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飞,徐 敏
(包头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科,内蒙古 包头 014000)
近年来,受环境恶化、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增长。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声音嘶哑、胸闷、胸痛等,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晚期肺癌患者会出现癌性发热、疼痛、身体消瘦、贫血等症状[1]。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大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以及腺癌,占所有类型肺癌的80%,与小细胞肺癌相比,病情进展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约75%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相对较大,5年生存率较低。本文旨在探讨阿帕替尼、三线化疗方案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内容如下。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病程在Ⅲ~Ⅳ期,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43~70岁,平均(56.81±6.28)岁。按照治疗方案的区别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每组均有患者3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已根据NCCN指南进行了一线、二线治疗。参照组行三线化疗方案,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25 mg/m2顺铂,每日1次;给予患者30 mg/m2吉西他滨,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在此基础上,联合组应用阿帕替尼,每次250 mg,饭后30 min服用,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
治疗后4周,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肿瘤最大垂直直径与最大直径乘积减少1/2为缓解,减少不足1/2或增长≤1/4为稳定,增长>1/4为进展,治疗有效率=缓解率+稳定率。同时应用KPS评分评估患者的体力状况,共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身体状态越好;应用QOL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情况,共6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用SPSS 19.0工具进行数据统计,x2和t为检验值,P<0.05说明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统计[n(%)]
联合组的KP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KPS、QOL评分统计( ±s,分)
表2 两组的KPS、QOL评分统计( ±s,分)
组别 例数 KPS QOL联合组 31 77.63±2.85 46.72±1.79参照组 31 74.39±2.16 43.55±1.61 t-5.04 7.33 P-0.00 0.00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以非小细胞肺癌最为多见。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隐匿,初期无明显症状,因此早期确诊率低,一旦发展为Ⅲ或Ⅳ期,则会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只能通过化疗、放疗等方式延缓病情的发展。顺铂与吉西他滨均为广谱抗癌药物,能有效抑制细胞增殖。而阿帕替尼是临床上的一种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率较高,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逐步应用于结直肠癌以及肺癌的治疗中[2]。此药物在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方面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不仅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且耐受性好,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化疗敏感性。在本次研究中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77%,参照组为77.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帕替尼联合三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延长其生存期限。同时联合组的KP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联合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三线化疗方案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改善其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