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邹小阳
摘 要:祁剧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及传承中心更是加大了抢救和保护力度。然而,要想实现祁剧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认真了解其现实状况。为此,文章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对祁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给予了分析。
关键词:祁剧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分析
祁剧,发源于湖南祁阳,是湖湘地区历史悠久、遗产颇丰、流布极广的民间戏曲剧种之一。祁剧文化是多元素的文化因子相互借鉴、吸收、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特色地方戏曲文化,主要包括祁剧创作、演出、观赏、评论和研究过程中的一切形式和产品,不仅表现为物质形式方面,还表现為精神形式方面,具体来说祁剧文化包括祁剧文献、剧目、唱腔、表演等各个方面。
一、祁剧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调研的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的研究祁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笔者及其调研团队两次去到祁剧发祥地祁阳县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研,并将收集的调研的材料和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调研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分析了祁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一)实地调查
我们于2019年的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到永州祁剧文化研究会、祁阳祁剧团、祁剧最早的科班旧址进行了实地考察。两次的实地考察,我们共访谈研究专家、祁剧演员、乡村干部、剧团工作者等近20余人,并走访了当地10余户农户家庭,了解到了关于祁剧文化的诸多情况。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虽然为保护和传承祁剧文化做了许多努力,如竹山村成立祁剧文化研究会,祁阳祁剧团开展了周末剧场、送戏下乡和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受到了良好的反响,但有喜也有忧,祁剧文化也正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二)问卷调查
本次我们采取线上发布和线下随机采样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的人群,共发放调查问卷《祁剧文化了解度调查问卷》565份,回收有效问卷565份,回收有效率为100%。笔者运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简单的定量分析,从调查结果看,调查的人数中大部分的人没有去剧场观看过祁剧演出,且明确表示喜欢祁剧的人数也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了解祁剧文化的更是寥寥数人。
二、祁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一)观众数量锐减,受众群体老龄化
观众是戏曲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丧失观众是戏曲文化衰落的一个突出表征。祁剧历史上观众众多,著名剧目《昭君出塞》多次被推送上京汇报演出,《日连救母》更是走出了国门,被许多的海外观众所接受。但近年来,祁剧却面临着观众数量锐减和受众群体老龄化的尴尬局面。根据调研的结果显示,其一,从群众对祁剧文化的喜欢程度上看,喜欢祁剧文化的人数比例只占32%,明显低于不喜欢祁剧文化的人数比例;其二,从年龄结构上看,祁剧的受众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中老人群体,且约占调查总人数的75%以上。由此可见,祁剧这种表演程序高度规范化、程序化的舞台艺术不仅失去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还逐渐沦为“中老年人的艺术”。
(二)人才断层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人才培养是核心。然而,祁剧在人才培养方面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祁阳祁剧团的唐会长告诉笔者:“祁剧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问题,我们现在特别需要青年祁剧人才,但培养一个优秀的祁剧人才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而在这个等待过程中,许多优秀的老艺人都相继离世,新的艺人却还在培养,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可以说,老一辈祁剧名家成为了最后“麦田的守望者”,后继无人已成为祁剧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大隐痛。
(三)传统剧目流失严重,现代剧目创作率低
剧目是戏曲文化得以生成的基础,也是传承与发展戏曲文化的原创力。祁剧拥有大量的传统剧目,如著名剧目《昭君出塞》,以祁剧高亢凄美的独特唱腔,唱出了传奇女子王昭君凄美悲凉的人生境遇和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可是,虽然部分的经典剧目仍被祁剧艺人传唱,但也有诸多的传统剧目被尘封。当然,除了经典剧目需要传承,其他一些价值观落后和表演方式不符合当代观众审美要求的剧目则需要推陈出新。然而,回顾祁剧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之路,却鲜有改编成功的优秀剧目。
