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主题是 “把握核心素养,强化单元设计”。为了进一步明确此次评选活动的主题、流程和相关评价规则,就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本次主题教学评选活动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适应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单元教学,激发教师积极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和路径,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开展单元教学,逐步实现核心素养导向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2020 修订)》等有关内在要求,凸显思政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育人实效。
围绕主题,所有参选教师应当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一步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单元教学设计,切实提高思政学科教学水平。
如何具体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系统化教学?系统化的素养呼唤系统化的教学,我们要通过单元教学设计,从整体上统筹规划学生学习需要建构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凸显教学过程的整体性、递进性、关联性。
我们应当依据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分析和梳理教材所要表达的基本观点和逻辑;我们应当基于学情采用整合、重组等方式进一步理解支撑教材主旨的学科内容、搭建核心知识逻辑结构,把相互关联的主旨任务、知识结构等建构性地形成系统,从而更加有效地为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提供具体路径支撑;我们要加强学情分析,重视他们从事相关学习任务的认知基础与技能,并结合学科特点、教学时空限制等多要素综合分析,确定学生必须的学习经历,明确核心任务,实现学习方式与素养目标的匹配;我们须以问题解决为主导,在真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推进相应知识学习,从而真正促进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整体提升。
评选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教学专业能力等考核项目。
教学设计应当由单元教学设计和本课教学设计共同组成。教师应当围绕主题,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把握教材主旨,科学合理整合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基于学情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技术与资源应用、教学活动基本流程以及作业与评价方案等,同时在单元整体设计指导下,重点展现本课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设计应详略适当,尽可能采用图表等形式有逻辑地展现课堂教学与学习活动安排。教学设计切忌假想教学中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将教学设计写成臆想的教学实录,而是应当呈现出“课堂生成”的特点。
教学设计说明是教师表达自己教学设计思想的载体,也是其他教师理解授课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主要说明自己是如何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主旨逻辑;如何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确定重难点,以及如何设计适切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教学设计说明应包含但不限于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资源运用、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特点或创新之处等。
课堂教学实施是教师按照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基本功等将在此集中展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贯彻“聚焦核心素养”“基于课程标准”“开展单元教学”等要求,根据具体学情把握学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并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和能力水平保持基本一致。
学习活动的开展,须与教学目标相呼应。教师应当注重在联系实际、有层次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掌握发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能力。
本次评选设专业能力考核项目,该项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科专业能力测试,包含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技能等内容;二是课堂教学反思,即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对教学整体情况进行反思分析。
此次评选活动的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指标、内容指标、特色指标,具体要求如表1 所示。
表1 评选标准
(续表)
1.听课和上课。本环节占核心指标60%。上课时间 40 分钟,上课学生必须是本校本班所有学生。听课过程中,其他无关人员不应在场。
2.教学设计。本环节占核心指标20%。包括“教学设计文字稿”和“教学课件”等相关资料,教师应按评选活动规定的时间、路径上传。此外,参赛教师于授课当日将相关资料提供给所有评委。
3.专业素养考核。本环节占核心指标20%,包括笔试(10%)和答辩(10%)。笔试:采用书面形式,测试时间为1 小时,在全部参评教师教学完成后集中进行。答辩:参赛教师课后进行15 分钟答辩。
1.建议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遵循正常教学进度。
2.如出现明显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实行一票否决。
3.避免一味追求课堂生动活泼而忽视价值引领和理论支撑,防止课堂教学“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