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华 王治会 李延升 谢小群 蔡海兰 杨普香
摘 要:本试验采用金萱、中茶108和黄金芽三个茶树品种茶籽,播种时利用三种不同覆盖物处理进行覆盖,茶籽萌发后调查出苗率;结果表明:纯细沙和细沙与泥土混合物(1︰1)的两种覆盖物对茶籽萌发较好,萌发出苗率都在50%以上。说明茶籽直播过程中采用纯细沙和细沙与泥土混合物的两种覆盖物进行覆盖是可行的。
关键词:茶籽 覆盖物 播种 发芽率
Abstract: Seeds of three tea varieties:“Jinxuan”,“Zhongcha 108” and “Huangjinya” were covered with three different covers during sowing period, and their emergence rate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germin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ea seeds were covered with pure sand and the mixture of pure sand and soil(1︰1), their germination percentage was more than 50 %. It is feasible to use the two covers to cover tea seeds at direct sowing stage.
Key Words: Tea seed; covers; sowing; germination rate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是山茶科山茶属的一种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具有生长周期长、自交不亲和的特性[1-2]。茶籽是茶树的成熟种子,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的有性的个体,利用茶籽进行繁殖的方式又称为有性繁殖,其种子有性繁殖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3]。有性繁殖方法简便,茶籽易贮藏和远途运输;后代生活力强,有利于引种驯化和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幼苗主根入土深,抗逆能力较强,茶籽适宜于坡地和高海拔茶园直播。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对茶树种子的寿命、休眠、成熟、萌发、贮藏处理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种子繁殖对茶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4]。本文旨在对播种时的不同覆盖物对茶籽萌发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索,为提高茶籽发芽率[5]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播种地点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内(北纬28°21′52″,东经115°59′40″)。
1.2 试验方法
深挖播种地土壤,破碎除杂,起垄做畦整平,备用。选取了上一年霜降至立冬这一时期采收的金萱、中茶108和黄金芽3个茶树品种茶籽,晾干后自然储藏。采用条播开播种穴覆盖方法,开播种沟后放置茶籽后覆盖,采用了纯细沙、细沙与泥土混合(按1∶1比例)和纯泥土三种覆盖物,每个处理分别播4行,每一行播25粒茶籽,分别覆盖纯细沙、细沙与泥土混合(按1∶1比例)和纯泥土后,浇足水,播种完成后支小拱棚,覆盖上农膜和遮阳网,后期保水保温除草等农事管理,播种2个月后调查茶籽发芽率。
1.3 调查计算方法
试验中各茶树品种的茶籽萌发芽率采用实地调查统计,计算发芽率: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总数×100,调查结果利用Excel 2007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茶树品种茶籽发芽率调查统计结果
从调查统计结果看,金萱发芽率最高为96 %覆盖物为沙加土(1︰1),最低为36 %覆盖物为纯土,而覆盖物沙加土(1︰1)、纯沙和纯土的发芽率均值分别为73.00 %、65.00 %、45.00 %;中茶108发芽率最高为76 %覆盖物为沙加土(1︰1),最低为35 %覆盖物为纯土,而覆盖物沙加土(1︰1)、纯沙和纯土的发芽率均值分别为66.00 %、59.00 %、47.50 %;黄金芽发芽率最高为96 %覆盖物为纯沙,最低为40 %覆盖物为纯土,覆盖物沙加土(1︰1)、纯沙和纯土的发芽率均值分别为79.00 %、78.00 %、47.50 %。经过分析,三个品种的茶树种子的纯土覆盖与其他两种覆盖物处理下的茶籽发芽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如表1。
利用相同的方法将数据转换分析三种茶树品种在相同处理情况下茶籽发芽率单因素分析,结果三种茶树品种在沙+土(1︰1)覆盖下发芽率观测到的显著性水平P值为0.36>0.05,且检验统计量F值=1.15>检验临界值F crit=4.26;在纯细沙覆盖下发芽率观测到的显著性水平P值为0.099>0.05,检验统计量F值=3.01,大于检验临界值F crit=4.26;在纯细土覆盖下发芽率观测到的显著性水平P值为0.88>0.05,且检验统计量F值=0.12>检验临界值F crit=4.26。表明且无显著差异,说明相同覆盖物处理下与不同茶籽品种之间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如图1。
