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辉
[摘 要] 课堂教学要充满乐趣,是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合理“设问”是构建该运行体系、促进师生互动的催化剂。从高中数学的教学实际出发,总结归纳问题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在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师生、教材、教具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供有效性设问的创设方法和思路,让问题点亮课堂,开启学生智慧。
[关 键 词] 课堂教学;有效设问;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2-0074-02
一、“试问君从何处来”——数学课堂有效设问提出的背景和作用
(一)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教师教法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所倡导的启发式教学作为当前课改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一方面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入理性的分析,面向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是师生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更是师生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提问在教学理念倡导下的数学课堂中价值重大:对教师来说,通过提问可以发现自己备课的不足与知识结构的缺陷,提升自己对课堂意外情况的掌控及驾驭能力,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对学生来说,通过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进行更有效的教学。
(二)作用
新课程“教学最优化原则”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而师生又只花最少的时间。教师抓住了“提问”,使课堂教学目标按计划得以有效实现。“主体教育”理论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必要条件,但其作用必须通过诱导、启发、辅导等形式转化为学生主体性增长的适宜条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心中的问题得到正确有效的解决。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面对一些有意义的问题,逐渐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1.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设置恰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好奇心理支配下唤醒心智,把心理活动定向和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概念和观点上,引发多数学生积极思维。
2.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就等于给学生制造问题,教师提问一次,就给学生提供一次思考的机会。只有遇到问题,不断地提出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启迪,智力才能得到发展。
3.反馈评价,提升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提问、答问的循环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在学生的问答反馈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解答,进一步提升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敢问路在何方”——数学课堂有效设问存在的问题
(一)设问过于随意
数学课堂中问学生什么问题、怎么问,都得进行恰当的设计。教师如果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经过缜密设计随口就问,不仅对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毫无意义,而且还有可能因此而打断或扰乱学生的积极思维。
(二)设问缺乏层次
学生的认知过程常常是一个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递变过程。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師所设计的问题只是简单地针对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为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而提问,让学生分析,大多数学生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谈起。
(三)设问缺乏指向
教师所设置的数学教学问题应指向明确。如果一个数学教师没有向学生解释清楚自己希望他们思考哪方面的问题,那么,学生将无法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既延误课堂教学活动,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冷却。
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发问尽量由浅入深。当然,这些有浅有深的教学问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发问,问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促成数学有效设问形成的应用策略
(一)有效问题的概念
有效问题是指充分地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包括兴趣、个人学习能力、情感教育等),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在不同情境下所设计的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二)有效设问的创设方法
1.考虑学生的能力。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进步程度和理解能力,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课堂设问。同时,教师还需要密切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每个步骤中的思考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能力。
2.考虑学生的兴趣。猎奇求新是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在课堂问题设计中要紧抓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出独特的具有个性化的问题,学生进行课堂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好的调动。
3.考虑答问的方式。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群体讨论回答,也可让学生进行个别思考回答。让学生进行群体讨论回答的问题通常综合性较大,学生需要互相讨论,在观点碰撞中寻求最恰当合理的答案或结果,小组讨论可以在生生、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联系模式。
让学生进行个别思考回答的问题,通常设计难度较低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一对一的方式,对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考虑创设问题的情境。课堂提问应该把握好时机,在适当的情境下创设问题,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
(三)有效性问题的创设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数学教育教学的新观念、新思想,利用新信息、新手段,形成新方法、新行为。并且不断地学习数学学科最前沿的新知识,扩大知识视野,充实数学教学内容,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要求。
2.教师要注重加强个人修养,教师的言行举止、提问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态度,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应用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留意课堂上所闪现的每一个“问题”火花,让课堂提问变得丰富多彩。
四、“一问激起千层浪”——有效性问题的教学设计案例
笔者在有效设问方面做了积极尝试,以本校公开课“正弦定理”为例:
教师:在ΔABC中,边的长度与边所对角的大小之间有关系吗?
学生: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回答。(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设问中存在的问题,设问的指向性不明确)
如果问题改成“初中学习三角形时,边的长度变大时,所对角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样学生会对问题的指向性更明确。学生就会回答:“所对角会随之增大。”
教师: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与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恰当,考虑学生的能力,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自然就被吸引到这节课中了。
教师:我们先考虑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
学生1:a=csinA
学生2:b=csinB
教师:这两个式子如何把C去掉呢?(问题简单明了,学生会很快作答)
学生:
教师:为了让这个式子更加有整体性,我们把C加进来,又因为sinC=1,会得到什么样的对称性的公式呢?
学生:
考虑学生的问题回答方式,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个别思考回答,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对一般的三角形,以上的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呢?学生相互探讨一下。
让学生进行群体讨论回答的问题,以使学生的知识范围得到拓宽,对问题的认知程度得到提升。
第1,2组:锐角三角形对边做垂直时,转换成直角三角形中边角转化。
第3,4组:钝角三角形对边做垂直时,作到角的延长线,进而转成直角三角形的边角转化问题。
教师:为什么会想到钝角三角形时,要做到延长线,延长出来的直角三角形和已知的内角三角函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问题提出后,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有些不是很成熟,有些找到了两个角互补,但找不到他們三角函数值的关系,还有些学生看问题很深入,一下找到了要点,这样的问题使各种学生发挥出不同的能量和不同学生的智慧。
教师:总结正弦定理的内容,并介绍解三角形的定义。
这个例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闪烁着创新和智慧的火花。遇到个别错误的看法,并不直接加以否定,而是让其他同学就此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同时更鼓励学生质疑,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让他们在讨论中体会、感受、领悟。
五、“天光云影共徘徊”——师生共同努力创建互问课堂
从客观方面讲,有效设问是一种教学技能。良好的有效设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兴趣与好奇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帮助教师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理解程度,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态度;是数学教师评估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一种手段;更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之一。从主观方面讲,在有效设问中对教师的素质有很大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数学教育教学的新观念,教师要注重加强个人修养,用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4(4).
[2]钱铭.提升教学智慧,打造有效课堂[J].中学数学,2009(1).
[3]张艳,焦鸣.数列概念课(第一课时)怎样上[J].中国数学月刊,2005(4).
[4]曹东辉.情境引导探究,审美生成智慧[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1).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