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澜
(罗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深圳 518001)
青年卒中患者指在45岁以下成年人发生卒中,一旦患病后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头痛是脑小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皮层扩散性抑制有关[1]。临床研究发现,卒中患者的头痛反复发作与脑小血管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头痛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头痛与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病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等脑小血管病具有密切的关系。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青年卒中患者头痛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点的关系。
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科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有无头痛症状分为头痛组(n=20)和非头痛组(n=50)。头痛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5~45岁,平均(35.26±5.12)岁。非头痛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5~45岁,平均(35.25±5.13)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头痛组和非头痛组的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卒中诊断标准者;②发病年龄在15~45岁;③同意进行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肿瘤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合并意识障碍者。
所有患者均行核磁检查,分析TOAST分型、病灶部位、责任血管等临床资料。①MRI扫描:使用德国西门子1.5MR扫描仪进行扫描诊断,取头部8通道线圈,设置梯度场强度为45 mT/m,设定层厚为5.0 mm,设置间距为1.5 mm,并行T1、T2 WI扫描,再行FLAIR像、SWI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②头颈部CT血管造影:使用西门子的双源CT机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③颈部血管超声:使用美国CE VVE9型超声行颈部血管超声扫描,设置探头频率为8~14 MHz,进行常规扫描。
(1)卒中头痛:依据国际头痛协会卒中的定义进行诊断[3],卒中头痛是在出现缺血性卒中的同时或时间联系阶段出现的头痛症状,且持续时间在24 h以上。(2)脑小血管病征象: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病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
以SPSS 20.0软件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显示,再行x2检验获得统计值;计量资料以(±s)形式显示,再行t检验获得统计值;P<0.05为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头痛组的20例患者中,有10例存在脑小血管病变;在无头痛组的50例者中,有11例存在脑小血管病变;头痛组的脑小血管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头痛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头痛组和无头痛组脑小血管病发生情况对比(n,%)
头痛组10例脑小血管病变中,腔隙性梗死8例,脑白质病变1例,血管周围间隙扩大1例,脑微出血0例;非偏头痛组11例脑小血管病变中,腔隙性梗死4例,脑白质病变3例,血管周围间隙扩大2例,脑微出血2例;偏头痛组的腔隙性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头痛组,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白质病变发生率、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发生率和脑微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头痛患者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点的关系分析(n)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降低其生活质量。青年卒中患者存在并发头痛的情况,而脑血管病变的病因是卒中患者头痛发生的关键因素,当脑血管病的病因涉及到动脉壁病变时,头痛即为突出症状[4]。脑小血管病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致病因素,易累及颅内小动脉深穿支受损,使小穿支出现玻璃样的物质沉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脑小血管病的发生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头痛组的脑小血管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头痛组,偏头痛组的腔隙性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头痛组,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白质病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和脑微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青年卒中时头痛与脑小血管病有关,多见于腔隙性梗死。分析原因可能为:(1)可能与颅内痛敏结构分布相关,颅内组织仅有静脉窦、颅底脑膜及脑底动脉等对疼痛较敏感,因痛觉神经纤维的分布不同,颅底脑膜及小脑幕对痛觉更加敏感[6];(2)颅内血管中的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及椎动脉对痛觉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动脉[7]。腔隙性梗死对头痛引发颅内结构异常提示的意义更大。
综上所述,青年卒中头痛患者更易患脑小血管病,患病率高于非头痛患者,且头痛多见于腔隙性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