无论是对经典剧目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过时剧目的去芜存精,都是为了保护和传承祁剧文化。然而,实现祁剧文化更好的发展,则需要加强对现代剧目的创作和编排。祁剧现代剧目《向阳书记》以地方戏曲的方式演绎了村支书向之远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全村人脱贫攻坚的故事,在艺术表达上,既呈现了浓郁的湖湘文化,又充分融合了祁阳小调等本土音乐文化。祁阳祁剧团也曾数次赴各地表演《向阳书记》,场场座无虚席,深受各地戏迷朋友的喜爱和支持。可以说,《向阳书记》是创作较为成功的现代剧目。但是,从总体上看,祁剧现代剧目的推送数量是有限的。
(四)互联网时代祁剧文化丧失了话语权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祁剧文化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祁剧文化若能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实现“互联网+祁剧文化”的推广模式,不仅能解决自身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难题,还能提升在文化市场中的话语权。然而,“互联网+祁剧文化”的推广模式下,由于缺乏专业的网络运营团队去负责相关的祁剧网上平台的建设和日常网络宣传推广、网络营销管理等,祁剧文化的推广结果却是差强人意。笔者以“祁剧”为关键词,在微博、微信进行搜索。共搜到微信公众号6个,每个公众号基本上很少有推送,且公众号每篇文章的阅读量非常低。当笔者再次以“祁剧”为关键词,在腾讯、爱奇艺、抖音等各大视频和直播网站进行搜索时,搜到的关于祁剧的视频仅有数十部,视频的时长大多不超过一个小时,并且视频下方很少有人点赞、评论和转发。可见,互联网时代,祁剧文化并没能抓住机遇,逐渐被边缘化。
三、祁剧文化式微原因分析
从祁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祁剧文化曾经的风光早已不在。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新式娱乐方式兴起,祁剧文化更是日渐式微。那么,祁剧文化式微的原因是什么?
(一)缺乏趣味性
(上接第92页)
缺乏趣味性是祁剧文化不如其他娱乐文化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互联网时代,为什么曾经风靡全国的祁剧文化会缺乏趣味性?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群众对祁剧文化的了解度太低,据社会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1%的群众对祁剧文化的印象是只听说过,甚至有36%的人是完全不了解,而表示很了解祁剧文化的只占4%。另一方面,祁剧艺术的表现方式缺乏创新性。许多学者虽然提出要对祁剧的音乐、表演和舞美等方面进行创新,但都是注重对祁剧艺术自身的创新,忽略了对祁剧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
(二)缺乏专职的编创团队
祁剧缺乏优秀剧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专职的编创团队。现阶段,虽然部分的祁剧剧团在与地方院校合作开设祁剧班,但是这些祁剧班大多是培养祁剧演员,很少培养祁剧编创人员,致使许多的祁剧剧团仍然缺乏专职的编创团队。从而,大多的祁剧剧团选择外购剧本,或者外聘专业的编创人员参与剧目创作。可是,这些外聘的编创人员中,有多少人是了解过祁剧的剧种特色、整理和研究过祁剧的传统剧本和曾经参与过祁剧剧目创作工作?有多少人可以因地制宜的改编祁剧传统剧目和创作祁剧现代剧目?因此,许多祁剧剧团即使花重金外聘专业编创人员,也只是捉襟见肘,并不能解决祁剧优秀剧目匮乏的难题。
(三)传播方式单一
所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互联网时代,祁剧文化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电影等高覆盖率的传播媒体打破空间上的限制进行更广泛、有效的推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祁剧文化的影响力。然而,据相关调查表明,目前祁剧文化主要的传播途径仍是剧团演出,传播方式也为传统的口耳相传,祁剧推广工作者还未能通过各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构建全方位的新媒体传播矩阵,让祁剧文化在社会中形成矩阵传播,致使祁剧文化无法在异彩纷呈的众多艺术形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祁剧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虽然祁剧文化过去有着无数的传奇与荣耀,但新时代,纵观各方面的情况,显然祁剧文化已经告别了曾经的辉煌,其传承与发展也正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因比,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祁剧文化的现实情况,思考如何应对祁剧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让祁剧文化在新时代站稳脚跟、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杨帆.祁剧衰落的原因及发展策略初探[J].商,2015(07):124.
[2]尹伯康.湖南当代戏剧剧种兴衰谈——《湖南当代戏剧史》编纂素材之四[J].艺海,2017(02):5-11.杨帆.
[3]欧阳友辉.中国祁剧[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邹小阳(1971—),女,湖南祁阳人,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胡俊(2000—),男,湖南娄底人,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此论文是2019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祁剧文化的推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20191055101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