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进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在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共同构成了列强侵略中国不断加深的重要史实。这场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好教材。笔者在这里将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从甲午的废墟上站立起来。
一、感知
感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笔者认为在中学历史课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对其中重要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可以引导学生直接感知。在这里学生通过对重要的事件和人物的耳濡目染,产生爱憎分明的情感认识,引导他们要学习先进人物的爱国精神,痛恨那些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
如在给学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向学生总体展现这场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等。在这之后教师可以适当的使用过渡语言:这些战役虽然中国没有取得胜利,但是卻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和事迹。通过语言过渡之后,再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展现能激发学生学习先进人物为了国家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的英雄事迹。
(一)传播正能量
按照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教师可以使用课件依次呈现如下内容:
丰岛海战中高升号运兵船驶入朝鲜西海岸丰岛附近海域,遭到日本军舰浪速舰拦截。高升号上的清军士兵在日方的武力威胁下,宁死不屈,中国的士兵使用步枪向敌人英勇射击。
平壤之战中,清军将领左宝贵面对友军溃逃、敌军压境的境况,毅然殊死抵抗,他为表示誓与平壤共存亡的决心,身穿黄马褂,继续指挥战斗,他先中两枪,仍在指挥,最后中炮阵亡。
黄海海战中,“致远号”官兵在管带邓世昌指挥下,纵横海上,与敌奋战,中弹累累。在激烈的战斗中,炮弹垂尽。这时,恰与日舰吉野相遇。邓世昌见吉野舰恃其船捷炮利,横行无忌,企图冲击敌阵发动冲角战术。在邓世昌坠海后,抱定与全舰将士同生死、共存亡的决心捺犬首于水,自己也沉没于汹涌的波涛之中。
威海战役中,在威海卫失守后,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仍然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胁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殉国。
以上材料展现了普通士兵宁死不屈的抗争精神,一些民族将领殊死抵抗的献身精神,爱国舰长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舰队指挥官宁死不降的爱国情怀。通过这些正面人物形象的展示,向学生传播我们民族的正能量,使学生在直观上崇敬这些人物的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勇于学习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
接下来我们要向学生适当呈现负面人物在战争中的表现。
(二)不回避负能量
对于甲午战争中的负面人物形象要简略介绍。例如:在丰岛海战中,济远号管带方伯谦贪生怕死,因害怕不敌日舰而逃跑,挂白旗,希望日军不再追击。平壤战役中,叶志超贪生怕死,庸懦怯敌,既不敢驱军南下,主动歼敌,也没有保卫平壤的决心,一经接仗,精神先溃,再次率先逃跑,致使军心大乱。平壤之战的失败,叶志超应负主要责任。威海战役中,贪生怕死的将领,营务处道员牛昶呐与外国顾问盗用丁汝昌名义起草降书,派“广丙”管带程璧光,乘“镇北”炮舰向日军乞降。
通过对负面人物形象的简略介绍,使学生在直观上更全面的了解了不同人物在历史上的表现,同时要引导学生憎恨这些不顾国家和民族大义的人,使学生对英雄人物无限敬仰,对负面人物无比痛恨。
二、感悟
感悟是对特定事物所产生的领悟和体会。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对这场战争产生更深的认识,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一)感悟战争之因
对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向学生呈现这样史料:
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一根据《日本大陆政策史》整理
材料二:在甲午前夕英国的阿摩士庄厂知道它老主顾(李鸿章)的脾胃,特以新下水的世界最快、时速23海里的4000吨巡洋舰,奉献给这位中国“宰相”。英人知道鸿章是内行,非买不可;鸿章也自知非买不可。但是……举朝只一个行家;余子碌碌,众口铄金,他就买不成了。
一一《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中国……此次派兵前往(朝鲜),先以护商为名,不明言与倭失和,稍留余地,以观动静……况与洋人决战,尤多牵掣。
——1894年翁同稣《覆陈会议朝鲜之事折》
材料四: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一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通过材料一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扩张,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材料二和材料三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没有积极备战和避战求和的思想。
通过材料四学生还可以认识到:列强默许和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在这种大的国际环境下,日本从这场侵华战争中胜出的概率大增。
综合上面的分析,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来感悟其中传递给我们的深层次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上述材料,一方面将战前的中日双方进行了很好的对比,一个是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个国家积极对外扩展,蓄谋已久的要侵略邻国;另一个国家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封建王朝,加上地理位置上两个国家非常接近,所以,这样的国家很容易成为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目标,而且最后的胜利者通常就是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材料将战前的国际环境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在列强的默许和纵容下日本发动战争已在所难免。通过这样两个方面的分析学生会体会到战争的发生是必然的,从必然性中也看到国家富强,民族自强是多么的重要。
