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梅
随着一阵警笛的急鸣,一辆警车驶入学校的大门。老师们心头一惊:出什么事了?不一会儿,只见两个警察从xx班带出了一个学生,大家疑惑了: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生,也能做什么如此“惊天”大事?
事情终于弄明白了,那个学生趁周期天到校的时候,偷了别人的两万元钱,失主报了案,现在警察查来了。听后此事,我心里一片茫然:这怎么可能,在我们这一方向来就认为偏远而未被污染的地方,也会发生这种事?但事情终于发生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乡差距,城乡距离日益缩小,农民的生存理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能跑的都跑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和在家读书的儿童,“留守“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和时髦的名词了。再者留守儿童中大多是独生子女,隔代,甚至祖孙辈监护已不是什么稀奇。年龄的差异,思想的代沟,给新一代儿童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致使一些儿童误入歧途。也正于些,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场景。
那么如何做好这些留守一代的教育呢?作为学校,作为教师,怎么在这个新形势下很好的履行起自己的职责呢?现在,我就自己几年来的一些经验得失,略谈一些肤浅的看法,愿与大家共勉。
一、放下自己的“质量意识”,把孩子们从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为德与智、体并重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对教育进行改革,可事实上,素质教育却流于形式。现在的小学生更加成为了分数的俘虏,本来该天真玩耍的童心早早地就被课本、作业搞的不复存在。我们一直希望自己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可事实呢?所谓的“质量意识”几乎使我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抓学生的分数上,几乎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及格、不及格。而体也只是象征性的在运动会时抓抓,平时根本没有人过问。孩子们最爱上的体育课在学期末也会被主科老师所占领,有时老师们还会因为一节副科而争抢。而我们的德育也就在分数的战争硝煙中默默地离开了它应该所在的重要位置。"德"与"才"的问题,自古以来谈得很多,历代教育家要求学生"德才兼备"."无才"做不成事,而"无德"常坏事.所以,在我们重视智的同时,更需重视学生的德育修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成为遵纪守法,文明有礼,学有所为的现代公民.当然学校是学习的场所,质量确实该抓,可现在的教学更加注重的是试卷上的考题,而不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追求分数的同时,我们也就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道德习惯的培养。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除了周末,在学校里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使放假了,回到家中,也有一大堆的家庭作业等着他们去完成。如此一来,学生对学校的认识就只是“学习的天堂”,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沉重的打击了他们的天性。使他们觉得学习没什么意思,在学校也没什么好玩的了。而一旦他们觉得学习没什么兴趣可言了,学校与他们理想中的差距太远的时候,也就是学生思想最容易发生偏差,各种过激行为最容易发生的这个时候了。
把学生从学习中解放出来,注重学生智育与德育的并重发展。才是当前我们教育改革之所在。
正因如此,我在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尽量不给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一般教学任务都在课内完成,。课外从不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而且也要求其他任课老师这样。把孩子们从学习中真正的解脱出来。
让他们心理上不再认为到了学校,就只有学习。而还有自己喜欢的很多东西。除了学习知识文化,还要学会怎样做人。
二、开展形形色色的主题活动,使德育教育融入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道理观念
把学生从学习中解放出来了,并不就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通过我的观察,如果仅仅让学生走出教室,其实有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去怎样玩耍,去怎样从课外活动中得到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道德水平。
为此,我经常组织同学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如结合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举办“国旗在我心中”的专题活动,以及“我在国旗下成长”活动和实施“雏鹰行动计划”。使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贯穿于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倾尽爱心,做学生父母,以身示教
(一)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
平时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在内容上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选择其中自己最能够做好的一条,把它编成自己认为最喜欢的顺口溜,在班会上交流,让每个同学为他打分,看他是否做到了,做得怎么样。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最能激发学生按《规范》去要求自己。在形式上个人争创红花少年、三好学生、优秀队干,小组争创文明小组、优秀中队。在方法上,从不“吓唬”,打骂。所以,关爱学生,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从心里折服,在行动中佩服。同时率先垂范,以身示教,是我一贯的作法,也是我之所以让学生尊敬的法宝。
(二)走下讲台,走进学生
多年来,我坚持做学生的“小”朋友,“知心人”“好妈妈”。每当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了,作业不认真仔细了,或者有什么心事时。我都会主动走近他们,了解原因,对症下药,耐心开导。
(三)走出学校,走进学生家庭
对于个别思想复杂,不能与大家融为一体的学生,我还经常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陪同学生一道,走进他们的家里,与他们的家长或监护人共同分析寻找问题所在,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经常性的家访,不但加深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而且使学生和我之间的感情更浓了。有什么问题都能及时主动的与我交流了。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看起微不足道的作法,同学们的自觉性提高了,更能严格要求自己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更浓了,学习也更积极了,成绩得到了大步的提高,在这些活动中,我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了,更受学生尊敬了。
学生的成长,不仅在于知识文化,更重要的是道理水平,诚然,我们的社会需要大批高级知识分子,但知识再多,如果思想不健康,我们培养出来的也顶多是一些“高素质”的社会垃圾,甚至是高手段的犯罪分子。所以,在注重智育的同时,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理行为品质,已成为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献计献策,发出自己的一份光,奉献出自己的一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