变病人。入选标准:按Wagner分级达到2级以上的糖尿病足病人;病人病情相对稳定;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病例资料完整;糖尿病足史达1年及以上;研究方法符合伦理学标准;与病人及其家属充分沟通,病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合并肿瘤转移、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胰岛细胞癌病人;预计生存期<1年;不同意本试验要求,或不能配合治疗,或不能按时随诊者。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病人性别、文化程度、Wagner分级、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病人基本情况[n;百分率(%)]
*示t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病人做好药物应用及禁忌饮食的指导和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做好病人基础护理工作,在对糖尿病足病人搬运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更换引流瓶的时候注意防止引流液回流并做好记录,康复治疗时告知病人将病足处于水平低位,防止引流液逆流,治疗后使病人持续负压引流2~3 d,每天观察病人创口情况[11]。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运用风险管理策略进行护理。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其区别在于,由专门护理团队制定专业合理的预防护理措施。识别评估护理风险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对护理服务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及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12]。预先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选择合适的碘对比剂;针对不同病人的血管差异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完善抢救措施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事件;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在病人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避免病人出现院外伤害。
1.3 评价指标
1.3.1 血糖含量的测定 采用由拜安康血糖测试仪对病人血糖进行检测。(1)测量病人的空腹血糖: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最后一次进食后8~10 h)没有饮食负荷下的血糖水平。(2)测量病人餐后2 h的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1.3.2 治疗效果 比较2组病人在护理治疗过程中控制血糖升高所花费的时间、伤口敷料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3.3 护理依从性 根据2组糖尿病足病人对护理要求的依从性进行分级:(1)完全依从,指病人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遵照医护人员的叮嘱,积极完成对各项指标的检测;(2)部分依从,指病人在家属配合的条件下,基本完成医护人员的要求,配合医务工作者完成相关指标检测,但积极性一般;(3)不依从,指病人完全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无法有效地完成各项检查。护理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13]。
1.3.4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指在护理过程中病人所出现低血糖、创面感染、引流管堵塞以及冲洗液积留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t(或t′)检验。
2.1 2组病人护理前后血糖含量比较 护理前,2组病人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 h血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 h血糖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护理后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 h血糖含量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1)(见表2)。
表2 2组病人护理前后血糖含量比较
*示t′值
2.2 2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病人血糖控制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病人,敷料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病人治疗效果的比较
*示t′值
2.3 2组病人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病人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见表4)。
表4 2组病人护理依从性的比较[n;百分率(%)]
2.4 2组病人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创面感染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病人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n;百分率(%)]
分组n低血糖创面感染引流管堵塞冲洗液积留对照组582(3.45)14(24.14)8(13.79)4(6.90)观察组581(1.72) 4(6.90)3(5.17)3(5.17)χ2—0.00∗6.582.510.00∗P—>0.05<0.05>0.05>0.05
*示矫正χ2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14-16]。临床上,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其中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17]。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前,2组病人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 h血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 h血糖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护理后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 h血糖含量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观察组病人血糖控制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敷料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采取了更为人性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因而病人的饮食和用药情况相对更为规律,其血糖控制效果也更好。随着病人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病人糖尿病病足的感染状况也将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严格控制病人饮食,可有效降低疾病治疗的不良刺激因素的风险,更有利于病人血糖水平的恢复和稳定。对糖尿病足病人实施有效的足部护理,进一步控制病情恶化的同时,有效缓解了病人的疼痛感[18-19]。
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病人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提示针对糖尿病足病人的病理特点,运用风险管理策略,首先通过对病人展开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糖尿病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与此同时,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降低病人心理负担的同时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使得病人更加配合治疗,增加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确保病人治疗的顺利进行[20]。
糖尿病足往往由多种因素导致,糖尿病病人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均为糖尿病足的高危致病因素,同时足部原有病变病人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据报道,目前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糖尿病足病人进行护理,存在着病人出现治疗性低血糖、创口感染等风险[21]。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创面感染情况少于对照组。由于糖尿病病人需要终身用药,随着糖尿病病足病人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各类风险也将得到有效防控。
综上所述,运用风险管理策略于糖尿病足换药护理中,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利于治疗康复,而且可以提高病人康复效率,减少护理过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的同时有助于恢复足部的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