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景生
一个民族的德育教育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现如今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有效手段。在本文中笔者将根据初中德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强调德育教育意义的同时探究德育教育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为本,德育当先。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分析来看,黨中央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和核心素养提升十分关注。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思想品德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性。大部分初中生都处于青春期中的叛逆期,尽管他们习惯于反抗家长与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但是他们思想是单纯的,对于学习是热爱的,对未来发展充满幻想。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时期的特征,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找寻真正的自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1 要从治国方略高度认识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青少年的精神面貌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未来。部分教师对初中德育教学工作的认知很肤浅,认为德育教学工作是可有可无的,甚至认为德育教学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课时,应当对课程设计有所调整减少德育教学的课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塑造孩子的心灵就是塑造我们未来的民族之魂,教师应该将德育教学放到学校教育的首位,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公共场所,更是学生学会做人了解道德法治的渠道。
教师要在思想上认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尽管德育教学耗时较长,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的耐心配合,教师仍然要扛起德育教学的大旗,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德育教学任务艰巨性体现在学生和教师的不理解,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对于教师任何的教学活动和建议都存在抵抗心理,而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教学课时应该适当调整。德育教学任务还具备长期性的特点,德育教学是需要伴随学生一生的,短时间的德育教学效果微弱甚至看不到任何效果,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过程是漫长的,这需要教师的理解和耐心。德育教学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是教师需要克服的两大难题,教师只有内心深处真正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将德育教学进行的有声有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才得以实现。
2 全面了解学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做到深入了解学生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今后的德育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部分教师师生地位差距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教师不能与学生成为朋友因为教师与学生存在地位差距。这种错误的认知指导下的德育教学自然效果较差,本就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因为逆反心理的作用会抗拒教师的德育教学活动。
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尽管课程设计等准备工作是教师完成的,课程节奏也是掌握在教师手中,但是这些都是教师为了更好的服务指导学生做的铺垫。教师与学生之间本来并不存在距离,之所以产生了距离是学生对教师的恐惧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才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学生对教师不再恐惧那么自然就会选择亲近教师,与教师成为朋友,为教师今后的德育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尝试全方面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思想有所了解才能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而不是盲目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前准备的零碎时间,在课前准备时间要离开讲台放低姿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询问学生的近期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常授课过程中,学生对授课中的教师天然的有一种敬畏感,因此对待教师有所心理防御。而课前准备环节中学生还没有进入学生这一角色,对教师的防范意思较为薄弱正是教师突破学生心理防线接近学生的良好时机,教师要抓住机会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可以采取家庭走访,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评价来客观公正的获取学生的信息。家庭环境对学生影响较大,部分学生父母自身思想道德层次较低,学生在这种环境里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容易做错事,教师要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的方式确定学生生活学习的客观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学习生活的更美好,从学生家长出获取的信息与教师接触学生获取的信息肯定有所差异,综合所有信息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定位,制定更具个性化的德育教学方案,更高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学生的了解不同于教师与学生家人的角度,他们对待同学看待事物的角度虽然比较稚嫩,但是往往最能反映问题。教师可以在每个学习互助小组中选择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通过与小组组长的联系简化任务深入了解学生。每个小组的组长势必对小组内成员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频次明显高于教师与学生,教师通过加强与学习互助小组组长交流的方式达到以点破面的教学效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学习也会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对于思想道德法治建设有促进作用,通过小组活动学习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通过一系列策略手段获取学生的基本信息,针对每个学生建立档案,通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应某个学生时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完善学生个人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法治体系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尽管过程复杂耗时较长,教师应该持之以恒,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3 着眼学校与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学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德育教学也不例外。给学生做德育工作需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不能只是单纯的说教而不结合实际生活。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结合社会时事热点让学生通过身边生活来了解学习道德法治内容。
教师要关心每个同学,对生病或者家庭苦难的学生“特殊照顾”,关心照顾学生的时候,组织学生集体送温暖,增进学生之间的同学情谊。教师要尽可能的将德育工作做到实处,建立完善德育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及时反馈,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教师在紧跟时代热点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国就没有家,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有义务爱护这个祖国,国家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教师可以举办歌颂红色经典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悟加过情怀,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带领学生领略抗日英雄的风采,感悟抗日战争的残酷激发学生热爱和平。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文物来了解前辈先烈的光荣事迹与艰苦生活,让学生了解体会当前生活条件的艰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还可以通过举报辩论会的方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道德层面的较量,教师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分成的小组,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辩论,议题可以从时事热点中选择也可以选择教科书中的经典案例。辩论的结果不重要,教师要注重辩论的过程,学生小组的发言是经过组内讨论的,每个小组不同主张的背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碰撞。每个学生每个小组的观点与看法没有对错之分,教师要平等看待不能夹杂教师的个人偏见,教师要适当给予学生辩论的自由也要把控辩论的节奏,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教学成果的最大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其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意识,每一次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都可能会启发某个学生或者某部分学生,辩论过程的意义大于结果。德育教学立足于实际生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具体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要紧密结合实际生活。
教师不仅是人类知识文明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人生领路人。每个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都会迷茫和失望,而教师所提供的德育教育是学生度过艰难时期最好的陪伴。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学生会不由自主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中思想道德意识就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南亭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