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政课程是中学基础必修课,在中学生思政课程学习中,教师教学能力对于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中学思政教师而言,要想提升教学能力,则应基于中学思政教学特点与要求,深度钻研是政课程教材,完善自己课程知识体系;全面掌握学生学情特色,基于学情开展针对性教学;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寻找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职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全面促进中学思政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教学能力;思想与道德;思想政治;中学
新时代教师,应该通过各种策略来提升教学能力,既要夯实自身教学基础能力,还应考虑教学对象特点,并用教学方法将两者有效统一起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从如下策略入手。
一、 深度钻研思政课程教材
钻研教材的水平,是一名现代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体现,对于课程教材的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名教师的发展空间。中学思政课程教材具有基础性,能够满足绝大部分中学的基础教学要求,同时也具有发展性,能够满足部分中学生的发展要求。中学思政课程基本上包括政治学常识、经济学常识、社会学常识、哲学常识、法律常识等,这些内容互相交织,构成了现实的社会体系。即使是学校和学生最看重的升学测试,其出题的核心依据还是教材所涉及上述知识范围,通常而言,很少会出现“超纲”出题的现象,即使有,也是偶然现象。比如说,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时候,其应用的知识和原理,基本上都是教材所涉及的范围,基本上不需要学生使用教材之外的理论去进行解释。由此可见,教材是中学思政教学的基础内容载体,也具有一定的工具性,钻透教材就基本上能够解决中学思政教学的问题。在现实中,部分中学思政教师对于教材的重视程度和钻研程度是严重不够的,中学思政课程教材的内容看似简略,實际上内涵丰富,有些教师能够了解教材内容,也知道大致框架,然而对于教材为什么要编写这些内容,教材内容的内在核心逻辑是什么等深度问题缺乏思考,因此这些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也是仅仅达到了“普通应用”水平,而没有达到“深度钻研”水准。以经济学常识中的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为例,教材中关于这几个概念的文字描述并不深奥,也很容易理解,中学思政教师不仅自己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些问题,也能够给学生进行讲述,然而在现实中,部分学生听了之后,感觉都理解,但是一旦进入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就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了。这种情况看似是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教师对于教材中这些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知识没有钻研透彻,在给学生讲述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也就无法讲透,导致学生出现了“似懂非懂”的状态,表面上对于这些概念有所理解,实际上则不知道这些概念的精髓与特点,因此无法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所遇到的问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越透彻,就能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理解更深入,在理解应用上也就会更得心应手。中学思政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入,可以基于教材本身知识点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进行,以经济学常识为例,纵向的角度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经济学基础知识点,其发展源流、发展趋势、研究概况等都要理解,直接渗透到这些概念的本质研究;横向则以这些知识点的扩展应用为主线,了解这些经济学知识点的现实应用,尤其是与现实题材的各种结合,从而可以扩展思维。教师基于教材建构起关于中学思政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且有深度,有广度,任何知识点及其应用技巧都在这一知识体系中得到体现,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达到“信手拈来”的水准,并且能够根据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情况,了解其实际知识掌握水准以及可能理解不透的关键点在何处,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 全面掌握学生学情特色
掌握学情是一项系统且繁杂的任务,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技巧。然而一旦掌握学情特色,在授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例如对很多学生而言,要理解具有一定抽象意识的经济学原理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概念,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应该将对应的概念进行反复阐述,引导学生真正吃透这些基本概念,然后再进行应用训练。通常,中学思政教师掌握学生学情特色,都是基于课堂问答、教学测验、作业成绩等几个途径,很少有教师愿意一个个与学生进行单独交流。在中学里,大部分中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欲望不强,甚至会刻意躲避与教师进行交流。一般而言,与教师单独进行交流的学生,要么是成绩很好,与教师交流基于某种问题或者某种想法;要么是成绩很差,与教师交流是被要求端正学习态度或改善学习成绩。绝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和教师交流,这是一个并不好的现象。因为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理解不深,尤其是对于一些非智力因素情况无法了解。尤其是中学思政课程教学中,一些非智力因素对于课堂教学效率影响更大,通过非智力因素,往往对于教学情况的改变更加明显。有一位学生,从小就有要“从政”的梦想,甚至在学校里面也非常活跃,总是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然而,从他的成绩来看,却很难升入名牌大学深造。