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琪
中职学生,新形式下2.5+0.5的教学模式,拓展毕业设计时间,针对室内设计项目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引入SMART教学管理将目标分解,可视化量表,提高实施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时反馈巩固练习,搭建职业思考路径,完成岗位任务。
福州市中职学生新形式下“2.5+0.5”培育模式全面展开,依托学校为载体的“现代师徒制”培养,重项目实践培养方案。分段式明确目标,细化任务,2.5年制教学,校内的知识、技能素养的培育和教导面临更专业的挑战,依托校内平台,精准定位对口的专业及岗位培训;引SMART教学法解析课堂,借助毕业设计的项目落实到学生的行为、思考中,是此次教研和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促进师生共同按规定时间、任务推进,嵌入职业管理SMART系统的表格量化、考核标准,结合中职学生的室内设计毕业项目,行之有效。构建思考、记忆、分析、讨论、互评的思维工具包,用进度条的方式,量化、图像化、拆解内容,激发学生的自学动力和内驱力,实施过程记录发现问题,做到及时反馈,纠正从而深度学习行业技能,带着问题和反馈来学习。教师角色转换为教练、管理者,组织、协调、激励团队协作共进,为今后教学设计积累经验,用数据和量化标准分析案例可行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深化。
1 SMART管理系统的内核
SMART目标管理是引导行为主动性,实施目标管理让学生更加明晰目标,为岗位目标员工和产品结果,订制考核办法和标准的流程,使考核更具有图式、科学、量化等多元及时的反馈,并且形成成熟的思考模型从而有目地训练,让行为模式“习惯化”。SMART原则,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实现让每位学生有参与感,不仅完成单一任务,而是能明确目标再细化步骤。SMART原则,将其拆解分为5个项目:(1)、Specific-目标是明确的;(2)、Measurable-目标是可衡量的;(3)、Attainable-目标可达到的;(4)、Relevant-目标和其他任务具有相关性;(5)、Time-based-目标任务有截止时间。简而言之,是教学过程中提出为何、是何、如何的方法论,制定目标及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从任务开始的抽象化思维到将产品具象化,这种思维训练对今后学生适应岗位有高度仿真。引入SMART原则对团队的管理和激励有明确衡量尺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程整体化设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 新模式下的项目化教学
校内增设的“0.5阶段”从项目练习、岗位仿真度而言,更尊重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层面需求。构建工作流程和思维路径,倡导以学生中心化治学的形式。加深校企融合,依托学校平台培养学生抽象概念能力到实践生产。变革必然存在机遇,延长的学时,是最佳锻炼思考模型的时期,有相关知识后的职业训练。从SMART体系出发,利用岗位考核评分制度,将学生现有的技能学习路径规范化,思维上搭建时间、空间、处理问题等综合能力,将任务的紧迫性引入课堂,目标为谁定制,如何定制,奖惩如何;建立起职业发展的供求三角,有训练、有反馈、有成果,形成闭合模型,最完美形态即等边三角。与传统教师单向传授课堂不同在于,依托职业管理SMART体系,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引入企业、行业的章程及产品的合格标准,目的性、灵活性、时效性更强,师生互动交流更多元,在规定时间内找准问题的解决办法协同攻克,促成企业项目在学校平台上的合作。
3 SMART供求三角的可视化
SMART与供求三角的结合使用;将知识、技能、目标、反馈添加到表格和三角区域模型中,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分小组,再根据自身的进度和内容,形成及时反馈,绘制属于自己的供求三角以及SMART考核表,产生量化考核、评定方案,记录操作实践过程,时时监控,以目标达成情况为指导,三角形的区域形状清晰定义学生任务成长情况,(1)目标感,能不能实施,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教师及时反馈,SMART表格时时记录,进度可随时检查,达到效率优先;(2)缺乏感,制定的任务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如何进行修正,能否按时完成,如进度有所耽搁,调整好难易程度,再重新激励前进;(3)行动力,需求三角中的动力部分,在设计的SMART表格中由行动积极度来指代,学生根据现有的能力、进度、反馈再次调整,量化好SMART表格内容和时间节点,形成供求三角,考核自身。
4 SMART目标项目实施反思
4.1 Specific-目标是明确的,室内设计项目中,清晰客户是谁,何种职业、身份类型客户,满足供求为何,如何能实现合理的空间平面布局并且把设计思路清晰表达。从客户角色、需求、家庭人员组成、喜好等生活角度入手,鼓励学生容易产生共情的小事件入手,将项目主题方案明确。在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教师辅助收集资料,帮助学生找寻差异化,学生主导,才会深刻理解和透析其他设计案例的优劣点在何处。第一步骤,即“肖像评估期”。
4.2 Measurable-目标可衡量的,项目时间、空间两象限衡量,时间是学生对自身完成项目所需时间的预期和实际用时的比对,空间,根据客户需求的功能性、私密性、风格化划分,空间布局以功能性为第一考虑要素,结合客户的“习惯化”活动空间,应用生理工程学,将功能性空间划分清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生生、师生交流讨论,促进思维碰撞,教师在其中引导学生朝向目标方向维度思考,锁定阶段性任务。第二步骤,即“思考靶向期”。
4.3 Attainable-目标可达到的,借助哪些知识、材料、人员实现最终目标,该阶段注重于工具应用。工具包在课堂上罗列告知,哪些内容是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到哪里寻求帮助,需要何种工具来帮助完成SMART管理表内的目标,先罗列工具清单把它们和目标一一对应,遇新问题,到何处寻求解答和帮助,形成及时反馈。第三步骤,即“问题工具包”。
4.4 Relevant-目标和其他任务相关性,借助工具包,任务间的关联性即可显现,通过空间功能和人员动线空间的规划,找到每个功能型空间所具有的特殊性,如卧室作为休憩带有私人空间意识的设计时,它所具有的个人特征,是否设有工作区、化妆区、亲子阅读区等等;规划时都应考虑周全,设计一个空间的同时连带考虑到其他相似空间的布局,将单线任务变成多线任务,用时用工精炼。第四步骤,即“全盘统筹期”。
4.5 Time-based-明确的截止时间,中职学生学情分析中有两特点,(1)、目标多而无序,厌学严重;(2)、思维活跃,自制力缺乏耐心度不足。鉴于此学情,给予时间紧迫性,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目标,及时检查和复盘项目进度,利用SMART管理规范,模拟职场中的要求,真实项目给予外部环境压力,教师疏导学生合理将压力转为行为。学生对自身行为量化评定,找到适合的解决问题思路,建立责任意识。第五步骤,即“物化生产期”。
5 结语
SMART目标管理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目标的定制,涵盖了师生、生生间的综合评价内容,相较于单一量表,其优点是操作过程中可根据自身能力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目标,正视自身技能、知识的薄弱,使用量表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应用的同时注意把握尺度,虽然目标和评价标准为师生协同制定,规则一旦获得双方确认,实施过程保持对规则的尊重态度,可微调,但不过度更改;让学生在执行過程中建立起秩序、规则感,如实记录下过程、自我评级和完成时间。校内治学和企业实践还是有些许不同之处,想让项目确立且高效运行,确保案例、过程真实是先决条件。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有可改进之处,(1)、效率检查是按时间,还是按照难易度;(2)、绘制的供求三角,是学生的能力反馈,还是老师指导后的结果;(3)、目标的明确度教师、项目责任人出现偏差时,及时反馈。教师控制好时间、进度,对学生多激励,鼓励同学全员有参与及时反馈,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寻找帮助做出决策。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