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场重大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出现,搅乱了所有中国人的生活。在教育界,全国所有的中小学第一次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热潮,线上教学成了大势所趋。然而,线上教学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学生在此期间学习的状态相当不自觉,严重缺乏责任心,少数学生对学习持满不在乎的态度,甚至是自暴自弃等行为。究其缘由,学生都比较缺失的是“生命意义和价值教育”。故本论文的重点主要是论述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如何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小学生;生命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是今年发生的一起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它作为一种流行性新型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受感染,所以它直接威胁的是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样严峻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要积极防护,保护自己,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不聚众。可是,由于小学阶段个体的认知局限以及个性品质还未形成,所以普遍会表现出对外在社会环境应对的不适应性:一方面不能适应客观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不能适应“停课不停学”带来的学业上的压力,从而其内在的心理会比较脆弱,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逆反、厌学的情绪,自然而然地线上的教学效果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以上是从疫情背景方面笼统地说学生的表现,可具体的学生行为又是怎样的呢?俗话说得好,若要治病,必先明齐本,察其由。为了深入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这段时期的具体表现,我通过微信、电话采访、线上家长会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又和外校或本学校其他班级的班主任进行了谈话交流,才梳理了学生在这疫情期间的一些具体的表现行为:一、饮食、睡眠不规律,偏食、少食——不止一次,家长向我反应放假期间,学生们就如脱缰的野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家里简直就是他们的运动场。二、过度沉迷于电视、游戏——特殊的疫情限制了学生们出行,阻碍了学生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外加上家长缺乏有意义的陪伴,居家待着的小学生的娱乐活动大大减少,所以电视、游戏就成了学生们最重要的假期活动,尤其是王者荣耀之类的游戏、武侠动漫是目前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三、情绪不稳定,烦躁、发脾气,因为不能正确认识疫情及其疫情的相关防范知识,导致对生命的漠视,也对他人生命的无所谓态度;四、厌学,自觉性差,学校利用直播平台、微课等网络教学的模式向学生进行线上学习,而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学习追踪来看,每天都会有小部分学生没在线或欠交作业,学生若是没有家长在身边督促,更是会肆无忌惮地拿起手机玩游戏,看视频电视,缺乏学习的计划、责任意识,导致线上学习的效果得不到保证,更甚的完全不听家长老师的劝诫,产生了厌学情绪。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学生在受挫能力、生活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心理能力上的表现还有待加强,学生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教育比较薄弱。本论文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具体梳理,旨在为小学生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又该如何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呢?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目前学者们还不能莫衷一是,冯建军教授认为:“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闫燕等人则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关怀为中心,在遵循个体生命生理和心理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引导生命走向完美,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并在个体和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和谐关系的教育。”虽然他們对生命教育认识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指向小学生这一特定的教育对象,告诉我们生命教育既是一种安全教育,又是一种生活教育;既是一种生态教育,也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如果要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必定要从以上方面出发,教育引导我们的小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正确理解生命的真谛,正确看待生命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需要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时期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生命教育也就对其将来的性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若是不能贯彻落实把控好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动向,他们在缺乏正确生命教育的指导下,轻则会沉迷游戏,放弃学习生活,重则还会引起死亡焦虑。因而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对其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促使他们增加对疫情的认识,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提升生活的质量,实现人生的自我和社会价值。
那么,学校作为小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在疫情的背景下又该如何开展生命教育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善待“生命”,更好地“生活”和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和其他的必修课一样同等重要。而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应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态度的培养、生命意义的教育等内容。
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和首要前提,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谈到发展生命、实现人生的理想、价值,所以学校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教育,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不被伤害,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甚至对整个生命世界充满同情和关爱。新冠肺炎病毒的来源或能给我们有所启示,学校尤其要灌输给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真谛,正确看待生命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线上班会课等载体,增强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引导他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接力承诺书等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形式,使小学生正确认识“新冠肺炎”及其防护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强生命防护的能力,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生命。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学校班主任、心理教师的作用,帮助小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和疏导,正确面对疫情,消除恐慌感,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其次是关于生命态度的培养,具体是指责任感教育和受挫能力的教育。疫情期间学生的线上学习表现欠佳,一方面也是学生的责任意识不强,没能意识到学习是学生的一项权利和义务,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自觉性没有培育起来,不过好在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学校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引导、教育学生学习这一精神品质,从而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比如,学校可以利用近期涌现出了众多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志愿者等先进人物的榜样,通过影片或故事分享的视频组织学生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大爱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让小学生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担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这场突发灾难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宝贵精神。
当然,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生命教育更高的追求应始终聚焦于帮助小学生学会欣赏和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过程,深切体悟生命的珍贵和伟大,努力争取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这种关于生命意义的教育提倡一种自我发展、乐于奉献的教育,这是一项长期又艰难的教育历程。学校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既要关注与人的生命质量,而且也要关注大自然中所有生命体的生命状态,作为德育的重要承担者,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选择与生命价值意义相关的题材教育学生,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动态消息,“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生命价值的教育。引导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探究,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做自己生命的主宰。
第二,是要充分利用家校联动机制,及时和家长沟通合作。“5+2=0”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教育学生离不开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家庭教育的缺乏将导致学校教育的教学效果是徒劳无功的。因此,学校要指导家庭,利用学生在家开展线上学习的契机,增强对学生的生活和劳动教育。学校要给学生布置家务劳动作业,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帮助家长分担生活重担,提升生活技能,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家庭要配合老师督促完成学校的任务,与学校共同教育学生。
第三,当前的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各种信息鱼目混珠,学校要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要积极搭建网上主题晨会、网上主題班会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交流沟通中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不断提升应对疫情的科学知识和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通过班会课师生面对面等线上活动,向中小学生宣传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不传谣、不信谣。
以上是笔者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的一些思考,它是一项比较漫长的工程,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建构,同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笔者相信,学生的生命意义教育将得到改善,他们也会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4.
[2]闫燕,王秀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8(3):36.
[3]刘伟,刘伟佳,郭重山等.广州市2008年与2013年青少年自伤与自杀相关行为的比较研究[J].现代预防科学,2015.42(11):1993-1995.
[4]王苏维,高钰琳,李婷等.广州市960名三至六年级小学生生死态度在死亡概念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学校卫生2017,12(12).
[5]黄琪.邵聚婷.论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意涵与实施路径[J].基础学科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