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大豆新品种中涡2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0-06-24 03:03刘坤邱化义李贵戚从清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刘坤 邱化义 李贵 戚从清

摘 要:中涡29是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以济93060为母本、嘉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籽粒商品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该文介绍了中涡29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大豆;中涡29;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1-0102-02

中涡29是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具有丰产性、稳产性好,籽粒商品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区推广种植,于2018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审豆2018005。

1 选育过程

中涡29是通过系谱法從杂交组合济93060×嘉豆9号选育而来。2005年配制杂交组合,2006年播种F0代种子,收获真杂种10株。同年年底海南南繁加代,播种F1代,将F1代产生的种子按组合顺序全部种下,后代分离较大,按育种目标进行淘汰与选留。2007—2009年建立株行进行株行选择,2010年对2009年收获的2个品系进行鉴定,保留1个表现较好的品系。2011、2012年参加本单位进行的品种(系)比较试验,表现优良。推荐参加2013年多点品种(系)比较试验,表现突出,定名为中涡29。2014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联合鉴定试验。

2 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普通夏大豆,亚有限结英习性,白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抗倒伏。平均株高65.5cm、底荚高度17.8cm、有效分枝2.7个、单株荚数34.0。个、单株粒数71.1粒、百粒重20.1g。籽粒椭圆、黄色、深褐脐。全生育期103d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3d。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抗倒伏,田间表现抗病毒病。

2.1 产量

2.1.1 区域试验 2016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在7个试点中,平均产量2671.9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11.42%(见表1)。

2.1.2 生产试验 2017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生产试验,在7个试点中,平均产量2378.1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7.66%(见表2)。

2.2 抗病性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结果:2015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感(病惰指数44),SC7表现感病(病惰指数59);2016年对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25),SC7表现中感(病惰指数50)。

2.3 品质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2015年粗蛋白(干基)40.54%,粗脂肪(干基)19.57%;2016年粗蛋白(干基)39.25%,粗脂肪(干基)20.25%。

2.4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区推广种植。

3 栽培技术

3.1 播前准备

3.1.1 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用料选机或人工剔除杂籽、病斑籽、虫食粒、秕粒或破碎粒,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2)药物拌种:播种前用拌种剂230g苯醚·咯·噻虫+芸苔素30mL+氟虫腈20mL拌种45kg。用喷雾器边喷边拌,务求均匀,拌后阴干即可播种。

3.1.2 整地保墒畦田化 大豆发芽时需吸收大量的水分,因此,深耕细整保墒是大豆增产的重要条件。如果整地保墒不良,往往造成缺苗断垄。当土壤含水量在18%~22%时为足墒,低于18%以下为缺墒。播种时缺墒,严重影响全苗。翻耕在干旱地块容易引起跑墒,可采取板茬播种的办法,能抓住季节和较易获得全苗,在气候正常、劳力条件许可下以精细耕地播种为宜。畦田化有利于灌排,要做到沟畦配套,达到灌排畅通。在易于干旱且水源不足的地块,可运用窄行短畦进行节水灌溉的方法,以提高水分的有效利用。

3.1.3 施基肥 播种前需施基肥,推荐实施种肥同播,施用复合肥(45%含量)150~300kg/hm2。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有机肥,施用鸡粪颗粒肥7500kg/hm2。

3.2 精细播种 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如果因为天气问题推迟晚播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此期间遇到干旱,要及时灌水造墒播种,要做到播种后土壤疏松,易平整覆盖。在中等肥力水平地块上,中涡29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肥力水平高的田块,密度为18万株/hm2左右。播种分条播、点播。安徽省淮北大豆生产区主要用耧或机器条播,人工或机器精量点播在逐步扩大,精量点播节约种子,不用间苗,对光、肥、水的吸收均匀,有利于增产。播种深度关系到出苗的好坏,一般土质疏松、墒情不好的宜深些;土质黏重、墒情较好的宜浅些,一般在3~5cm,过深不易出苗,过浅则易跑墒。播种量要控制在75~80kg/hm2,在发芽率低或播种期较晚时应适当加大播种量。

3.3 田间管理

3.3.1 查苗补种或补栽 大豆出苗后,应抓紧查苗补苗,发现漏播,被鼠虫食害或播种质量造成不能发芽的缺苗断垄要及时补种,也可以移苗补栽。如遇墒情较差,可以浇水补种。

3.3.2 间苗、定苗 间苗是保证苗匀、苗壮,实行合理密植的有效措施。适时间苗的增产幅度为10%~30%。间苗的时间宜早不宜晚。通常在查苗补苗后到2片对生单叶展平时进行,并掌握“去弱留强,去杂留纯,去病留壮”的原则,再按计划留苗密度定苗,定苗一般进行1次,劳力多的地方可分次进行,但定苗应在3叶期以前结束。

3.3.3 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后、出苗前,可用50%乙草胺1500~1950mL/hm2除草。出苗后如有轻度的药害,一般7d后即可恢复。苗后除草剂可以在大豆3片复叶、杂草的3叶期使用。防治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有精喹禾灵、盖草能,防治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有氟磺胺草醚、克阔乐。用12.5%盖草能乳油525mL/hm2加25%氟磺胺草醚600mL/hm2,兑水喷施,可同时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除草剂使用要特别注意不要增加剂量,不要漏喷和重喷,喷前要检查喷雾器是否有以前遗留其他农药,防治发生药害。大豆主要虫害有豆天蛾、造桥虫、食心虫、蚜虫、飞虱、点蜂缘蝽等,主要病害有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根腐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灰斑病等。要尽早防治,药剂防治方法为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盐+菌毒清或吡虫啉+氰戊菊酯+菌毒清。于大豆开花期(7月中旬)开始,每7~10d防治1次,一般防治2~3次即可。

3.3.4 化控 大豆生长期间若生长过旺,可采用化控技术处理,目前主要使用多效挫,在植株旺长初期,植株高度大约60cm左右时使用。用量根据药品含量而定。

3.3.5 防旱排涝 大豆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如遇高温干旱,应及时浇水漫灌。生育期内如遇暴雨,及时排涝。

3.4 收获与贮藏 (1)收获:当植株茎、荚变褐,叶片基本脱落,籽粒变圆变硬有光泽,荚中籽粒与荚皮脱离,摇动时植株有响铃声时及时收获,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2)晾晒贮藏:收获后及时晾晒,达到牙咬能碎,含水量达13%~14%方可入库储存。若籽粒含水量过大,进仓后易发热,会造成发芽率降低,甚至发生霉变。人工收获同样要进行晾晒达到入库标准后方可入库。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刘坤(1974—),男,安徽人,硕士,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0-05-08

猜你喜欢
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