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24 08:42藏鸿雁夏蕾敏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分校培训专业

藏鸿雁 夏蕾敏

(上海开放大学松江分校,上海,201699)

一、研究背景

自国家开办广播电视大学起,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从最初的函授、电视教学,到今天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互联网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最初的广播电视大学到如今的开放大学,我国的远程开放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期间,开放大学的教师队伍不断经历洗礼、转型。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开放大学教师,尤其是直接从事一线教学的分校辅导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上海开放大学松江分校(简称“松江开大”)40名专职教师及60名兼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管理类教师45名,人文类教师15名,理工类教师40名。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从1年到30年不等,70%的研究对象拥有十年以上的开放大学教学经验。

(二)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对研究对象日常教育教学、师训、科研等方面工作的细致观察,通过与部分教师进行个别访谈,以及走访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开放教育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综合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三)研究过程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结果分析

笔者结合开放大学教学实际,向300名在读学生发放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调查问卷。此问卷是基于上海开放大学“两个一切”的办学宗旨,从学习者需求出发,描述“好老师的标准”。具体指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授课方式、相处方式、综合素质。

问卷首先对“学生学习目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调查显示,72.73%的学生来开大学习是为了提升学历,其次是非户籍人口为获取上海居住证积分,还有部分学生是为了提升职场竞争力,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由此可见,学生希望通过开放大学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需求明显,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

图1 学生学习目的

(1)授课方式

74.24 %的学生希望教师授课方式是“讲授为主,与学生互动为辅”,56.82%的学生认为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76.52%的学生支持教师上课点名,68.18%的学生认为教师治学严谨的同时,教学语言应风趣幽默,以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掌握娴熟的授课技巧。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授课方式

图 3 师生相处方式

(2)相处方式

教师与成人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只有32.58%的学生会咨询教师有关学习以外的问题,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怀,61.36%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在学业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这说明大多数成人学生是关注学习过程的,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以“混文凭”为学习目的。

(3)综合素质

对于“教师素质哪一项比较重要”的问题,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85.61%推崇教学能力强,能够营造良好课堂氛围;80.3%选择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能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引导;71.21%看重有责任心,对学生尽职尽责;63.64%强调有崇高的师德、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耐心帮助解决;还有37.12%认为良好的外在形象也十分重要。

图4 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学生眼中,“好老师”应该与时俱进,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知识渊博,专业功底扎实;责任心强、公正无私、为人正直;师生之间和谐友好,教师应主动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关注、关心和必要指导。

2.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观察

松江开大现有专职教师40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人数27人,两项占教师总数的92.5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为14人,区级学科名师4人,教坛新秀1人,“名师工作室”2个,兼职律师2人,经济师、物流师、社会工作培训师等“双师型”教师23人。兼职教师主要来自普通高校、市级开大、党校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等,目前是72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职称的超过90%。

对于专业发展,教师目前得到的指导与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级开大组织的教研及培训活动

市级开大每个学期定期组织至少两次的课程教研活动。主持教师牵头,将整个系统任教相关课程的教师以网络或当面交流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发布课程要求,讨论教学实施方案,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对于系统办学的开放大学,开展有针对性、建设性、指导性的教研活动非常必要,但是,由于各分校任课老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等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一部分教师拥有多年教学经验,而为了保持教学稳定性,大多数教研活动的内容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很多课程教研活动的实际效果随着课程开设时间的延长而大打折扣,部分活动已经形同虚设。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新教师的学习,这样“敷衍了事”的教研氛围也让新教师产生误解,并对他们的成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除了常规的教研活动,市开大还会不定期组织各级各类培训活动。这些培训主要针对教育教学、师德修养等,适合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以专家讲座形式为主。此类讲座的效果较难评估,与专家授课水平和教师学习积极性密切相关。即便是高水平的讲座,如果只是听过算过,或仅仅是个别理念在课堂上的偶尔贯彻,也无法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2)校级层面组织的培训和教学研讨

以笔者调研的松江开大为例,学校每学期初组织面向全体专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对上一学期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分析;学期末针对全体教师和辅导员组织“期末复习动员会”,就期末阶段的复习要求、方法,存在的问题、困难等进行研讨,旨在为期末复习指明方向、扫清障碍。此类交流研讨中,若专业教师能做到畅所欲言,相互学习交流,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将得以推广,教学效果以及教师教学能力将有所提升。

(3)校内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终身学习。除了参加各类培训,还要通过参与各类学习共同体开展常规学习。第一类是“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师徒结对是常见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根据笔者的观察,学习效果与“师徒”双方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有关,在学校多对师徒间,存在极大的不平衡,部分师徒结对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类是专兼职教师结对。这种结对主要是针对期末复习,通过互帮互助,专职教师指导兼职教师有效复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结对要求中规定,专职教师需下班级听兼职教师的面授复习课,检查相关复习资料,并向学员了解相关情况。但事实上,由于期末复习期间,专职教师自身工作压力大,很难严格按规定执行。这种学习共同体更倾向于相互交流和彼此督促,如果兼职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教学成绩极差的情况出现,结对的专职教师也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因此,专职教师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充分关注。这种相互学习对于促进兼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促进作用。

