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研读着力点,建构活力语文课堂

2020-06-27 14:08王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读阅读教学

王莉

[摘 要]阅读有深有浅,不同的阅读层次收获的是不同的阅读效果。探寻研读着力点,借助学生的依赖心理,引领学生解析文本语言,赏析文本修辞,品读文本描写,进行深度阅读,能够建构魅力语文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研读;文本语言;文本修辞;文本描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6-0047-02

所谓研读,即研究式阅读,主要和浅层次阅读进行区分,也可将其理解为深度阅读。为了提升深度阅读的效果,教师需要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文本的字词句篇,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心灵对话,以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一、借助依赖心理,引导深度阅读

“审美依赖”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小学生认知有限,因此认识事物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家长或者教师的判断当作自己的认知。这种依赖心理,如果善加利用,也可以成为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的有效契机。换言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正确的阅读习惯、道德取向以及审美理念借助于依赖心理,渗透进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奠定对生活以及学习的认知。

例如,五年级课文《鸟的天堂》中有很多非常传神、精彩的描写,如:“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这句话精彩之处在于作者用词的精准。既然后面提到作者没有看到一只鸟儿的身影,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仿佛”听见鸟拍动翅膀的声音呢?“仿佛”一词值得读者玩味,而这里也是学生容易产生思维困惑的地方。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学生细细品味后发现,作者用“仿佛”主要是为了表现当时的实际情形。换言之,作者确实在当时的环境下感觉自己听到了鸟叫声,这里体现了作者急于看到小鸟以至于出现了幻听。另一种解读则是鸟确实在树上,但是由于作者没有亲眼看到,所以不敢言之凿凿,用“仿佛”是为了贴合事实,而不是用词不当。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感受作者炼字造句的准确,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

《鸟的天堂》的作者善于捕捉细节,而且用词准确。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度阅读文本,从词句入手,让学生感受作者行文的严谨,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阅读习惯。

二、解析文本语言,读懂文本内容

如果将文章比作是大树,那么文章中优美的词句就是树枝上的叶子,每片树叶都有着各自独立的姿态,呈现出不同的美感,也表达着不同的内容,传递着不同的情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引发学生的深度阅读,教师需要积极引导,让学生深入到文本语言中,读懂文本内容。

例如,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的结尾处,作者用了这样一句充满哲学意味的话:“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如何理解这句话成了教学的一个难点。然而,这篇课文不只这一处难点,如针对标题“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什么作者要在文章中反复强调“神圣”一词呢?这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就是课文的密码锁。教师应立足于文本主旨,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切入,感受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解锁。比如,课文第三段,作者将青草、绿叶、花朵比喻成人类的姐妹,将麋鹿、骏马、雄鹰比作是人类的兄弟,充分阐释了人类和山川河流、动物植物同属于大地的事实。课文中有一句:“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作者将水比喻成兄弟,突出了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而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土地,为我们提供了水和空气,提供了山川河流,提供了动物植物,因此它是神圣的。正因为它是神圣的,所以人类需要珍惜。

语言是文本的构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就需要重视赏析词句。案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人和大地的关系,从关键词句入手,让学生感受大地对人类生命延续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了文本主旨。

三、赏析文本修辞,品味表达妙处

文本赏析不只是针对词句,修辞手法也是值得赏析的重要元素。不同的修辞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有的修辞手法能增强诗情画意,有的修辞能增强文章气势,还有的能增添文章的生动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对文本修辞进行赏析,学生一定能品味到文本表达的精妙。

例如,《观潮》这一课的语言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原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修改,让学生比较两者表达的区别。如课文第三段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潮来时的天象变化以及人群的汹涌。教师可以将句子简化,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午后一點左右,传来很大的响动,人们立刻激动了。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向东望去,江面没啥特别的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更大了,只见东边出现了一道白线,人们又沸腾了。”经过教师的一番修改,学生纷纷表示不满:“这样一改,就感受不到潮来前的气势了。”大潮来临时必然会有一些现象,正如原文所说:“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闷雷就好像是大潮在酝酿情绪,为的是让读者感受到大潮真正来临时的气势磅礴。将这句话中的比喻修辞去掉以后,就只能知道潮来前会有响声,但是具体响声有多大,读者的概念却很模糊。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立刻感受到修辞对于文本表达的重要性,从而领会了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妙。

每一篇优美的文章都会运用修辞,以丰富文本的意蕴。为了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教师就不能只是泛泛略过这些修辞,而需要带着学生共同赏析,让学生实现真正的深度阅读。

四、品读文本描写,体验文本意境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充分阐释了环境描写的重要价值。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需要引领学生品读文本中的情景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情境。这不仅是掌握文本主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深度阅读的有效方式。

例如,《走月亮》这篇课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为读者营造了一幅如诗如梦的田园梦境,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和母亲之间真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文中的意境,教师需要带着学生去感受文中的环境描写。比如,课文中写道:“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教学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将这句话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谈谈阅读后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读到这句话,我的眼前好像真的出现了一轮明月,非常梦幻。”有的学生说:“我感觉月光好像洒到了我的身上。”接着,教师将抽离了环境描写的课文呈现在大屏幕上,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纷纷表示不喜欢修改后的“纯净版”课文,感觉缺少了灵动,不吸引人,也无法看出文本和标题有什么内在联系,甚至读不出作者为什么喜欢和母亲走月亮。正是由于环境的烘托,写出了走月亮对作者的重要性,也写出了母女间融融的亲情。

环境描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正是因为环境描写,才为文本赋予了更多内涵。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赏析环境描写,让学生真正看到文字背后的风景。

随着深度阅读的开展,阅读带给学生的不再是模糊的美感,而是深层次的认知活动。学生在阅读中不再只是过客,而终将成为阅读世界的主人。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研读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