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战“疫”下的常态化线上学习

2020-06-27 14:06刘胜峰
中国电化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校常态课程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学校开展线上学习以解决延期开学阶段的学生居家学习问题。虽然在我国教育领域里对于线上学习的创新实践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开齐课程组织全体师生坚持每天线上学习,对于绝大部分学校来说都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常态应用还是出现了“网络基础条件研判不足、组织无序舍弃现成优质资源、管理方式落后、高耗低效”等问题。厦门实验小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认为开展全校性常态化的线上学习,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整体、审慎、务实、包容和创新地组织实施,才能在战“疫”下把好事办好。

一、整体方案:要系统和接地气

线上学习有别于传统的班级实景教学,要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思路决定着战“疫”下常态化线上学习的出路。学校首先要清晰组织思路,细化各分项规划,精心做好方案的顶层设计。

“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个问题影响着学校行为走向。线上学习是面向未来挑战的能力,是随时随处个性化学习的方式,是战“疫”期间“学会学习”的教育。我们编制《防控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指导手册》,从课程、教师、学生、家长四个方面规范常态化线上学习。学校最大程度地谋求家长认同与参与,通过明确线上学习家校一体联动机制,实施包括“每天餐叙十分钟”的家长辅导行动,持续地推动学生的家庭规则、行为与认识能够和学校的教育协同一致。

课程是学校实施线上学习的轴心和品质基础,就好比人体内传递主要生命物质的血液循环系统。线上学习不能教新课,我们就组织教师研制项目式课程,坚持国家课程学习和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语文开设《阅读“非连”文本,知疫情学防疫》,数学组织讨论《疫情中的曲线》,还有《静下心写好字》《陶器欣赏与品评》等等。这些课程聚焦健康、伦理、科学等生命发展,以主题化、任务型的形式在传承与创新中打破文本知识与现实世界二者的边界。

只有学校充分分析与传统教室迥异的学习场景下学生的差异,把准学生在家能否自我管理,才能避免线上学习形式化。我们差异化编排一至六年级线上学习课表,每天安排三节课和一节居家运动课,每节课不超过30分钟,周末正常休息。按照“学会学习”的关键指标,从路径、方法、要求规范学生线上学习的行为,包括线上发言纪律和互动技巧。另外,还从作息时间、视力保护、心理调整等方面要求学生在网络面前既“能静下来”又“能动起来”。

二、平台工具:要安全稳定和适宜

面对突发的战“疫”,如果学校没有预见网络互联能力是支撑大规模排课教学落地变现的保障,没有认清工具的熟练运用是学生顺利参与线上学习的前提,那么恐怕会把线上学习变成一片盲目飘动的“浮云”。学校要审慎地选择线上学习的平台工具,充分研判本校师生的理念、能力和可用资源,以扎扎实实的技术去保障全校师生的日常需求。

市场上很多授课平台要链接安装未经过安全评估的软件,有些APP未做安全防护。如果学校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安全审查,就容易出现学生信息泄露、授课系统被入侵篡改等问题。虽然有些直播平台大带宽、低时延、高质量,但是当全国的学校都前所未有得同时并发进入该平台时,必然会出现数据通道不稳定等问题。选择学习平台要以安全为第一,再考虑稳定性和是否大众化。学校也不能因为仓促,直接将官方免费公开平台、商业平台以及民间产品混搭推荐,不考虑适不适宜本校学生的认知特征,不分析自己的学生是否具备熟练运用该平台工具的能力,从而导致师生和家长心生无奈。

由于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略显不足,我们不迷恋有些产品的“先进”,一开始就要求全校都以QQ群作为线上学习的平台。QQ群是很成熟的家校联系平台,连接稳定,操作方式统一而快捷,即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不缺少对该平台功能体验的经验。因此很短的时间全校就顺利地参与了线上学习,没有因为网络或技术问题导致无法学习而出现抱怨的声音。

我们在全校稳定开展线上学习一段时间后,鼓励大家尝试使用国家教育数字资源网等其他系统,获得更高效、更稳定的平台后再全校推广。我们要求每个班级使用相对统一的平台,避免了频繁更换学习平台而产生混乱,至今没有出现“家长忙于下载各种APP,学生穿梭于各类通讯工具”的问题。

