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庆列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当前,汽车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呈多样化发展,急需大量掌握汽车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也应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人才储备供给端入手,满足新需求,打造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职业教育必须直面市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着力提高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数量和质量。
《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将针对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人才需求,集中精力、财力,做专、做优职业教育。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的校企共育模式,构建体现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特色的“二元制”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
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汽车专业为例,为贯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关于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相关事宜的通知》(教外司欧〔2013〕1832号)精神,以“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为契机,借鉴国际先进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率先构建并实施了以学校-企业二元主体、学校-企业二元管理、学校-企业二元评价、汽车学生-汽车学徒二元身份、汽车老师-汽车师傅二元教学、汽车毕业证-汽车岗位资格证等为主要特征的汽车机电维修二元制试点班[1]。
为满足省内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对掌握汽车新技术、新工艺人才的需求,汽车专业大力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引进汽车企业和经销集团进校门,共同参与汽车专业“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校企共同把培养学生汽车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根据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行动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案,建设多样化、分层式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2]。
汽车专业自2005年以来,先后与丰田、福特、奥迪、五菱、标致/雪铁龙、建发、国贸汽车等汽车主机厂或经销集团开展多元化校企合作,在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成功创新构建了“前、后置式”二元制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针对经销集团的“前置式”二元制试点班包括中德班、建发班、国贸班等,针对主机厂的“后置式”二元制试点班有丰田班、奥迪班、福特班、东标/东雪班等。
图1 “前、后置式”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结构
以校企合作二元制试点班为纽带,企业全程参与从项目制订到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一方面,以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为教学基地,把企业技术专家请进校园,组织工学结合项目教学;另一方面,以企业生产车间为实践基地,把课堂搬到企业,将课程工学交替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安排在企业现场,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根据汽车机电维修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依据能力递进模式开发不同阶段能力培养平台,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竞技与创新能力和品牌对接能力培养平台等6大部分,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专业公共能力培养平台和企业定向能力培养平台相结合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体系结构
在课程体系搭建、课程标准制定和课程内容选材上,注重夯实通识课程、汽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职业素养、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根据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构建涵盖汽车专业的教育部“1+X”证书和企业技术水平证书的“多证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现“多证融通”,为毕业生就业即能上岗搭建桥梁,也为毕业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迁移夯实基础,形成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与汽车主机厂深度合作,按照企业生产实际环境要求,校企共建由汽车销售展厅、接待车间、机电车间、钣金车间、喷漆车间、美容车间、综合维修车间等组成的校内汽车专业教学工厂。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开展专业实验、实训,深刻体验企业文化,并在企业真实生产氛围中参与生产实践,提前融入企业工作、生活环境;合作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场地、设备、师资等教学资源,开展企业员工培训、评价等业务,扩大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将“学做、校企、教研”有机结合(校企合一),将课堂与实训有机结合(学做合一),将校内教学实践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机结合(产教合一),将教学改革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教研合一)[3]。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汽车主机厂及其他企业的合作实践,逐步认识到与企业合作办学、实施订单培养、为企业员工提供内训评价,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等交流合作,促使专业教师了解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学习汽车产业发展新技术和新工艺,是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提升学校专业办学水平的有力保障,使学校专业办学与区域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保持基本同步。
专任教师不断接受汽车企业的技术培训,亲身体验汽车公司职业培训的全过程,不但提高了其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对职业教育理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学校还利用与汽车企业的合作关系,先后派出青年教师假期到企业锻炼,解决了教师专业理念和实践技能长期落后于汽车技术发展水平、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同时,按照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实施课程教学,为企业员工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可以让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职业教育理念,通过不定期的校企交流和互动,进一步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锻炼教师的双师素质,也使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得以提高[4]。
深化校企合作,依托企业先进技术资源和优秀技师团队,由企业派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和技术主管进校,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承担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从而形成了一支具有“三师结构”的教师队伍,优化了课程任课师资结构、加强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汽车专业秉承 “趋变求新”的船政文化,“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工学交替,走进企业和行业,使学生亲自感知行业文化的精髓;举办“杰出校友校园讲坛”“企业精英校园讲坛”等活动,让企业精英走进校园介绍现代汽车新技术、汽车企业文化等内容;借助远程教室,建立仿真课堂,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工匠精神”可以归纳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追求卓越的品质、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当前,汽车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作为传统制造业,更离不开“工匠精神”[5]。
育人要先强师,学院通过开展“工匠精神”思想教育讲座、教师下企业实践等活动,让教师在教学中带头践行“工匠精神”,在实践中领会“工匠精神”。同时在实际课堂与实践教学中,随机进行课程监督,要求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耐心专注、动脑思考、注重细节和遵守规章的习惯;在技能实践中,形成以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多元化学生学业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赛考结合的形式,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特别注重真实环境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并让其真实感受到 “工匠精神”在职业生涯中的优势。
以“二元制”思想为指导,以“工学交替”为基础,以“客户+实践+能力”导向为特点,以“校企结合”为依托,打破传统汽车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导向性不强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标准划分为“校内职业培训计划”和“企业职业培训计划”两部分,使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从单一的校内课堂走向校企联合营造的企业真实职业岗位课堂,解决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有序衔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高职层次汽车专业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实施具有福建区域汽车产业发展特色的“二元制”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