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制创新策略探析

2020-06-27 14:09郑荣新
中国市场 2020年17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机制创新职业资格

郑荣新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深,各行各业分工进一步明确以及细化,经济全球化推动的资本以及劳务市场的流动性加强,促使国家对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相关调整。对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来说,紧跟时代潮流,立足于信息化社会,重创新、准确定位、拓展视野,多角度、多维度、立体式发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新时代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创新之路和发展之路。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机制创新

我国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至今已经二十几年,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我国逐步完善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配套的体系。目前我国职业资格改革中,相关的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而如何平稳推进人才评价体系发展以及完善,适应新时代人才建设和创业就业,是现阶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

1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现状

1.1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证明劳动者在某一领域中从事的某一职业,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一种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招聘单位来讲,是衡量、聘用劳动者的必要参考之一;对于劳动者而言,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证明劳动者具有某种专业素质、技能、知识,在面对招聘单位时可以证明劳动者本身具有应聘资格以及相应专业优势。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劳动就业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对有职业资格证书需求的劳动者进行测试,客观公正地进行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对考核合格的劳动者予以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对其通过对应的政策和办法进行管理。职业资格鉴定系统的建立增加了广大劳动者主动学习技术的热情、培养了劳动者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我国人才事业增添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1.2 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改革

我国在建立职业技能资格制度后,经过二十多年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种纳入体系中,形成了多、繁、杂的职业技能认证,各省市地区存在地方自设项,在2013年的时候达到了一千余项的规模;为了精简职业技能体系,减少重复类别,更正水平与准入评价,移除职业资格证书带来的就业、创业门槛,我国政府开始实行职业资格清理工作,逐步减少、合并部分职业技能认证。

2 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2.1 鉴定过于求全,内容与方式死板

我国市场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行业发展迅速,分工更加明确与细化,用人单位设置岗位也更加多样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岗位需求技能仅涉及该专业的某一项或几项,职业技能鉴定却需要考核该专业的全部内容,导致劳动者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浪费精力;同时由于考察范围图全,势必导致考察深度变浅,这样会改变劳动者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的初衷,不再专精某一专业的某一方向,而是专注该专业的广度,舍弃专业深度,从个人角度上限制劳动者自身发展。

同时,由于侧重点有所不同导致了职业与岗位出现不匹配的现象;某些用人单位仅仅需要某一模块的专业知识,但要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则需准备该职业全部内容,会进一步打消用人单位进行职业资格鉴定的积极性,出现了政府出力而企业无力甚至是不配合的尴尬局面。

2.2 技能培训与社会认知落后

通过各地人才市场的招聘不难发现,从原来的非985、211不收到现在的非双一流不要,人才招聘看重的是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持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与否反而次之,反映出我国社会仍然存在“学历迷信”与“学历歧视”。

“学历迷信”与“学历歧视”的背后,是技能培训落后和社会认知的落后。从技能培训上来说,市场所能提供的专业化培训选择少、职业范围窄、质量良莠不齐,并且职业培训并不能精准与岗位对接,这些往往是导致劳动者不愿意选择技能培训的主要原因。另外,市场与劳动者对于技能培训的认知仍旧停留在完成任务、“考”证下来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以培养技能、提高水平为目的组织技能培训。

相对于可以通行全国的一些资格证件,如驾驶证、教师资格证等,某些职业的相关证件并未受到大众以及用人单位的认可,究其原因可能是相关宣传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推广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缺乏市场、法律等方面的支撑。而从劳动者角度来看,职业技能培训往往代表着落后、低效、枯燥、走形式;劳动者本身缺乏远见,并没有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个长远投资来看待,仅关注眼前利益,主动寻求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识不强,也导致了职业培训落后。

3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制的创新策略

提升职业鉴定工作水平,不是单方面提升办事人员素质、优化办事系统效率,更要推进社会认知、劳动者自知,通过多方面、多维度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创新,才可以从根本上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起到优化作用,促进劳动者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水平的提升,加快用人单位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

3.1 多元化评价机制

针对社会上“学历至上”的风气,应该探索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劳动者评价体系,以此来纠正以偏概全、只论学历不论能力的思想。通过学位、学历、职业技能认定、细分岗位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诸如评比、比赛的证书、奖项等方法进行辅助评价,尽可能完整、公平、客观地体现劳动者能力、专业素质,为用人单位做好前瞻性考察。

3.2 灵活处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科技将持续进步,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升级,各领域职业的分工将进一步细化,这无疑会持续产生一大批新兴岗位;已有的职业技能鉴定则需要考虑到内容的变换,如职业名称、考察内容、新实行的行业标准、考核方式的更新、考试题库的增补以及删减,才能顺应社会的人才需求;而新出现、与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无法对应的则需要额外增加条目。考虑到增添项目的滞后性,可以适当放开权限,将新企业等用人单位或是新兴行业纳入自行评定范围中,予以一定的自定类评价;在给企业、行业更大的决定权的同时,加强对自定评价的企业、行业进行监管,防止出现“买证”等现象出现。促使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职业技能鉴定、人才任用等方面有机结合,加快企业、行业发展。

3.3 改善职业技能鉴定外在环境

首先,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证件在我国社会中绝大部分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劳动者在提升自我能力的时候并不会第一时间想到相关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所以需要有意识地通过媒体、行業内部以及政策上进行宣传,使劳动者想到的是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证明。

其次,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激励政策,确保人才可以得到应有的保障;创新激励形式,从基本的物质激励,如培训费用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费用补贴、岗位技能相关补贴,拓展到生活中其他方面,如子女入学、五险一金补贴等;再拓展到职业荣誉感、获得感中,如评选劳动模范、颁发相应奖状以及职业技能水平认证等。

3.4 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人员的鉴定能力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由考务、考评、监督三方面共同推动的,要以现有队伍为基础,培养新兴一代职业技能鉴定人员,形成科学的人员构成。针对考务人员,需要加强其责任意识,打造一支工作作风严谨、细致的工作队伍,服务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于考评人员,则需要加强培训,完善考评机制,使考评人员明确考评规则,形成公平、公正的考评氛围;针对监督人员,需要在广纳人才的基础上严加培训,提升监督人员的职业素养,使考评过程严格、有序,形成良好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态势。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一项对劳动者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专业素质的综合评定工作,它是客观、公平、公正、规范的对劳动者能力的评价。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对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指明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黄雅芳.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水平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2017(6):35-37.

[2]周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状统计及优化措施[J].工会信息,2018(9):76-78.

[3]王秀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水平提升的路径探析[J].档案天地,2019(5):55-57.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鉴定机制创新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论职业技能鉴定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
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与
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探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