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美两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加深不仅扩大了两国的合作领域,也增大了两国的摩擦面积。相互依赖模式下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呈现出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当下,中美经贸相互依赖面临着相互依赖中结构性矛盾、现实主义因素以及政治性因素等问题的挑战。为此,中国应积极应对两国之间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机制化建设等方式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相互依赖 中美关系 经贸合作
自中美建交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中美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扩大,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逐渐加强。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相互依赖程度与中美关系呈现一种正相关度,即中美相互依赖程度越强,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就更加稳固。然而自2017年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正式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并在经贸领域与中国展开竞争。王缉思等人认为,“作为长期以来整个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的双边经贸关系,随着双边经贸摩擦的增多且日益政治化,其‘压舱石的分量越来越轻,有时甚至成为战略互信的‘绊脚石。”从这个角度来讲,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依然包含诸多现实主义因素,不可对中美相互依赖过于乐观。
一、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现状分析
自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具备很大的矛盾性,这一矛盾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中美两国经济联系密切,且社会交往不断扩大。第二,两国在政治层面战略互疑不断增加,双方互不信任。而伴随着特朗普政府的上台,中美之间这两个层面的平行结构似乎被打破,曾经作为中美两国之间“压舱石”的经贸关系开始逐渐失去效益。对此两国围绕“如何界定中美关系”这一问题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维持现行的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而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力图在21世纪中叶发展为中等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战略目标具备一种“结构性矛盾”。美国的霸权护持战略及中国崛起无法相互适应,中美之间的“零和博弈”色彩明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发生了很大改变,军事力量的作用大大减弱,国家间的政治互动已经转向了经济等低级政治领域,“非零和博弈”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中美关系不会是历史关系的简单重复,可以实现稳定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只反映了中美关系中竞争与合作的一个方面,我们需要跳出既有单一理论的框架才能对中美关系形成正确认知。
(一)相互依赖理论的嬗变
相互依赖理论最早由庫珀提出,他在1968年出版的《相互依存经济学——大西洋经济政策》一书中指出国际关系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事实,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增长中的经济相互依存带来的效果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之后,基欧汉和奈系统的阐述了“相互依赖”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相互依赖”理论,提出了“复合相互依赖”的分析框架。基欧汉的“复合相互依赖”理论实际上实现了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观点的融合,在很多基本假定方面也接受了现实主义的框架,可以说,“复合相互依赖”既看到了国际关系中国家对立的一面,也看到了国际社会中日益增加的合作关系。从“复合相互依赖”的角度理解中美关系,或许会比从单一的现实主义或是自由主义的角度理解要更全面一些。[1]
(二)相互依赖下的中美经济互动:合作与冲突并存
不可否认,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已经非常密切。然而相互依赖是否能够带来和平,学术界对此仍然褒贬不一。应当从两个角度分析相互依赖对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
首先,中美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为中美冲突增加了几率。“有人认为相互依存的增强将创造一个合作的美好的世界,以取代充满国际冲突的、恶劣的旧世界。我们必须谨慎看待这个问题”。[2]中美之间相互依赖的加深也意味着两国接触面的扩大,而中美两国之间的巨大差异性很容易导致中美之间关系不确定性的提升。两国之间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以及社会文化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都会增加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互疑。
其次,相互依赖使得中美经贸关系紧密地连在了一起,中国对美出口产业以及美国的在华投资都成为两国国内经济的重要部分。而中美之间经贸关系动荡,不仅会直接导致广东、福建等地的出口加工企业倒闭,也会波及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信息产业、中西部地区的农场主以及华尔街的金融家。同时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券也足以成为美国考虑对中关系的一个重要依据。[3]
二、中美经济相互依赖面临的困境
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相互依存程度的提高,中美在经贸领域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不仅使得中美之间摩擦加剧,也逐渐制约着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因素包括:中美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现实主义因素、政治性因素。
(一)中美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互补趋势在减弱
自特朗普上台执政之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现了更加明显的向经济偏重的趋势。其外交可以解读为“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这一口号明显地体现在特朗普政府对对国内经济的强调上。特朗普从大选中获胜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其内向型的经济政策。多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成为全球高端研发中心和世界银行,从而导致了其对国内制造业的忽视,由于其长期倾向于采取制造业外包给新兴经济体的模式,致使国内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转变。过去作为美国民主制度根基的、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扁平橄榄型社会结构正在坍塌,这为民粹主义和极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温床。[4]面对美国国内经济的衰弱,特朗普政府对各项政策进行了调整,其基本经济政策表现为对内刺激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对外则表现为明显地贸易保护主义和本土主义,强调美国本土经济而非海外利益。
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内向型”的经济政策行为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特朗普曾多次指责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并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以在“抢走”美国的就业岗位为前提的。在过去,中美之间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即美国以高端产品研发为主,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承担起加工制造的功能。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开始提升,而美国国内却出现了制造业的复兴,这样不可避免的就造成了中美两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态势。
