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康养环境中建筑空间设计的比较研究

2020-06-24 12:50林天喜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摘要:立足于国内外康养建筑实际情况,首先对国外康养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现状、康养建筑空间设计分类对比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我国我国康养建筑空间设计现状,提出了几点适宜中国康养建筑建设的建筑空间设计方法以及建议。

关键词:康养建筑;建筑设计;养老设施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20)04-0044-49 收稿日期:2020-03-20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截止到2019年年底,中国人口老龄化增速位列世界第一,预计2030年,中国“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2050年,社会将进人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所以,构建完善养老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自2011年起,我国就开始持续推动养老建设工作,倡导参照‘旧本”模式,创建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由此可看到,在我国拟建养老体系中,养老设施是为养老服务的主要供给方。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而意大利23%、德国21%位居第二和第三名。这些国家在养老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需要深入探析这些国家康养建筑空间的设计案例,横向比较各国康养建筑空间的异同,以为我国相关工作发展指出方向,并揭示我国康养建筑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1 国外康养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现状

采取文献查阅法对国内外康养环境建筑空间设计进行调查、分析、判断。

1.1 德国康养建筑空间设计案例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推进养老制度建设的国家,德国的康养住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护理类、另一类为社会住房类。具体表现为社会住宅、老年住宅、养老院、护理院、综合机构,其中社会住宅主要针对低收入健康老人建设,政府筹资建设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房租方面予以补贴,住宅中设计有紧急呼叫装置、辅助行走装置、无障碍通道等;老年住宅主要针对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空间内设置有独立卫浴,形式和一般住宅相同,为便于老年人通行,设置有无障碍通道、辅助行走装置等;养老院在老年住宅的基础上,设置了护理空间、生活照料空间,空间规模更大,空间划分明确;护理院针对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完善的医疗护理服务、日常照料服务;综合机构主要针对不同类型老年人,提供想用照料服务,空间划分和养老院相同。以St.Carolushaus老年护理中心为例,St.Carolushaus老年护理中心设置有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均设置有直达单元中心的通行内核,围绕中心分布老年居室,两个居住单元通过廊道直接连接,走廊中设置有支持日常护理工作的储藏室、洗衣房等功能用房。从St.Carolushaus老年护理中心的结构可看出,St.Carolushaus老年护理中心兼具人性化的空间设计,为老年人设置有独立空间,且各类空间的辨识度较高,利于老年人进行分辨,也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在康养建筑空间的用地整体规划方面,德国主要是“因地适宜”,根据拟建地的地形变化来对基础设施、朝向等进行调整,并合理确定公共空间、附属建筑、主体建筑的位置、占比等,最终形成一个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

1.2 美国康养建筑空间设计案例

目前,美国现存的康养建筑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学院类型,此类是较为传统的美国康养建筑,建设效仿一般学生宿舍建设;另一类是伴随美国养老体系逐步完善而产生的深度看护康养建筑。这种变化是伴随美国经济发展而衍生的,比如美国玫瑰大地老年人社区、兰卡斯特临终关怀中心(见图1)、蒙哥马利之家(见图2)等,根据其功能,在空间设计方面就存在诸多差异,美国玫瑰大地老年人社区共容纳70户老年人,提供基础的社群服务;兰卡斯特临终关怀中心则是针对健康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具有24个不同的居住单元,并提供专业化的临终照护服务;蒙哥马利之家具有160個居住单元,可为经济条件良好的老年人提供全日制照料服务。这里以21世纪以来美国建成的康养建筑为例,绝大多数美国康养建筑总体功能平面布局都综合考虑到了自然景观以及阳光结合,且顺应地势发展,综合考虑到主体建筑、停车场、室外空间等,建筑和周边环境良好融合,同时再灵活调整交通动线;公共空间处理采取差异化的围合方式,比如以院落的方式连接不同楼栋的公共空间,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空间需求,保证老年人能够进行一定的社会化活动;建筑细部方面考虑到了老年人行为特征,在各处均设置有辅助设施,如导盲线、开关、建筑符号等。

1.2 日本康养建筑空间设计案例

日本的传统文化出于我国,其社会环境、观念等和我国基本一致,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故在康养建筑建设方面,日本有着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从日本的各类康养建筑可看出,多数老年人独立居住的空间,均表现出了明显的“细分化”趋势,比如房间的玄关、卫生间、洗漱台等,均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进行了有效调整;日本康养建筑设计理念充分彰显了日本传统文化情怀,围绕本地传统文化对建筑细部节点进行了全面优化,各处均设置有相应的康复训练设施,不仅能够让老年人的旧情怀得到有效释放,同时也能够优化康养建筑空间的康复修养功能;日本康养建筑空间设计尤其注重老年人隐私空间的处理,设计重点考虑居住空间隐私性,有限的居住空间内,能够满足老年人洗漱、更衣、待客、睡眠、如厕等需求,且可保证老年人不受到打扰,保证老年人隐私能够得到姣好的保护,比如通过软质隔断对起居室和卧室进行处理,老年人在睡觉时就可以将软质隔断放下,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结构。