(二)感悟战争之果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清政府会战败。我们可以呈现如下内容:
材料一: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一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李鸿章为了保全北洋陆、海军实力,主张避战自保、妥协退让;极力散布战必败的论调,把制止日本的侵略寄托在英俄等国的“调停”和“干涉”上。
一一《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炮火、航速等方面占有更明显的优势。日本联合舰队舰炮总数比北洋舰队多92门,其中最为重要的速射炮一项,日本方面为192门,而北洋舰队只有27门。日本海军参战各舰的平均速度比北洋各舰快1节,特别是第一游击队的4艘快速巡洋舰更是北洋诸舰望尘莫及。
一一《中国近代海军史》
通过这些材料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清朝最高统治者挪用军费,战争中高级指挥者避战求和,清军军备落后等等。
这些材料给学生展现的是这场战争失败的具体原因,为了深化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原因,最终的根源是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这是最根本的内因。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这种失败的必然性是值得我们后人去深思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战争的胜利者一一日本方面的一些能够取胜的条件:
材料一:“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一一明治天皇《御笔信》
材料二:“大陆政策”分五期: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一一百度知道“大陆政策”名词解释
材料三:1887年7月,明治天皇发布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之事。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三十万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谕令一发,举国富豪无不为之震动。在东京的街头,在豪富们摆放着精美插花的客厅,在围棋和剑道的道场,到处是感谢上苍为日本派来治世明君的眼泪和喧嚣,有钱人竞相效仿天皇,纷纷解囊捐款,不到三个月,海防捐款总额竟达103万之多。
一一《日本海军史》
通过上述三则材料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场侵华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而且日本有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统治者重视扩军备战。日方的这些取胜的条件和当时的中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上当时在国际上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以及晚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所以,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必然的,落后的旧中国在国际上只能被动挨打,弱国没有外交。
三 感言
感言是对某些人和事表达出自己想法的语言。通过感言,让学生表达出对先进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深刻认识,说出自己内心中的家国情怀。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学生们主要发出这些感言:
(一)牢记屈辱的历史
作为当代中学生必须牢记这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这是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当代中学生要以史为鉴,不忘屈辱历史,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二)学习先进人物的勇于献身精神
通过战争中正反两方面人物的描述,学生们形成了爱憎分明的个人情感,他们纷纷表示要勇于学习先进人物的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深刻认识当代中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落后挨打,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来说必需努力学习、爱岗敬业,以实际行动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四)立足国情深化改革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这场学习西方的运动只学习了西方的科技,没有完善自身的政治制度。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文明成果,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把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协调起来,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军费被挪用,反映的是统治者个人专断,社会没有民主与法治,当代中国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领导者要依法行政。
(五)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有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将有限的军费挪用,来修颐和园,这是没有带头做好廉洁自律。当代中国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践行“八荣八耻”。
(六)中国的发展要和平崛起
近代日本的崛起是通过不断的对外侵略扩张来实现的,给周边国家带来了重大的灾难。我们中国要坚持和平崛起,中国的发展不会威胁到他国。中国在发展中真正展现了一个大国的责任。中国的发展体现了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生发表的这些感言,表达了同学们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实现了把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感知历史上先进人物的为国献身精神、感悟重要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当代中学生对一历史事件所表达出的自己的感言,很好地对学生开展了家国情怀教育,教学效果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