我意识到他的“梦想”对他的巨大动力,找他谈话,让他意识到,“从政”需要进入具有社科专业优势的大学深造,而思政则是从政的基础,并且也是升学所学,鼓励他学好思政,打好基础。为了鼓励他,我甚至送给这个学生一份思政课的备课资料以及我对思政内容的解读笔记。这种方法居然出乎意料的好,在梦想的推动下,结合我给的资料,他的思政课程学习能力迅速提高,并且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成绩的提高让他充满自信,感觉离梦想更近;对于梦想的追逐让他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以上是个体学情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群体学情的掌握及分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学习为例,许多学生对于辩证唯物主义难以理解,尤其是实际应用中,很少有学生能够按照准确的思路来解答问题,根据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了解,基本上可以认为学生是因为缺乏对应知识体系建构,并且缺乏使用经验,在了解了这一情况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辩证唯物主义拆分为“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提供的是基础原理,“辩证法”则是方法论,根据这一思路,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思考解释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原理”+“方法论”的思路进行解读,这样就逻辑清晰且合理,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找出正确的解答思路。中学思政教师平时要多花时间去了解学生学情,然后针对性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方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 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在中学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很重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尽管有许多种教学方法,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总是一成不变,缺乏灵活性,教学效果不佳。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教师要主动接触了解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用新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思政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基礎内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交流式教学方法,主要解答学生在提前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在中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时候,教师提前录制关于知识点的教学视频,然后对其进行阐释,并举例说明,在具体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出在学习中的疑问,然后教师直接通过案例题目来引导学生进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在前,教师教在后,“先学后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体现,并且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程度更深。此外,对中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预习或者复习的习惯,他们习惯跟着教师的节奏上课。然而,交互式微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如在政治生活内容教学中,采用微课模式开展教学,教师可以使用交互式微课软件,设计一套关于政治生活教学内容的微课,主要采用选择题方式来进行检测,如要求学生从几个答案中选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正确答案,微课主要通过在线方式提供给学生预习或者复习之用。之所以使用选择题方式,主要是简单方便,学生在看完微课知识之后,就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测试来了解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了解。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时间过长会让学生感觉占用了过多时间,从而会导致效率下降;预习题目设计以基础概念、知识点为主,难度偏低,复习题目设计以理解和应用为主,难度中等,可以留一道思考题,用于启发学生思维。在学生微课预习的基础上,中学思政教师就能够通过后台对学生知识基础有一定了解,从而可以针对性在课堂上安排更多的交流时间,一些非常简单的概念复述,学生可能通过预习就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因此可以快速略过,然后挑出概念中需要关注的几个点进行深度解读,如此教学效率更高。中学思政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基于学生的现实情况。
总之,要想提高中学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钻透教材和掌握学情是基础,学习方法选择是关键。掌握教材让教师能够完善自身教学知识建构,对于所有知识点烂熟于胸;掌握学情让教师能够真正了解学生,从而知道该如何针对性设计教学方法。在两者基础上,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与学有效互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施彬彬.如何上“活”高中思政课[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2):33-35.
[2]李晓东,何旋,孟婷.中学思政课统编教材的教法与学法研究:基于“一体化背景”的审视[J].教育参考,2020(1):5-11.
[3]闫耀娣.合作教育思想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发展,2019(12):126.
[4]申巧巧,刘建良.谈谈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思政课教学善用默会知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6):151-154.
作者简介:
郭建平,福建省莆田市,莆田擢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