3.个案分析

笔者将四位不同专业、教龄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师作为个案,进行了深入了解。

(1)A老师——骨干教师的“成长烦恼”

A老师,副教授,40岁,拥有17年开大分校理工类课程教学经验,平时工作态度认真踏实,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勤于思考,擅长科研,是学校的骨干教师。

“我非常希望有机会参加专业类培训。众所周知,现在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而我们一直在学校工作,很多先进的技术只是了解,没有条件深入学习,而有些学生因为有工作中的实践,反倒比我们专业。我虽然自己零散学了一点东西,但是不系统,科学性也不敢保证。学校这方面的培训还比较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欲会降低,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可能就满足于做好教学了。”

“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我对平台的使用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对目前的平台不是很满意,希望能够引进更先进的技术。现在普教中教育技术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和成熟,而我们开放大学是以信息技术见长的,这方面好像还有很多上升空间。”

“在我看来,我们分校的平台不大,但是我们的专兼职教师中,有很多非常有思想的优秀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彼此的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开放大学分校师资的特点就是专业多,每个专业的教师人数少,我们一起多交流,对于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提升会发挥很大作用的。”

作为学校教学中坚力量的代表,A老师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有强大的内驱力,希望学校提供平台,促进专业发展。

(2)B老师——资深教师的“安贫乐道”

B老师,讲师,51岁,拥有12年开大分校管理类课程教学经验,平时工作态度认真,能够按时参加各类活动,但是积极性不高。

“我大学学的专业与现在教授的课程不完全相关,对自己来说,也经历了艰难的转型,现在上课基本上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了,但是年纪也大了,对自己也没有更高的要求,就是希望把课上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这份工作职责就可以了。”

“现在有些讲座比较笼统,没有针对性,很多老师都是当作任务来完成,如果真的要对教师有益处,让大家欢迎和接受,还是要多听取教师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而且,现在讲座听了以后,也没有对效果的评估,这样的讲座意义到底多大,我有时会觉得很困惑。”

“我觉得学校组织的交流活动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外聘教师,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对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有帮助,希望这类活动能够更注重实效性,如果每次都是差不多的形式和议题,那么,大家也只能千篇一律地讲几句,久而久之,甚至会引起反感。”

B老师作为资深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有一定要求,他敏锐地发现了目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希望能够有合理的解决途径。如何调动这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实现他们进一步的专业发展,值得重视。

(3)C老师——青年教师的“求知若渴”

C老师,讲师,30岁,拥有5年开大分校管理类课程教学经验,工作热情高,教学创新能力强,对专业发展有着强烈的渴望。

“我很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本专业的高层次培训,但是由于学校财务方面的限制,有些就自费参加,有些也就忍痛割爱了,希望总校能多组织一些高质量的专业培训,请一些专业大咖给我们上课,这样对于开阔我们的专业视野是很有帮助的。”

“我觉得当年入职时教育系统组织的新教师培训是十分痛苦的,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确实对于我从新手教师成长为成熟教师很有帮助,整整一年的系统学习,对教学基本功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培训基地的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示范对于我们的成长非常有意义。但是,由于我们学校的特殊性,基地带教老师好多都是不同专业的,对我们的专业指导这一块,几乎都是靠自己,这个真是让人很头痛,所以,我现在也在和自己的研究生导师保持联系,希望专业学习不要中断。”

“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一些下企业的实践机会,我们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太少,有时候被学生问住了,也觉得很尴尬。实践出真知,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过程去积累经验,让自己更加游刃有余。”

C老师的成长让我们看到了开放教育发展的希望,开放大学系统应该努力呵护青年教师“求知若渴”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4)D老师——兼职教师的“无可奈何”

D老师,讲师,博士,40岁,拥有10年开大分校语言类课程教学经验,工作态度端正,教学成绩良好,获得学生、辅导员普遍认可。

“我是一名外企的管理人员,非常喜欢教师这个职业,10年的教学经历让我对开放大学的教学方式非常熟悉,与学生的相处很愉快,教学成绩也是基本让人满意的。但是,教师不是我的主业,大多数情况下,我没有时间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尽可能按时参加市开大的教研活动。”

“我也在其他分校兼过课,我觉得你们这里比较好的一点是学期初、学期末组织兼职教师开会和开展教学研讨,尤其是专兼职教师的结对,对我是有帮助的。和我结对的专职教师会提醒我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相关任务,我的教学资料和复习资料等,我们也有过交流,这些交流主要是通过微信等工具,很方便,效果也不错。”

“总校对兼职教师也有培训要求,但不是硬性规定,目前大多数兼职教师也不怎么参加,如果真的是必须参加才能上讲台,我想,可能有很多人会选择放弃这份兼职工作,这也是无奈之举。”

D老师反映了开大分校兼职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投入到开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精力有限,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教师从事行业与教学学科接近,且自身综合素质较高,他的教学就是让学员满意的,反之,则让人担忧。而学校由于师资紧缺,有时不得不聘任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兼职教师,教学质量保证的问题因此而生。

