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评价考核方式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评价与考核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程评价标准低且难以保证公平公正;课程评价考核方式重视结果,不注重过程等。本文尝试结合自身所在院校,对我国高职语文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考核;评价;问题
考核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往往居于关键和先导地位。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有助于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大学语文在当前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中往往处于尴尬的边缘位置。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低且难以保证公平公正
本院作为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招生范围一部分来源于中考失利的学生,属于通常意义上的“学困生”,大都学习兴趣缺乏、学习能力和水平较为低下,本研究者在自己任教的五年一贯制学生的一、二年级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数量为218,发放调查问卷218份,回收190份,有效问卷190份,学生问卷采用不记名作答的方式进行,主要针对学习兴趣、对教材喜好程度、课外阅读兴趣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学习、教材的人数为46,占比24.2%;对学习、教材无感的人数为128人,占比67.4%;对教材、学习不喜欢的有16人,占比8.4%。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时,采用了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相加的组成,这无疑符合考核评价改革的趋势。但相关成绩评定制度规定:所有课程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占40%和60%或者50%和50%。平时成绩主要由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期中考试等构成。由于语文课程教师每人承担着8-10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学生人数在400左右,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定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因此,实际操作中教师已经将其简化甚至随意化。
二、课程评价考核方式重视结果,不注重过程
在对五年一贯制学生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方面显示,在课外阅读方面,经常阅读的人数为7,占比3.7%;偶尔阅读的人数为54,占比28.4%;从不阅读的人数为129人,占比67.9%。由调查得知,学生很少在课外主动进行阅读,相比阅读学生更愿意进行娱乐活动。
从学院现有情况来看,学院的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考试仍以试卷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较少涉及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思维与价值观方面的考查。在高职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多有重叠的情况下,考试成绩与学生的语文基础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往往成绩优良,而基础弱的学生反映出来的成绩就不理想。课程考核评价无法真实反映出学生在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了一个学期后的进步或变化。它不足以形成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实质性影响,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考核内容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应该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选择与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强化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在核心素养内涵与主要表现上应该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凸显职业教育特色。但是在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考核与评价中,在考试题型和内容上与中学语文差别不大:考题类型沿袭旧有模式分为填空、选择、简答、解释、理解、作文六部分,考试内容围绕“语言文学常识”“作品内容分析”“作品赏析”“写作”四个方面进行。这其中仅在“写作”方面涉及简单职场应用文如通知、启事等的写作,其它考试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能发挥考试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起到的导向作用。
四、课程评价考核的主体单一
高职语文课程评价标考核基本是任课教师一人评定,既不存在其他教师的评价也不考虑周围同学的评价。任课教师一人掌握课程评价。考核的权力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评价,甚至成绩是怎么得出来的,很多学生都不了解。对于评价只有教师参与评价的倾向改变为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這种评价主体的实质,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现代教学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使评价获得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唐慧菊.试论大学语文考核评价体系的变革[J].文学教育,2014,(1):120-121.
[2]刘必兰.高职《大学语文》考试方式创新与实践[J].青年文学,2012,(6):53-54.
[3]陈小亮.语文能力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尝试[J].文学教育(上),2017(1).
[4]彭书雄.基于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5]徐桑桑.“文选型”语文教材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1).
[6]郭海军,张旭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7]张立英.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3+1”模块化考核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05):100-101+104.
[8]王卫波.对优化大学语文课程考核体系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1):14-16.
[9]关革妮.关于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思考[J] 课外语文 下 2018年2期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S].2020年1月19日.
作者简介:
王青青(1986年10月——),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助教,北海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