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各国军费开支逐渐减少,世界主要国家因此调整了国家安全策略,确保在经济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又能兼顾国防能力的强化,从而实现两者双赢。军民融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军民融合战略是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国家报告战略之一。军民融合发展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重庆是老牌工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具有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在我国军事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准确地评估和把握重庆市军民融合发展情况,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园,能够为重庆市下一步军民融合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 军民融合 重庆 政策建议
国际军民融合发展时间早、起点高、发展迅速。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各个主要军事大国都在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和世界军事变革的形式加速推行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加快推广军民两用技术和促进军民技术成果转化,加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逐步制定了适合国情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尤其是美国作为世界军事和经济强国,无论是在军民融合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军民融合实践方面都是一马当先,给世界各国带来军民融合发展启示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一、军民融合内涵及定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军民融合(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军民融合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1994年的《军民融合潜力评估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军民融合定义为“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科技工业两者的有效融合,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该定义为不少国家所接受,但该定义过度强调技术层面的融合,忽略制度层面融合,因而存在一定的缺陷。
中国的“军民融合”最早是在《军民融合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提出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大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走具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和国家首次就军民融合进行了探索。后来,习近平在2015年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这标志着国家对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究竟何为军民融合战略,至今国内并没有给出权威的解释。尽管如此,不少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就军民融合战略的内容进行了诠释。国内学者徐辉认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是指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统筹的重大战略。阮汝祥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与实践》书中,也同样指出军民融合战略本质上体现了国防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统筹协调,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融合发展。叶选挺和刘云认为军民融合的内涵主要包括:做好军民两用技术战略规划,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实现技术融合和军民一体化。舒本耀等(2010)指出应当从战略和技术两个层次来把握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闻晓歌等认为对于国有军工企业而言,军民融合是指车用科技工业基础和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相结合。杜人淮等则指出,军民融合就是要通过打破过去“军”和“民”相隔离的状态,实现两者物质和信息等要素全方位交流与渗透,形成一个军民兼容、相互协调和良性互动的开放对流系统。
本文研究的军民融合,并不是一个广泛的定义研究,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军工企业、民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在资源、技术、人才、和平台等方面的融合与交流。
二、重庆市军民融合发展概况
(1)区位优势突出,规划布局合理
重庆地处大西南,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近年来,随着重庆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不断完善,与国家各战略方向连接通畅,战略投送能力大幅提升,国防动员、保障军事斗争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重庆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我国中西部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地理位置优势突出。随着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重庆建成了两江新区和壁山高新区两大国家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以两大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为基础,在军民融合发展空间布局方面,重庆市进步打造“1+6”军民融合创新示范空间体系。重庆大部分的军工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都集中在渝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大渡口区、壁山区,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以两江新区为重庆军民融合发展核心以渝北区、沙坪坝区等六大区作为支撑,形成一个区域优势互补、由中心向外辐射多区联合发展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空间体系。重庆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园,将加快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不断提升重庆经济实力和国防保障能力,对国防战备建设具有战略支撑作用。
(2)工业背景深厚,发展基础良好
重庆是老牌工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具有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在我国军事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重庆市第二产业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一直起主导作用。目前,重庆有军工领域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多个,拥有重庆长安工业集团、重庆长安汽车、重庆嘉陵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军工企事业单位近130余家,其中包括40余家军工央企,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现在形成了以汽车制造、摩托车制造、电子产品、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群。国防科技工业产值是重庆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2018年国防科技工业研发投入占全市R&D经费30%以上,国防科技工业产值占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左右,军民融合科技人才资源和研发平台数量分别约占重庆市的30%。长期以来,重庆市都很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军民产业融合、军民基地融合、军民技术互转、重庆智造等都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重慶市军工资源非常丰富,为军民融合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军民融合的发展可以迅速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产效率,促进军民技术及管理创新的融合发展,加快国防武器升级换代,増强国防综合实力。重庆市军民融合发展具有“军民结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重庆构建一个集军民人オ、研发平台和成果于一体的创新体系,将军用技术分享给地方产业领域,促生了批依托军工技术发展的产业,推动产业进行科技创新和迅速发展,而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反哺军工发展,这种双向的转化,带动了重庆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