(二)中美经济合作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主义因素
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出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对华政策影响之外,还应注意到的是,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权力和安全因素一直都充斥在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之中。
从权力的角度出发,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对称性相互依赖,不对称性是相互依赖政治的核心,是权力的主要来源。在中美两国中,美国的依赖程度要远远小于中国,美国正是凭借自身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中依赖性较小的一方而获取某种权力,并以此对中国产生种种影响。[4]
在中美经济依赖领域。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两大经济体,尽管中国经济经济发展迅猛,但美国的经济实力依然远远大于中国,其经济辐射与带动能力也远远大于中国。同时,从美国对华出口来看,从1996年到2006年,美国对华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平均比中为3.07%,占其GDP比中为0.23%;中国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平均比中为20.49%,占中国GDP的平均比中为4.91%,分别是美国同类数字的6.7倍和21.3倍。[5]上述分析明确表明,中美之间在经济上依然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相互依赖关系,不论是从贸易地位、贸易构成还是国际地位来看,中国的经济影响力都远远小于美国,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大于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这种经济不对称关系使得美国在中美相互依赖中占有更多的权力,而中国能够活动的空间远远小于美国。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中美之间的相经济互依赖表现出一种防范特征,其中掺杂着明显的安全因素。美国对中贸易贸易主要集中在非安全领域,并力图通过政府干预把中美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控制在这一领域之内,尽管这一做法对美国自身经济发展带来损害,但美国历届政府依然继续执行。同时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对美经济政策中同样存在明显的贸易保护色彩,美国指责中国通过企业国有化的形式把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和航运等7个行业保持绝对的控制力。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的表象背后,不可忽视的是,在涉及到国家安全领域的合作,中美之间依然存在潜在矛盾与冲突。
(三)中美经济相互依赖中的政治性因素在增强
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之间的政治关系发生了转变,美国正式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大国”,其对华政策也开始由“接触”向“遏制”转变,这一政治领域的转折也同样作用到了中美经贸领域。集体表现为以“自由、公正、互惠”的双边贸易为诉求,以指责中国“偷窃美国知识产权”、认定“中国政府在事关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方面的行为、政策和措施,存在不合理或歧视现象,并给美国的商业带来负担”为理由,以“中国制造2025”为标靶,分阶段、跨领域、大规模地针对中国输出到美国的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6]由此可见,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极易受美国对华战略的影响,而随着中美两国进入战略竞争时期,中美经济领域相互依赖的持续很大程度上依然会受到政治因素的作用。
三、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与否不仅仅会对中美经济依赖造成影响,而且也影响着中美之间政治关系的发展。同时,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其影响力不不仅仅局限于双边领域,更是直接影响着世纪政治、经济的稳定。因此,必须将审慎对待中美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
(一)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经贸关系能够迅速发展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中美经贸关系存在互补性优势,中国对美出口一直是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中美经贸相互依赖的加深。然而随着美国国内出现“制造业回迁”的趋势,中美经贸关系的互补性优势在减弱。不管是从中美经济互补性还是从中国经济自身发展来看,中国都应当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就够升级,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高级化,实现中国贸易发展方式从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
(二)推动中美关系的机制化发展
对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管控的必要性要体现在中美经贸关系当中。尤其是在当下,随着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增加以及两国经贸关系中的政治性因素增多,两国在经济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方面的矛盾与冲突愈演愈烈,从最初的的纺织品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市场准入问题到贸易不平衡问题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些冲突除了表明相互依赖并不一定会给中美带和平之外,也印证了中美之间迫切需要一个可以促进中美协商的机制。为此,中美双方必须促进建立成熟完善的机制对话与协调机制,力图把中美之间的经贸冲突通过谈判与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避免经贸领域的摩擦演变为战斗并外溢到政治领域。
四、结论
中美双边关系不仅是中美两國高度重视的双边关系,更是当下21世纪最具复杂性的的双边关系。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通过首脑会晤、经济战略对话以及高层对话等形式展开了密切的互动,然而在一派欣欣向荣的同时,中美之间又具备复杂的矛盾,如人民币汇率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经贸关系问题、台湾问题等等。中美关系走向及如何处理双边关系,不仅要求国家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更急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应当根据目前中美经济相互依赖面对的问题对症下药,尽量避免两国经贸领域的摩擦升级扩大。
【参考文献】
[1] [美] 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门洪华译,《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2] 李巍、张玉环:《“特朗普经济学”与中美经贸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第2期。
[3] 苏长和:《经济相互依赖及其政治后果》,《欧洲》,1998年第四期。
[4] 李俊久:《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冲突的权力逻辑》,《东北亚论坛》2019年第2期,第65-81页。
[5] 崔守军:《相互依赖与国际合作的相关性考察》,《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第13-18页。
[6] 余万里:《中美相互依赖的结构——理论分析的框架》,《国际论坛》2007年第9卷第2期,第52-57页。
作者简介:路双萍(1995年12月30日),女,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300387,研究方向:美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