2 康养建筑空间设计分类对比

2.1 空间设计类型对比

一是单体空间和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对比,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来分析单体空间设计合理性。首先,空间功能必须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日本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日本康养建筑单体空间设计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到日本老年人注重因素以及杂物较多,设置功能完备的居住空间,并增加收纳空间;德国康养建筑单体空间设计则更注重老年人的社群交往需求,根据老年人的爱好对公共空间进行调整;二是空间形状和老年情怀,康养建筑本身是满足人“需求”的一类建筑,故必须重视人的主观感受,将老年人自身情怀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在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同时,保证老年人能够在空间中进行正常的生活,能够正常修养。比如,日本八千代养老设施居所(见图3),该康养建筑就考虑到了老年人的情怀需求,各个楼层以街道命名,楼层和立体化街区对应,保证老年人的情怀得到满足;三是康养建筑的空间和建筑结构形式的对应,目前国内外的康养建筑大致可分为砖石结构、木架结构、钢结构三种类型,不同的建筑结构所形成的空间也各不相同,比如传统砖石结构的空间较为封闭;钢结构可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建筑空间相对通透;木架空间可同时满足空间通透性、舒适性两个方面的需求,但是造价高、使用寿命短。

2.2 多空间组合设计对比

一是衔接与过渡空间的对比,康养建筑需要依靠衔接、过渡空间连接,以保证空间之间的通透性,比如在两个大的空间中加入一个过渡空间,不仅能够增强康养建筑的整体感,同时也能够增加空间的节奏感。比如,上文提及的St.Carolushaus老年护理中心,通过廊道直接连接两个不同居住单元,然后在廊道中增加功能空间。二是空间的暗示以及引导,许多康养建筑建设必须要因地适宜,考虑到地形或者功能的限制,许多建筑的重要活动空间可能会不够突出、明显,以至于老年人不易寻找,因此康养建筑空间设计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区域,比如通过颜色过渡或者在地面、天花设置方向性图案,直接而将人引导至某一个方向,从而实现各个功能空间的有效衔接。

3 我国康养建筑空间设计现状

我国康养建筑建设深受传统文化所影响,建筑结构形式多样,但是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许多康养建筑材料都比较单一,如今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康养建筑材料应用也得到了高度重视,环保、安全、生态材料逐步应用到了康养建筑建设中。

3.1 空间功能分析

一类是空间功能多样型建筑,在老年康复建筑空间中,康复大厅是为老年公寓的核心功能部分,在不同的康复训练区域用植物或者隔墙区分空间,达到保护老年人隐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间灵活性;二是简易划分型,主要是在平面空间中设置不同的组团,空间为典型的开放性多功能空间,老年人能够在空间内进行训练、就餐或者其他娱乐活动。

3.2 动线分析

康养空间动线分布极为重要,不仅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同时也要确保护理工作易于落实。国内康养建筑常采用布置循环空间的模式满足老年人需求,同时缩短护理工作人员动线,达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作用。另外则是部分改建的康养建筑,建筑形式类似于一般学校的学生宿舍,动线混乱,空间功能划分存在一定问题。

4 适宜中国康养建筑建设的建筑空间设计方法以及建议

康养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质、公益性质、人文关怀性质,建筑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老年人情绪、情感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保证老年人在康养环境中仍旧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参考德国、美国、日本的康养建筑设计案例,康养建筑设计必须要更加深入剖析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特征,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协调。下文就从老年人个体、空间调整、功能调整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4.1 老年人个体需求的满足

老年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具有一般社会人的社会需求特征,但是却更需要被关怀,历经数十年岁月,累积了丰富人生经验,且常年形成了丰富的个性。如何在空间设计方面满足老年人的个性需求,是康养建筑设计不可回避的难题就。康养建筑设计初期,应对潜在的人住者进行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明确人住群体的行为特征、生活模式,并对康养建筑内有限的空间进行分类,确定空间符合人住对象的实际需求,针对行为特征类似、价值观念等同的老年人群体,应有侧重的进行集中空间处理,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交往需求。针对老年人生活动线、休闲动线区域,尤其是生活动线区域,应结合当地老年人当地生活习惯、传统信念等对建筑材料、建筑颜色以及空间布局进行协调。

