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用
[摘 要] 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着“弃就业、读大学”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降低中职学校的就业率,还会严重影响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导致“招生难、难招生”。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的相关理论,结合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详细就新形势下中职毕业生“弃就业、读大学”现象展开分析与思考。
[关 键 词] 中职毕业生;“弃就业、读大学”;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2-0034-02
一、引言
通常情况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即可走上工作岗位,实现就业。然而,近年来,在新形势下,许多中职毕业生却选择“弃就业、读大学”。既然能够顺利就业,中职毕业生为什么要选择“弃就业、读大学”呢?是因为就业岗位不符合中职毕业生的心理预期?还是因为中职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薪资标准不满意?还是因为中职学生想要通过读大学进一步深造,进一步提升自我,一边提高自身的就业起点?
对于每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言,学校的高就业率、稳就业率就是学校招生的一张“名片”。随着中职学校就业率全面提升,中职学校“招生难、难招生”的问题也就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倘若大量的中职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弃就业、读大学”,那么,势必会影响中职学校的就业率。而随着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难的问题也就会愈发严峻。下面笔者将在全面诊断中职学校毕业生“弃就业、读大学”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校工作实际,详细论述减少中职学校毕业生“弃就业、读大学”现象的一些改进对策。
二、診断——剖析中职毕业生“弃就业、读大学”现象之原因
中职毕业生为什么会出现“弃就业、读大学”现象呢?关于这一点,中职毕业生最有“发言权”。因此,我们利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以及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中职毕业生“弃就业、读大学”现象开展了调查、进行了诊断。诊断结果表明:“怕就业、难就业、想深造”是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毕业生“弃就业、读大学”现象的真实原因。
(一)怕就业
对于中职毕业生而言,就业,意味着走向社会,意味着自力更生。而这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校园生活相比,显然要艰辛许多、乏味许多。在中职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怕就业”的心理。之所以“怕就业”,一则是因为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校怕吃学习的苦,在社会怕吃工作的苦、生活的苦;再则是因为他们缺乏独立自主的品格,在学校,他们习惯于依靠老师,在家里,他们习惯于依靠父母。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遇到一丝困难,他们就会求助于老师、父母等,很少独立自主地去解决这些问题,长此以往,他们很难养成独立自主的品格。
归因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怕就业,所以每当毕业季来临时,他们就会出现各种焦虑情绪,诸如,害怕去参加人才交流会,担心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害怕就业之后工作辛苦等。在各种焦虑情绪的困扰之下,中职学生怕就业的心理就会愈发严重。
(二)难就业
近年来,尽管大部分企业存在着“招工难、用工荒”的现实问题,但是,中职毕业生却并没有因此而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相反,中职毕业生还普遍存在中“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既然大量企业需要招工,而中职毕业生又需要就业,那么,从理论上来讲,中职毕业生就可以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的困难。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那么,为什么中职毕业生还存在“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呢?
