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运动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2020-06-27 02:30:00张彤于甲锋刘杰李順常学民
颈腰痛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吊带步行分级

张彤,于甲锋,刘杰,李順,常学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河南郑州 45005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人体严重创伤类型之一,多数伴有脊柱骨折,其中以胸腰椎骨折最为常见。SCI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步行能力受限或缺失。国外有研究认为,悬吊运动训练(suspension exercise training,SET)能够给患者一个不稳定支持面,使身体深层稳定肌与表层运动肌全面投入协调与平衡的调节反应中,可恢复不完全截瘫者的步行及平衡能力[1]。为进一步明确SET在SCI康复治疗中的意义,现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ISCI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88例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X线、CT、MRI诊断明确为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②损伤节段以下存在感觉、运动障碍,ASIA分级C~D级;③经外科治疗后减压彻底、脊柱生理曲度恢复,生命体征稳定;④患者对康复训练方案知情,且本方案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颅脑、下肢损伤或神经疾病等;②先天性脊柱、下肢功能障碍;③术后出现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④病程>3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SET治疗。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即早期佩戴护具开展床上坐立训练、电动起立床辅助站立、关节活动、转移训练等;视患者情况加强下肢及腰背肌力训练,逐渐开展抗阻肌力训练;垫上核心肌群训练;坐位-站位平衡训练、静态-动态平衡训练。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训练强度,注意循序渐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SET治疗:①仰卧位下患者腰部由宽带固定,连接宽带扣件、弹力带扣件以及SET主绳,以患者能完成的最大重量适当增减弹性阻力,施术者左手置于患者双膝关节,右手置于患者髂前上棘,引导并辅助完成双桥式运动。②仰卧骨盆上抬训练,双侧脚踝处采用两条非弹性吊带固定,腰和骨盆间采用1条弹性宽吊带固定,视腰部情况采用弹性宽吊带适当增减负重量。转为单侧骨盆上抬,单侧脚踝采用非弹性吊带固定,腰和骨盆间采用1条弹性宽吊带固定,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适当增减弹性宽吊带负重量;③俯卧位下双腿屈髋悬挂训练,取腰椎中立位,俯卧位下单侧单腿悬挂,另一侧下肢保持水平外展;④侧卧位下单腿悬挂训练,侧卧悬挂单腿并提高髋部,做动态往复训练。每个动作每组完成6次,每天重复3组,每组完成后休息1 min,每日训练1次,每周训练5次,连续训练8周。SET在手术后1个月后进行,注意询问患者身体感受,若出现疼痛、体力不支等立即停止休息。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采用ASIA分级[3]评价;平衡功能采用BBS评分[4]评价;患者活动能力采用MBI评分[5];下肢功能采用ASIA-LEMS评分[6];步行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7]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ASIA分级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311,P=0.045),见表2。两组治疗后ASIA-LEMS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均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治疗后两组Holden分级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321,P=0.042),见表4。

表2 两组ASIA分级比较

表3 两组功能评分比较

表4 两组Holden分级比较

3 讨论

SET既往在小儿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中获得了肯定疗效,其通过主动运动、减重运动等降低肌肉张力、改善四肢关节活动功能,用以重建中枢神经系统通路。在非特异性腰痛以及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中,也能通过改善腰骶部稳定性达到改善疼痛目的[8]。尹正录等[9]将其用于不完全性截瘫的康复治疗,在完成两个月的SET后,患者下肢功能及独立行走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SET的各训练项目均为患者提供不稳定的支持面,在训练过程中使躯干的深层稳定肌与表层运动肌全面投入到机体协调、平衡的调节反应中,强调在非稳定条件下诱发身体的感觉、运动功能,有效提高损伤平面以下核心肌群的肌力与稳定性[10]。同时,SET训练中弹力带对身体的悬吊能在训练中降低患者肌肉张力与躯干负荷,增加主动运动,有助于患者提高协调功能及运动控制能力[11]。本研究两组治疗后ASIA-LEMS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均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SET能帮助ISCI患者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有报道认为SET不仅通过增加肌力、躯干控制力、稳定性等方面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平衡性,其还具有一定的神经刺激效应[12]。SET失稳状态下的康复运动能够激活脊髓及大脑运动皮质相关节律性运动中枢,这也为SET用于ISCI及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也是本研究观察组ASIA分级优于对照组的原因之一。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独立步行能力更优,其原因在于SET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从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躯干运动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步行、平衡能力。

猜你喜欢
吊带步行分级
步行回家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6:59:58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盆底超声检测评估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后吊带相关并发症的意义
浙江医学(2020年24期)2020-02-03 09:10:38
吊带背心
凤凰生活(2019年10期)2019-10-14 03:28:35
你的偶像
夏日吊带风
从步行到奔跑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50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