4.2 空间调整

既往研究证明,社会个体更倾向于单元较小的空间环境,在居住组群单元较小的空间内,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为舒适的护理服务以及舒适的交流、生活,同时也能够适当减小统一组团内老年人的交流距离,让老年人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保证老年人的归属感以及隐私。而对于护理工作人员而言,紧密的居住组群单元,能够更为快捷、高质的开展工作,避免工作表现出机械化、流程化等问题。在康养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以“三个准绳”为核心,一是以老年人的社群较为需求为准绳;二是以护理服务落实为准绳;三是以避免老年人产生抗拒感为准绳。

老年人活动范围相对较小,起居室、卧室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在建筑结构方面,确保这两个区域有充足的光照,建筑空间要有良好的隔音性,并满足无障碍设计及需求,空间中有足够的余地保证轮椅自由移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采光,利用软件对日照长度、强度等进行有效分析。卫生间湿滑,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而老年人使用卫生间的频率较高,故卫生间要有基本的防滑设计,且内部空间能够满足轮椅移动要求,开门也应采用内开而非为外开,洁具附近要有助力扶手等(见图4)。

我国各地多数康养建筑,为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建设成本,空间设计不合理,尤其是公共空间,多数建筑公共空间面积较小,服务功能欠缺,从而导致老年人生活品质大幅度降低,因此需要着重优化公共空间,提高养老质量。一是人口门厅,门厅是为康养建筑的主要动线枢纽,承载各种活动,也是老年人、访客经常逗留的场所,其建筑空间形态、空间尺度等是设计要点。门厅设计不可单纯追求“大空间”,而是要有明确的空间分布,具有亲切温暖的建筑氛围。这里可参考日本康养建筑案例,服务台直接连接办公区,同时在附近设置休憩区域、小超市等,形成符合人需要的公共空间,且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交需求。二是社交空间,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回归社会”的诉求,社交活动是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康养建筑社交空间应满足老年人的休憩需求,同时注重空间划分,营造出小型的、私密的交流空间,确保老年人能够在社交空间中得以放松。

4.3 功能调整

从客观角度看,康养建筑也是一种功能性建筑,需要满足老年人吃穿住行的基本生活要求以及老年人种植花草、游戏、散步、社会交往、阅读等需求,从而确保老年人的生活習惯能够得以满足以及延续,并让老年人重新感到“回归社会”。同时,要确保老年人生活足够规律,保证健康秩序得以落实,保证紧急报警、护理联络等功能正常使用。在这方面,就需要对空间细部节点进行调整,比如改造老年人的居住空间,确保空间移动无障碍,即便是老年人移动不便,也能够在空间中自由行走,或者将扶手、开关等更换为老年人容易使用到的型号。

我国地幅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老年人所要求的建筑空间形式也各不相同。在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直观看到,中国人养老方法的变迁,即“从小的单元式照料到大的社会照料的变迁”,因老年人数量增加以及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以家庭为单元的护理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全社会养老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客观事实,而康养建筑作为全社会养老的主要供给设施,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对公共空间的构建、养老体制的完善、服务尺度的把握等进行调整。我国社会体制和日本、德国、美国存在根本性差异,全社会养老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落实,同时也需要在政府的统计以及社会资源调配下来实现,康养建筑设计也必须立足于制度背景,在硬件建设方面,遵循政府空间区域划分指导,确保周边交通、街道空间等能够达到一般标准,保证各类空间功能能够无阻碍的被老年人所应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康养建筑空间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本身的情感需求、生活需求,日本、德国、美国有诸多成熟经验可供国内借鉴,国内康养建筑建设务必要摒弃落后的建筑设计理念,使老年人在养老建筑空间里体验安全健康、便捷舒适的设施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雷体洪 马亚莉 王宇.综合性养老建筑设计探讨——以宜昌市福泰康养中心为例.华中建筑.2018.06

2.林文洁 付北平.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医疗用房配置及空间设计研究.建筑学报.2018.S1

3.卜德清 黄越 梁鑫.北京地区养老服务驿站空间设计研究.建筑学报.2018.S1

4.胡燕 林文洁 郭华栋.北京老城社区养老设施改造研究——以椿树街道养老照料中心56号院为例.建筑学报.2018.07

5.陈喆 陈国瑞.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空间类型与适应性发展探讨——以北京地区为例.建筑学报.2018.S1

6.明秀英.适老化理念在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应用探讨.科学技术创新.2019.23

7.张广群 石华.积极养老建筑环境的设计尝试——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3#独立生活楼的设计实践.住区.2018.04

8.韩力永 罗宝阁 闫万军.大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设计实践与探索——以保定蠡县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设计为例.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07

9.柏春 吳国荣.浅议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与改善老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华中建筑.2019.11

作者简介:林天喜,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