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莲
教师课堂话语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对教师话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传递,知识的传递离不开教师话语。教师话语是完成课程计划,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媒介。教师话语对学生目标语的接受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周军平(2006)从二语习得研究出发,揭示了国内英语课堂只有减少话语数量,提高话语输入质量, 给学生创造提供更多语言学习机会。周学恒(2008)从话语霸权现象,通过对外语课堂内师生话语量和教师的课堂提问与反馈,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江悦(2012)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了如何运用教师元语言促进课堂交际的顺利进行和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张鹏君(2019)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话语表达的随意化、碎片化、无序化、规训化等误区,提出要实现教师话语表达的合理性建构。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分别从教师话语的数量、质量、相关性和表达方式等不同方面影射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但是这些文献仅从格莱斯四大准则中的一方面来探讨,并没有明确地结合合作原则来探讨教师话语。本文从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即教师话语的数量、质量、关联以及方式准则对教师话语进行探讨,旨在突出遵循合作原则在教师话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1 教师话语的含义
国外学者Rod Ellis( 1994: 726) 认为教师话语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在形式上和功能上调整过的话语。1996 年,我国学者林汝昌首次提出:“教师话语是一种简化语域,它既不同于教师的生活话语,也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的专业语言。”赵晓红(1998)认为教师话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对英语教学而言,教师话语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内容。为促使教师话语更加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合作原则。
2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
1967年,格莱斯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会话理论,这个理论指出谈话的参与者都必须有把谈话进行下去的愿望,也就是他们在谈话中必须持合作态度,人们必须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原则和准则,这就是所谓合作原则(CP)。合作原则包括数量准则(教师所说的话满足课堂交际所需要的信息量,并且要掌控好教师话语的信息量)、质量准则(教师的话语要有事实依据、避免语法等低级错误)、关联准则(教师话语要与本节课的教学话题相关)和方式准则(教师话语简洁、逻辑连贯有序,指令清晰明了)四大准则。
3 合作原则在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应用
3.1 教师话语的量
Legaretta(1977) Bialystok et al(1978) 和 Ramirez et al (1986) 致力于教师话语数量的研究:他们发现,在二语课堂中,教师话语数量普遍占总谈话时间的三分之二。赵晓红(1998)对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调查与分析中发现教师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占65%~90%以上。学生话语量在课堂中仅占一小部分。显然,这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堂课,教话语量占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很少,学生并没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教师话语对促进学生目标语的输入起着重要作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清晰、准确、精炼的话语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要对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应用实践,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要明确在课堂中需要对语言进行应用实践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教师应严格控制话语量,注重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个人的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在数量上要注意适度原则,既要满足课堂交际过程中的所需的信息量,又不要超出这个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学生创造使用话语的机会,使学生适时掌握话论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2 教师话语的质
刘永兵,张会平(2011)在“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语法复杂度”一文中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口语输出是学生获得目的语输入的源泉之一,教师话语句式表达的准确性以及多样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样板。此外,质量准则规定了话语的真实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语用意识,进行组织设计课堂活动,应尽量设计接近真实世界的交际语境,明确交际场合、参与人的身份及其之间的关系,保证语境真实性,让语境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创设与主题相关的语境,在设置主题情景活动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与主题相关的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话语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习得。教师话语的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教师自身专业基础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对教材的熟悉及掌握程度、课堂组织能力以及应急应变能力等。教师话语质量在一定意义上是教师素养呈现的一种方式,教师话语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话语应从英语语言内容与形式等方面来提高教师话语的质量,注意教师话语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3.3 教师话语的相关性
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人类活动,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 ( Sperber & Wilson, 1986)。1995年,Sperber 和 Wilson提出了关联的两大原则。关联的第一原则是认知原则: 人类的认知具有寻求最大关联性的特点;关联的第二原则是交际原则: 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被假定为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6]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听话人总是预设说话人要说的话符合其最大关联的期待,即听话人期望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去换回最大的语境效果。
关系准则要求交际者双方的话语应该与正在讨论的主题密切相关。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话语要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对学生的提问、解释、协商、反馈与评价不能答非所闻。因此,教师话语在课堂交际中要设置主题鲜明情景,明示其含义且包含最佳关联。教师在动态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在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让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到找到最佳关联,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4 教师话语的表达方式
福柯认为,“话语不是单纯的语言和本文,而是一种具有历史、社会和制度独特性的陈述、術语、范畴和信仰之结构;话语系统涉及一系列边界,它规定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它是塑造世界的一种方式”。合作原则的数量、质量及关联性准则对教师话语进行了“说什么”的指导,方式准则为教师话语提供了“怎么说”的指导。
教师在话语表达时要避免含混不清、歧义,表达要简洁、有逻辑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提问方式要尽量多样,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句式交替使用。同时教师课堂评价语、课堂反馈也要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话语样板,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可理解性输入。
4 结语
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课程改革着重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指导性。推动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教师,教师话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话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对目标语的习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组织有意义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等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有效的教师话语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促使教师话语更加有效,教师的课堂话语要在格莱斯合作原则的指导下,丰富、完善教师话语的质量,提高教师话语水平,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