(3)出台系列政策,搭建发展平台
近几年,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习主席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战略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军地协同,加强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2017年,中共重庆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为强化规划引领和制度创新,先后出台《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重庆市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科学制定军民融合发展任务和目标。在政策引领下,重庆市军民融合产业逐步壮大,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稳步推进。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重庆市在军民融合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重庆市军民融合发展的不足
(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四川与重庆同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重点。但四川省拥有国防科研机构,军民融合骨干企业规模大,包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拥有涉及航空航天、电子制造等领域的科研院所公司800多家,军工规模庞大、国防工业基础雄厚、综合实力强,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前列。有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江苏、四川、陕西、广东等6个省市的军民融合企业最多,占全国的50%以上,与这六个省市相比,重庆军民融合基础相对薄弱,涉及的领域较窄。
(2)研发经费投入有待提高
2018年,我国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约为2万亿元,而重庆的经费开支不到400亿元,相较于上海、北京、四川等城市,重庆市的经费支出严重偏低。此外,2018年9月,我国军民融合企业数量占全国在营企业的比率约为0.03%,但平均收入是全国在营企业的四十八倍,由此可见军民融合的产值很高。但从川渝的国防工业军民融合产值来看,四川省占据较大份额,虽然重庆的军民融合产值一直在稳步提升,但与四川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平台需要持续搭建
四川省近年来打造了一批军民融合发展平台,尤其是在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成都建成了航空航天产业园,郫县建成了中国天谷成都华讯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基地,绵阳建成了军工方面的电子类产业园区,并且划定了专门区域作为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北京市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划定四千多平米空间搭建“五大服务平台”,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转化等。重庆市无论是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的打造,还是军博会的连续举办都成为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但是与四川省和北京市相比,在规模和成熟度方面有待进一步建设和提升。
(4)融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资金支持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驱动力,为了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促使军用技术转向民用领域,2016年四川省设立了10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随后其省内多个城市也设立基金,同时也开放政策促进融资,其中绵阳市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军民融合银行一一绵阳市商业银行军民融合科技支行。此外,绵阳市推出的银行创新信贷产品一一设备仪器贷,是为科技型军民融合企业量身打造的,用于其购置科研和生产仪器设备,主要解决无抵押和融资难的问题。重庆市第一支军民融合领域的创投基金成立于2017年,规模3亿元;第一支军工央企背景的军民融合专项基金在2018年成立,第一期投入约30亿元。由此可见在军民融合发展融资体系建设方面,重庆市需要进一步开放政策、主动引资、完善体系。
四、政策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
军民融合发展离不开基础资源建设和资金投入。首先,重庆市需要继续加强军民融合基础建设,以军民融合示范园区和产业集群为核心,在现有的国防、军工产业的基础上,引进和培育更多的军民融合主体产业和配套产业;以汽车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为特色,加强航空航天产业、电子产业、信息,产业等产业发展,拓宽军民融合发展领域,优化军民融合产业结构。其次,重庆市应当加大军民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科技研发投入是推动军民融合技术革新的动力源泉,是促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保障条件,只有大力投入研发资金,オ能全面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实现技术突破,从而带动企业迅速转型,重庆市投入的研发经费较低,也是其军民融合发展不突出的主要原因。
(2)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军民融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制度是军民融合发展最基本的保障条件。政策制度是否完整全面、施行的是否及时,都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有深远影响。就目前来看,重庆市在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系列政策制度的推行实施,对军民融合企业参与度、人才资源吸引力和技术提升程度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涉及到的范围还不够全面。重庆市应该继续出台政策制度,为军民融合深入发展提供保障,比如制定军民融合企业准入标准,完善准入机制,为企业提供军民融合发展的依据,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建设;制定军民融合产业融资政策,鼓励银行、企业、个人等参与军民融合投资,促进军民融合信贷产品推行,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制定中小型企业军民融合帮扶政策,引导企业入驻军民融合发展园区,减免企业租金或税收等,帮助企业存活和发展等。
(3)推动产学研的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是推动军民融合概念创新和技术革新的重要途径,而产学研是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多方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如果要充分激发重庆市军民融合发展的潜力,就需要联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做好资源共享和需求对接,形成一个包括军民融合人才体系、创新体系和成果体系在内的产学研协同发展体系。通过整合多方的知识、技术、人才等资源,从而丰富军民融合研究理论体系,壮大军民融合专业领域人オ力量,攻克关键技术以提升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催生新的军民融合产业,实现军民融合经济发展。
【注 释】
① 徐辉:《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涵研究》,《国防科技》,2014年,第35期,第95-98页。
② 阮儒箱:《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③ 叶选挺、刘云:《美国推动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防技术基础》,2007年,第4期。
④ 闻晓歌、徐枫、詹银珍:《论国有军工企业的军民融合》,《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22期,第60-61页。
⑤ 杜人淮:《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内涵、特征与实现形式》,《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19期,第78-82页。
【参考文献】
[1] 谭清美,王子龙.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
[2] 徐輝,许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J].2015.8.
[3] 杨志坚.协同视角下的军民融合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
[4] 徐迎,张薇.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7..
[5] 薛光明.创新理论的发展与反思:一个理论综述[J].经济论坛,2017.12
作者简介:郭曼曼(1994-),女,汉族,河南濮阳市人,学历:文学硕士,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