2.2 三种茶树品种茶籽不同覆盖物发芽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经过分析,金萱和中茶108两个品种的不同覆盖物处理下发芽率观测到的显著性水平P值分别为0.022和0.042,处于在0.01和0.05之间时,且品种金萱的检验统计量F值=5.98,大于检验临界值F crit=4.25;中茶108的检验统计量F值=4.61,大于检验临界值F crit=4.26,表示组间均有显著差异,说明金萱和中茶108茶籽播种时不同覆盖物处理之间的发芽率有显著差异,结合茶籽发芽率均值,用沙加土(1︰1)或纯细沙覆盖的茶籽发芽率明顯高于纯细土覆盖,也说明金萱和中茶108的茶籽播种时加沙对其萌发芽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而黄金芽不同覆盖物处理下的发芽率观测到的显著性水平P值为0.0047<0.01,且检验统计量F值=10.33,大于检验临界值F crit=4.26,表示有极显著的差异,说明黄金芽茶籽播种时沙加土(1︰1)或纯细沙与纯细土之间的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结合发芽率均值,用沙加土(1︰1)或纯细沙覆盖的茶籽发芽率极明显高于纯细土覆盖,说明黄金芽的茶籽播种时加沙对其萌发芽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作用。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茶籽播种后发芽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在茶籽直播茶园中,一般成苗率都能达到85%以上[6],随着播种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了提高茶籽的发芽率,通常会利用各种技术措施来进行播种,如采种后的贮藏方法[3,8]、播种时期选择——冬播比春播好[6-7]、播种前处理[9]、浸种催芽[10]、每穴播5粒以上茶籽[11]、外源激素处理、土壤或基质改良[9,12]等方法都能進一步提高茶籽的发芽率。可见影响茶籽播种后的发芽率具有多种因素,故在播种的各个环节中忽略其中某个环节就可能会影响到茶籽的发芽率。而在本试验中采收的茶籽是在自然室内贮藏的,有可能部分失水下降到≤8.8%时失去了活力[7],播种前没有利用清水去伪存真,也没有利用外源激素进行浸种催芽,只是简单地去除了部分空壳籽和虫孔籽,这三方面因素可能是造成实验茶籽发芽率整体偏低的原因,通过本实验的实施,为下一步茶籽播种提高发芽率提供了充分的借鉴和技术支持。
3.1.2 播种时不同覆盖物对茶籽萌发的影响
细沙一般作为一种茶树种子贮藏或催芽[13]的材料使用,在种子直播过程中直接用细沙覆盖措施是可行的。覆盖细沙或沙与土(1︰1)混合物使种子一半处于土壤一半处于细沙或沙与土(1︰1)包裹中,浇足水后细沙不易凝结成块,可能更利于种子呼吸,从而更利于种子萌发各种酶[8]的反应。而直接覆盖细土[15]浇足水后,细土更容易凝结成块,不利于种子呼吸,从而影响种子萌发时各种酶的活性,造成种子发芽率较低。混合物覆盖细沙和沙与土(1︰1)混合物时要注意保水管理,便于种子充分吸水利于萌发。另外茶籽直播浇足水后再覆盖稻草或农膜之类作为保温保湿材料的覆盖物,便于幼苗受“倒春寒”的冻害和防止杂草过快生长影响茶树幼苗正常生长。
3.1.3 茶树品种对在相同覆盖物条件下茶籽萌发的影响
江昌俊[2]研究表明茶(c. sinensis)的种子属于不耐干燥、低温贮藏的“顽拗型”种子。但关于茶树品种之间萌芽特性的差异杨广容等[14]的研究表明品种与茶籽的萌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能与茶籽本身如:重量、种径等考种指标和品种抗性、茶籽活力有关。本试验表明相同覆盖物处理下与不同茶籽品种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可能还需要更多茶树品种茶籽进行实验研究。
3.2 结论
综上所述,茶籽播种时覆盖细沙对其提高萌发芽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在相同覆盖物处理下与不同茶树品种茶籽之间发芽率无明显差异。因此茶籽直播过程中采用纯细沙和细沙与泥土(1︰1)混合物的两种覆盖物进行覆盖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骆耀平.茶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 江昌俊.茶树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郭带英. 茶籽的采收及贮藏对幼苗成活率的影响[J].广东茶业,1986(1):18-22.
[4] 王爱杰,黄彩梅,刘海燕,等.茶树种子繁殖与幼苗优化培育的探讨[J].种子,2011,30(8):105-107.
[5] 陈宗懋.中国茶叶大辞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6] 吴英藩. 谈谈红壤丘陵茶籽直播与出苗后的管理[J].江西农业科技,1981(10):29.
[7] 赵学仁,潘根生.茶籽含水量与发芽率的关系[J].茶叶,1989(4):20-22.
[8] 易官美,徐祥美.不同贮藏方法对庐山茶树种子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J].种子,2011(3):11-13.
[9] 徐成文.播种前茶籽的处理[J].西南园艺,2003,31(2):45.
[10] 李萌. 不同处理对茶籽萌发和茶苗生长的影响[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
[11] 姚国坤,葛铁钧.谈茶籽直播技术[J].中国茶叶,1980(6):20-22.
[12] 申屠杰,钱时霖,季志仁,等.茶树播种前土地深翻试验[J].茶叶科学,1964(2):10-17.
[13] 吴天靖,张金秀.提高茶籽冬直播出苗率的技术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2003(12):22.
[14] 杨广容,邵宛芳,陶梅,等. 不同茶树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28(6):769-774.
[15] 杨盛美,矣兵,张俊.云南大叶茶茶籽育苗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0(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