三、组织步骤:要“点-面-体”有序推行

从实体课堂切换到网络轨道,很多教师缺少自信,茫然不安。如果学校跟风组织,朝令夕改,必然会加重战“疫”下人为制造的教育焦虑。学校要冷静面对众说纷纭的线上教学洪流,务实地构筑“从点到面再立体推进”的新秩序,勇敢地利用好网络上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去伪存真,不断地迭代改进。

要抵御无序的侵蚀,学校必须厘清教师岗位职责,让每个层级的人在过程中都有清晰的目标和操作规范。比如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指导与保障,教研组长组织研制教学内容,班主任审批学生请假,年段長统筹核发线下作业。

一所学校全员参与线上教学,可以相信教师会创造许多可能,但不能低估全校同时进行新教学实验将会出现的困难。为了避免问题预估不足,缺少同伴经验,一窝蜂上场的耗时耗力又低效,我们采取“一部分人先行先试”,鼓励充分暴露问题,再把问题解决方案转化为全校共同经验,探索确定基本教学模式后再全面实施。

当线上学习常态化后,如何实现同年级里更深层次的课程迁移与运用,而非留在浅层次的“转发式”教学呢?我们要求团队备课,建立“—个主教和多个助教同步同年级教学”的组织结构。主教老师录制微课、设计练习,以分钟为单位编制“学习计划书”,课前培训助教老师。助教老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或环节,实施适合的教学,保证同年级各个班级都能实现相同水平的线上教学质量。

四、过程管理:要扁平化和智能化

在线学习变成常态课,其过程管理是个新课题。如果缺少包容,没有深入观察和广泛听取一线师生的声音,那么就很难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很难精准指导各班级的教学过程。

扁平化组织适合战“疫”背景下的常态化线上学习管理,方便信息交流并能够及时决策解决突发的问题。我们组建“1+6+n”管理模式,每天一人总负责,六人分年级管理线上教学。年级管理员通过自组织的方式解决问题,包括及时纠正直播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失误。

扁平化管理给予教师非常高的尊重,能高效收集教师遇到的问题和实践反思,营造起积极向上的良性氛围。我们老师在直播教学后就马上分享自己的思考:播放視频时,关闭老师的话筒可以避免回声;学习内容不能太满,要留足学生互动的时间;助教老师务必掌握“群禁言”功能等等。

智能化技术加速变迁学校传统的管理方式,正不断渗透于多样化的课程应用和教学治理。最大化发挥信息连通、数据集成等“云服务优势”,是学校管理技术改造下的教学新常态的需要。比如,在收集教学信息时,运用线上文档工具创建“在线收集表”,录入通知内容,设置填写栏目,分享到工作群,教师点击填报,学校就能收到自动生成的汇总表。

五、教学方式:要项目化与挑战式

线上学习从碎片化应用转变到常态化应用,是挑战也是机遇。假如广泛的线上学习能够低耗高效,可以预见,它将导致一场学习能力的新分流,催生出全新的学习方式。

线上学习微观上表现为教和学方式的转变,只有教师教学技术能恰到好处地支持学生不同的学习路径和学习素材,融合才有可能自然而真实地发生。我们鼓励教师创新线上教学方式,以“任务挑战”为主,让项目式、统整式、活动式为代表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样态生长在常态化的线上教学中。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为研究实践、讨论拓展、任务完成,重点进行学习研究、活动指导、思维拓展等素养时代所需要的学习力教学。

如果教师能够基于数据、交互、多元等组织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那么就可以综合运用这些特定学习方式孕育出新的观念、思维和技能,将学生发展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人才。面对复杂的线上学习情境,我们要求教师多用“结构化任务图示、概念图、表格”等脚手架,灵活安排学生的物理空间和时间框架,广泛试验基于任务的自主探究学习、基于任务挑战的自主个性化学习、基于主题内容的自主协作学习。

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技术革命,正在推动学校教育走向充满着可能与未知的时代。面对常态化的线上学习,学校教育者们要往更深更广的维度去思考教育信息化的新路径,只有把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做到最好、做到最佳,才能让疫情的不幸变成通往幸福的桥梁。

作者简介:

刘胜峰:特级教师,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学校课程和数学教育(397359021@qq.com)。

猜你喜欢
全校常态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智珠二则
基于开设全校《法国时尚文化》公选课的几点思考
开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周仕达(山西文科状元):从全校200名上升到全省第一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