通过诊断,我们发现:一是中职毕业生所学专业与企业用工岗位不吻合。正因为如此,即便是企业招聘中职毕业生入职之后,还得花费一些时间、经费对中职毕业生进行入职培训。而这又会导致中职毕业生入职薪资低,导致用工企业用人成本高。二是就业岗位不符合中职学生的心理预期,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不符合企业的用工需求。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型人才,中职学生本应该是毕业就具备良好专业技术的技术型人才,但是,归因于中职学生在学业方面浅尝辄止,所以导致他们缺乏良好的专业技术等。
因为在毕业之后“就业难、难就业”,所以中职学生就会选择“弃就业、读大学”,想要通过读大学提升自身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以期在高一级职业院校毕业之后,能够走上心仪的工作岗位,能够顺利就业。
(三)想深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中职毕业生中,确确实实有一部分人,还想通过就读高一级学校,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素养,以期能够在就业市场上找到更好的工作岗位。换言之,想深造是中职毕业生“弃就业、读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这些想深造的学生内心深处也存在困惑,即尽管有着强烈的深造想法,但是,却苦于没有深造的门路与深造的潜力等。对于想深造的这些中职学生,中职学校要想方设法为他们铺路搭桥,助力他们走进更高一级的职业院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未来让他们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当然,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也是中职学生“想深造”的原因之一。因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所以导致中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中“遇冷”,进而导致中职学生产生“想深造”、想提升自我的想法。
三、改进——减少中职毕业生“弃就业、读大学”现象之对策
前面提到,高就业率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长足发展的一张“名片”。“弃就业、读大学”现象,势必就会导致中职学校就业率下降,进而导致中职学校出现“招生难、难招生”的问题。如此一来,中职学校的发展也就会遭遇各种“瓶颈”。因此,中职学校要积极采取一些改进策略,减少中职学校毕业生“弃就业、读大学”现象。
(一)克服就业恐惧
既然就业恐惧心理是中职毕业生“弃就业、读大学”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中职学校就要想方设法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引领中职学生从根本上克服就业恐惧心理。
比如说,中职学校可以通过见习、跟岗实习等实训活动,带领中职学生走进工厂、走进企业,与一线工人一起体验工作的乐趣。当中职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困难时,他们与一线工人一起克服。通过克服困难,不仅有助于提升中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让中职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一旦中职学生体验到了工作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他们就会对未来的职业产生向往,他们内心的就业恐惧心理也就会烟消云散。当然,中职学校还可以开创“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就业心理辅导讲座,引导中职学生从内心深处克服就业恐惧心理。如,在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讲座中,中职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益处等内容,让中职毕业生充分认识到就业的是一种必然。相比晚就业而言,尽早就业可以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可以在工作中进一步丰富工作理论。而这些工作经验与工作理论,又会成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拓宽就业渠道
“就业难、难就业”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弃就业,读大学”的又一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中职学校要千方百计拓宽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毋容置疑,中职学校在毕业季通过积极主动地联系用工企业,确实能够缓解一些就业压力,开辟一些就业途径。但是这种“临时抱佛脚”式的方式,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缺乏长久之计。
在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了拓宽就业渠道,可以建立一种“校企”长效合作模式,即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以根据用工企业的人才需求,开设一些专业。之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以与企业携手共同培养人才。如,企业可以选派一些业务精良、经验丰富、理论充实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教学工作,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走进企业一线,进入工厂流水线,学习各种实践技术。在“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可以为企业培养大量的实用型人才。这种实用型人才,对于面临“招工难、用工荒”的企业而言,就是一种抢手的“香饽饽”。此外,从中职学校的角度来看,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会得到拓展。
当然,为了拓宽就业渠道,中职学校要尽可能地与更多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与更多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也可以为中职学校拓展更多的实训场地,据此卓有成效地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开辟深造路径
鉴于某些中职毕业生有继续深造的意向,中职学校要顺势而为,为中职毕业生开辟更多的深造路径。
比如说,中职学校可以积极主动地与职业院校取得联系,以自主招生的方式,选拔一些有潜力的且有深造意愿的中职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深造。通过学习深造,中职毕业生的个人素养就会得到明显提升,就可以在人才就业市场上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除了与职业院校建立对口培养模式之外,中职学校还要鼓励与引导教师挖掘中职学生的潜力,从“升学”的角度,助推这部分有潜力的中职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以期这部分中职学生在职业院校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而言之,“弃就业、读大学”是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毕业季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为了从根本上减少这种现象,中职学校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诊断“弃就业、读大学”的原因。以这些原因为切入点,中职学校就可以根据相关理论,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法,逐渐缓解中职毕业生“弃就业、读大学”的现象,提升中职学校的就业率,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中职学校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浅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2):43.
[2]杨燕梅.如何改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J].中国教师,2013(12):12-13.
[3]孟颖.从就业指导到职业指导的成熟: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5-56.
◎編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