三、研究结论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者的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作为开放教育教师,要紧密结合并尽可能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学习者提升学历和能力是为了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以,开放大学分校教师也要在动态中掌握学习者学习目的、发展要求,并随之提升师德修养、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全方位、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开大分校辅导教师向上面对课程主持教师,接受指导;向下面对学生,开展面授与网上教学辅导。对市级开大而言,总校主持教师与分校辅导教师定位不同,因此应对两类教师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成长引领,使他们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共同发展。分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寻找教师价值追求的共同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和尽可能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发挥教师的聪明和智慧。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坚持正确的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提升教师的归属感,使得教师自觉地将自身成长与学校发展结合,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较强的内驱力,拥有完善自我、不断提高的动力。

2.打造完善的培训体系

培训要有针对性,能解决具体问题,更注重质而不是量。开放教育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四个方面:学科知识、成人教学法知识、在线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学校要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的具体阶段(新手教师、成熟教师、资深教师)进行系统规划,提供培训菜单,组织学科、教育教学理念及信息技术等三类培训。为提高培训效果,达成培训目标,所有培训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计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不合格者重考或重修。

(1)培训内容

1)学科类培训,开放大学分校往往拥有众多学科,而每个学科的专职教师相对较少,尤其是一些小专业,很可能只有一到两名专业教师。在学科方面,分校无法组织集中性培训,而开大分校在本区教育系统内往往是孤军奋战,系统交流也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借助开放大学系统开展针对学科的师资培训,通过建设专业社团等形式,提供专业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适应教学发展需要,总校日常教研活动的师训作用也应进一步发挥。

2)信息技术培训。开放教育教师必须熟悉各类学习平台的操作,掌握时下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同时,为了丰富学习平台资源,对微课等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也是必备技能,因此,每年开展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培训必不可少。

3)教学能力培训。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每个教师需终身研究的课题,教学能力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交流,实现理念更新,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加强对学生心理的疏导等。作为分校,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大有可为,因为面对同样的教学对象,不同学科的教师也有很多可以共同学习和研讨的内容。

(2)培训形式

1)专家讲座。对于组织者来说,专家讲座是最简便的培训方式,但有选择性的安排高水平专家聚焦于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讲座,而且过程中应设置互动环节,或在后续通过交流研讨等确保培训效果。

2)下企业调研或实习。据不完全统计,分校教师90%以上没有相关行业工作经历,而面对的学生群体却往往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组织教师带着问题或课题下企业调研、实践或实习是非常好的培训形式,教师们有需求,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条件,牵线搭桥。

3)工作坊学习。工作坊是非常受教师欢迎的培训形式,利用几天时间组织团体教师集中学习,通过导师引导、分组研讨、分享观点等形式,教师们能够增长知识、增进了解、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4)学习共同体(主题沙龙)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很多。笔者以正在实践的主题沙龙为例,沙龙是一些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相互探讨和交流的一种非正式的聚会活动,最大的优点是参与者志同道合,且压力较小。主题沙龙包括核心成员和普通成员。核心成员是策划和参与活动的中坚力量,普通成员是全校所有的教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尤其是近期工作中聚焦的热点问题,完成主题确认、参与人员选定、讨论提纲发布等前期准备工作。活动开展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形式,所有人单次发言不超过五分钟,且延迟评价,提供畅所欲言的交流环境。活动结束后,核心成员结合现场录音,整理主要观点,形成文字,并与相关视频一同发布到公众号平台上,供沙龙成员研究反思以及其他教师学习借鉴使用。

(3)培训考核方式

培训活动最重要的是效果评估。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每一项培训都要设置考核环节。除了常规的考试形式以外,还有以下几种方式可用于考核培训效果。

1)教学方案设计、展示汇报课。这种形式可综合反映培训后教师全方位能力的提升情况,适合新手型教师。

2)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对信息技术类培训的考核可通过设计撰写微课、课件脚本及制作微课、课件等资源来进行考核,评估受训教师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3)交流发言

分享体会与心得的前提是深入的思考,培训后的交流发言对于检验培训效果也有较好的作用。通过一次培训,学到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统一思想和认识,对今后工作的开展也有帮助,加强交流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过多的考核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和抵触,因此,每个培训都应明确培训对象,具有相关能力的教师可通过一定的考核方式免予部分培训。学校也可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资格认定,发放合格证书。参加了一个系列的培训以后,几张合格证书可以合成为一张资格证书,部分表现优异的教师也可晋级为该项目的培训师。

3.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

教学与科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随着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开大分校也在面临转型发展。因此,教师在做好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还不可避免地面临担任相近学科的教学,甚至是跨学科教学的状况。对新知识的学习,以及基于教学的科研都必不可少。学校应通过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健全各级各类课题申报与立项制度等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面对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整合的新形势,开放大学分校的结构和功能也在随之调整,教师如何通过有效路径,进一步促进专业成长,成为“学科专家、远程教育专家、复合型人才”,我们将持续思考和关注。

猜你喜欢
分校培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培训通知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