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2020-06-27 14:07郭玉杰
知识文库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心理学人格

郭玉杰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及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思想价值观的培养越来越重要。特别在近年来中小学不良事件的屡屡发生,不得不让人们重新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思考。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尚小,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不明显,容易被教育者忽视。因此,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入手,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措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若干意见》以来,“心理健康教育”正式进入教育教学领域,要求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其心理素质,增强抗挫能力,为未来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一片欣欣向荣的时候,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了从根本上开始解决这一问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以下重点结合积极心理学,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学性质

其一,科学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着一套科学的理论概念体系,在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教师队伍、校园环境、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设置。

其二,系统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层面构成,属于一个有机整体。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可以通过有机整体的调节,强化学生积极情绪体验,能够在积极情绪下成长发展,彼此之间建立积极的关系等。

其三,方向性。积极心理学的总方向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是一种方向性引导,有利于明确培养学生某一方面能力或品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学会对人、对事的积极应对态度与技能。

2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其一,在思想上具有一致性。积极心理学是从人的人格健康发展进行讨论与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两者在发展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结合起来。

其二,在关系上具有协调性。积极心理学是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思想指导,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积极心理学实践的主要途径,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可以有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

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能够有效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因此,小学相关组织机构要将积极心理纳入组织系统,教师要重视积极心理学的引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策略分析

3.1明确该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學心理健康目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积极体验和塑造积极人格两大方面。其中,积极体验有利于形成积极人格,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积极情感的调动,通过巧妙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同时给予学生鼓励。用幽默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处于乐学状态。在积极的人格目标培养上,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发展需求实施,引导低年级学生适应新环境,热爱班集体,培养乐学、好学积极人格;引导中年级学生积极与同学进行合作,养成宽容、互助的积极人格;引导高年级学生学习感恩,强化学习兴趣,确定独立、善学的人格。

3.2整合该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自我观念、情绪、心态、人际关系、学习等多方面内容,教师必须对每一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全方面整合。

首先,重视对学生自我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积极接纳与评价自己。积极的自我观念是积极人格形成的重要动力,有利于促进个体发展,甚至影响个体做人和做事的态度与结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比如“神奇的心理暗示”,组织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左手和右手分别拖着氢气球和铅球,并且氢气球正在逐渐膨胀,而且越来越轻,相反铅球越来越重,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睁开眼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左右手高度不一致,从而领略了“暗示”神奇。之后教师再结合真实的案例分析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在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的不同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其次,优化积极心态的培养。心态是个体在看待事物发展的一种持续性心理过程,能够有效影响学生生活和学习质量。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学生明白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会产生消极心态,要学会客观看待事物。

最后,注重人际关系的指导。在人际关系指导过程中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全面的人际交往观,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与方法,学会如何与同伴合作,如何与教师和家长交流,为今后发展奠定人际关系基础。

3.3丰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离不开各种教学活动的实施,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切实发挥活动教育效果,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鼓励大家敞开心灵交流,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可以实施“生命1+1”课程,“1”是指每周一节生命健康教育课,另外一个“1”指每周举办一次以班或年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活动。其二,借助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科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有机地渗透积极教育理念,比如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积极的语言描述出来等,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其三,设置“心语信箱”,实现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学生将自己心里的困惑与疑问写成交流信,投放到心语信箱,通过内心的充分袒露,使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把握更加深入、细致,以便进行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

3.4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辅助和补充,可以有效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便于学生在与周围环境对话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心理素质。

首先,优化显性校园环境的配置。显性校园环境主要包括学校建筑物、规章制度、管理模式等,通过全方位优化,构建整洁、美丽的校园,强化学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比如在“学生园地”领域展示不同班级文化,张贴学生书法、美术、手工等作品,引导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发学习动机。又比如不同班级可以定期设计主题板报,像“友谊万岁”、“团结协作”、“感恩的心”等,丰富班级文化,强化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向心力。

其次,注重隐形校园环境中各因素的协调。隐形校园环境包括师生关系、教育理念、生生关系等。在积极心理视角下,教师要注重对每一位学生的赏识与关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关系,实现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多方面来衡量学生,引导其主动改变,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让学生学会积极接纳自己,客观认识社会与生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从心灵上实施教育,提高教育的人文性与关怀性,增强心理健康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金昌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心理学人格
以鸟喻人
“没有用”的心理学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校园环境卫生大比拼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环境设计中校园发展研究
迎接新学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