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玲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六保”任务,其中之一是“保市场主体”。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开放型经济大省,2019年末实有市场主体1042.84万户,其中企业347.93万户,个体工商户685.77万户,全省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29户、拥有企业43户,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保障就业和民生,就必须通过市场主体去支撑。要奔着市场主体的困难和关切去精准发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韧性”,帮助千万市场主体活下来、发展好,切实稳住实体经济基本盘,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更大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信息时代,信息和恐慌情绪传播得比病毒更快。受疫情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需求、商业信心急剧收缩,造成需求的负向冲击和供给的突然中断,导致餐饮住宿、旅游文化等聚集性、接触式服务行业受到巨大打击,也对需要集中工作的制造业造成相应影响。特别是伴随疫情的全球蔓延,外贸企业在国内刚打完上半场,国外继续下半场,经历了从“赶订单”转向“丢订单”的全场。众多市场主体经营活动停摆、失去现金收入,还要面对工资发放、支付租金、还贷、税费、社保等刚性支出,收不抵支必然引发资金链断裂的“休克”风险。这些市场主体大部分基本面是好的,资产存量损失很小,但面临现金流量大幅下降的困境,需让政策直达,为企业赋能,让他们“活下来”。
江苏跨前一步推出助企纾困政策,2月12日以来相继出台实施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的“苏政50条”及服务指南152项服务事项、支持中小企业22条政策、稳外贸稳外资22条政策。立足当前,要落实好适用于疫情期间促进经济循环畅通的政策措施,如减免相关税费、延期申报和缴纳税款、加强金融支持、及时支付中小企业账款等,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成本支出给予优惠和补助,维持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基本运营;着眼长远,要提出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安排,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腾出更多财力资源让利于企业,并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诉求及时推出和完善相关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针对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要积极帮助外贸企业稳住外需、用好内需。进一步扩大出口信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加快出口退税速度,支持企业境外参展,大力推动“互联网+外贸”,助力企业多渠道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帮助出口暂时遇到困难的上游外贸企业匹配本地产业链下游需求,打通中间品、工业品供需链条。推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零售企业、优质品牌商进行对接,打通企业内销途径。
数字赋能做实做强做优实体企业
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传统消费和产业活动大幅收缩,同时倒逼消费数字化转型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包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智能消费等新兴需求迅速成长,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显现出强劲生命力。2020年一季度,江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逆势同比增长12.9%。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推动数字技术飞入千家万户、融入千行百业,有效提升实体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
要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尤其是工业APP、人工智能、增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运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维、在线服务,加快恢复制造业的产能。大力推动企业上云,支持中小企业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加快发展在线办公、远程协作等新模式,培育壮大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着力培育利用数智云网新技术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骨干企业。发挥大型平台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做好生产协同和风险预警,保障供应链完整,对可能停产断供的关键环节提前组织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以信息化的手段帮助中小企业打通供应链。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征集技術力量强、服务效果好的数字化服务商和优秀的数字化服务产品及相关服务,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推动5G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应用,带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
以“两新一重”为重点扩大有效投资
江苏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阶段,有效投资需求潜力很大。要抓住国家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直达到市县基层的机遇,因时因势提高政府债务水平,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形成优质资产。
以5G网络建设为例,除了网络建设自身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外,还能带动相关设备、移动终端等产业链上下游的研发和生产,培育壮大在线教育、智能家居、沉浸式游戏等新型消费。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县城,要顺应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在城镇安家落户的趋势,大力提升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化社区服务,强化城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全面提升以苏南为主体的扬子江城市群宜居宜业水平,加快苏中苏北城镇化进程。传统的重大基建项目也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要抓住用好机遇,把扩大投资的政策“窗口期”变成我省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构建海陆空国际大通道、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完善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建设环沪机场群,为发展储能加力。
在解决“投什么”问题之后,还要在“谁来投”和“怎么投”上积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以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并根据不同项目情况,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点领域建设,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看似无形,但能创造有形财富,干好了就会产生乘数效应,绝不亚于真金白银的投入。我们不仅要用纾困政策让市场主体活下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放管服”改革让他们发展好。好的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就像空气一样,企业日常经营的时候最好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但是一旦企业碰到困难,需要政府的时候,政府就要变为企业生存必不可少的“氧气”。要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专业化服务环境,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着力消除对民营企业的隐性歧视,全面建设有事服务、无事不扰、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放开手脚竞争、成就美好未来。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做好精准服务,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系统性研究解决市场主体复产达产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激发企业家信心干劲,推动经济运行全面加速、全面激活。
(作者系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江苏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