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磊,胡伟民,庹秀均,彭继红,吴春龙,李关,彭连超
(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广东佛山 528251)
目前大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颈椎牵引、物理治疗、手法治疗、药物治疗等[1],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的综合治疗,但其疗效不持久,复发率高[2]。本研究通过观察颈椎旁神经阻滞后臭氧注射治疗联合牵引下手法治疗CSR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CSR的诊断标准;②年龄23~65岁,性别不限;③单侧肘关节僵硬患者;④患者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年龄<23岁或>65岁者;②有严重心肺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及患有其他HBOT治疗禁忌证者;③患有其他病变所致的上肢疼痛性疾患,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等。脱落标准:①未能定时接受治疗者;②治疗期间接受其他治疗方法,或服用其他和本病相关的药物治疗者。
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招募CSR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3-71岁,平均(36.3土2.3)岁;病程8 d-4.3年,平均3.5个月。B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6-68岁,平均(33.2±2.1)岁;病程7 d-3.8年,平均4.6个月。C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8-66岁,平均(32.8±2.4)岁,病程9 d-3.7年,平均3.8个月。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因治疗期间不能配合治疗计划完成治疗者3例,不能配合调查回访者4例,脱落病例由后续治疗的其他患者随机补充纳入。
A组采用单纯神经阻滞后臭氧注射治疗,B组采用单纯颈椎牵引下手法治疗,C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后注射臭氧联合牵引下手法。
神经阻滞后臭氧注射:患者俯卧位,胸下垫枕,双前臂重叠垫于额头处,取颈椎病变间隙及上、下各一椎间隙的棘突连线中点、向患侧旁开1.0-1.5 cm处为穿刺点(两侧均有症状者取双侧定位),铺设无菌孔巾,常规消毒后7号长针垂直皮肤进针,约2-3 cm针下可触及骨质感(达小关节),退针少许,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每点注射0.8%利多卡因1 mL,总注射剂量不超过6 mL;神经阻滞后观察约5 min无特殊不适反应,在原穿刺进针点再次穿刺进针,注射低浓度臭氧氧气混合气体(30 ug/mL),每点1 mL。上述治疗每周1次,治疗后1周复诊,如VAS≥3分,可再次治疗,但不超过3次。
颈椎牵引下手法治疗:(1)牵引方法:患者面向龙氏颈椎牵引椅,平视前方,下颌呈水平或略低15°,颈椎牵引质量为4-8 kg,以患者感到舒适、不诱发疼痛加重为度,牵引5-10 min。(2)手法治疗:①自颈部脊柱两侧以垂直于脊柱方向行按揉、弹拨法,自上向下3-5遍,重点按揉紧张硬结处组织,共约5 min;②患者颈部放松,术者站在其后方,一手大拇指按在颈椎疼痛部位,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两手相对用力扭动患者颈部至最大角度,大拇指用力按压,同时另一手轻快闪动下颌部,调整颈椎关节。(3)以上治疗每日1次,连续1周为1疗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恢复正常,颈胸、上肢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颈胸、肩背疼痛减轻,颈、上肢功能改善,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有效:原有症状有所缓解,颈颈及上肢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由经过培训的医师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VAS)及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进行评价、记录。
采取 SPSS 20.0 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A组比较,aP<0.05,与B组比较,bP<0.05
表2 三组VAS评分及NDI指数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A组比较,aP<0.05,与B组比较,bP<0.05
治疗结束时,C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治疗前,三组患者VAS评分、N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3个月时,三组VAS评分、NDI指数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治疗后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3个月C组的VAS评分、NDI指数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臭氧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手术疗法,对包括CRS在内的软组织和脊椎相关的炎性痛具有显著疗效[4]。在CRS的治疗中,医用臭氧既可使髓核固缩、减轻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又可对软组织增生、粘连、瘢痕、挛缩起到抗炎止痛作用,以改善局部组织的缺氧情况和血液循环障碍[5]。但单纯应用臭氧疗法不能完全解除神经、血管所受的压迫,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配合其他疗法以达到最优的临床治疗效果。
颈椎牵引常作为CSR首选的治疗方法,可扩大椎间孔及椎间隙,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从而促进病变组织修复[6]。牵引角度、质量和时间的最佳组合,是确保牵引成功的关键,但受 CSR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赖梦婷等[7]查阅现代有关颈椎牵引的代表性文献资料,认为以颈椎前屈15~20°、牵引物质量3~12 kg、牵引时间10~20 min最为常见。故本研究在总结经验并结合临床文献的基础上,以牵引角度略低15°或下颌呈水平、牵引质量4~8 kg、牵引时间10 min作为颈椎牵引方法。同时,本研究在颈椎牵引下进行手法治疗,在椎间孔及椎间隙得到充分有效地扩大的前提下,通过按揉、弹拨法放松颈部肌肉以缓解僵硬、减轻疼痛后,再行一定的调整手法来调整颈椎关节,进一步改善神经根受压症状、促进颈椎动静力平衡恢复,可有效地提高CSR的临床治愈率。
在本研究中,C组的VAS评分和NDI指数明显优于A组和B组,表明椎旁神经阻滞后臭氧注射治疗联合牵引下手法对CRS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用椎旁神经阻滞后臭氧注射治疗联合牵引下手法,可从CSR的发病实质出发,通过牵引下手法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并配合臭氧疗法改善炎性痛,其操作简便,远期疗效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