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奥匈帝国处理民族问题政策的得

2020-06-23 03:30失周焱张礼刚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族政策教训经验

失周焱 张礼刚

[摘 要]奥匈帝国是一个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多民族帝国,自1867年建立以来,民族问题一直是贯穿奥匈帝国的主线。在十九世纪,民族主义在欧洲达到了顶峰,民族国家纷纷兴起,因此,这也决定了奥匈帝国在应对民族问题上的态度和策略必然是相对复杂的。哈布斯堡王朝试图维持普世帝国的政策,但是在匈牙利危机中不得不向匈牙利进行妥协,以换取匈牙利人的支持以维护帝国的完整统一。可这一妥协并没有让帝国更加团结,反而使匈牙利成为了帝国进一步改革的最大绊脚石,并为奥匈帝国的最终解体埋下了伏笔。作为一个多民族大国,其中晚期的民族政策所暴露出的问题,及奥匈帝国政府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所做出的改革及对策,对日后中欧的政治和民族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后世所有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奥匈帝国;民族政策;改革;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D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0)02-0025-04

Abstract:The Austro-Hungarian Empire was a multi-ethnic empire that existed in Central Europe from 1867-1918, It was one of the European power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only power that did not engage in a large-scale colonial war.There are 11 ethnic groups and 5 religions in the Austro-Hungarian Empire.The ethnic issue is the most difficult to solve in a series of problems facing the Austro-Hungarian Empire.Under the wave of nationalism in the 19th century,the emprire faced the national movements of the Mazars,slavs,czechs and many cross-border national unification nationalism,such as German nationalism,pan-slavism,Italian reunification movements and Great romania Challenges.The governance policies and methods adopted by the Austro-Hungarian Empire have left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profound lessons for the modern multi-ethnic country to deal with domestic ethnic issues.

Key word:The Austro-Hungarian Empire;National issue;Polices

緒 论

奥匈帝国是1867-1918年存在于中欧的多民族帝国,是19世纪下半叶欧洲强国之一,是唯一没有进行大规模殖民战争的列强。它境内有11个民族和5种宗教,民族问题是奥匈帝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在19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民族浪潮中,面对马扎儿人、斯拉夫人、捷克人等境内的民族运动以及德意志民族主义、意大利统一、泛斯拉夫主义、大罗马尼亚等跨境的民族统一运动的挑战,奥匈帝国采取的治理政策与方法,给现代多民族国家处理好国内的民族问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一、奥匈帝国的民族问题

奥匈帝国缺少一个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各地行政制度、文化、语言差异很大,这就使得国家治理要面对的问题中,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主要问题。

这种复杂的民族问题跟帝国的土地来源有关。波西米亚来自婚姻和联合统治;维也纳会议上得到了达尔马提亚和北意大利;瓜分波兰得到了加里西亚和布科维纳。这种和平而非军事征服获得领土后,因为不触动原有地区的势力和文化,决定了帝国原本就是由数个王国、领地拼凑在一起的松散联合体帝国,在民族主义尚未兴起、君权和法统仍然有力的情况下,尚可以维持统治,当民族主义兴起和对国家现代性要求更高的20世纪到来时,这种松散联合体的帝国体制就会产生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阻碍国家进行现代化的政治改革和民族同化政策实施;二是一旦君主的合法性、神圣性消失,帝国就会四分五裂。当然,英国、普鲁士、俄罗斯、西班牙等国也有诸多领土来源于外交和婚姻,这些国家也都面临着与奥匈帝国同样的问题,只是奥匈帝国的民族主义分化较英国等国更为明显。而且,与英国等国家的争取民主立宪的自由民族主义不同,奥匈帝国的民族主义被各少数民族贵族所把持,他们以维护自己既得利益为目的,在短视的贵族引诱下,奥匈帝国的民族主义不是自由民族主义,而是族裔民族主义,族裔民族主义是国家稳定和社会改革进步的主要敌人。周 焱.简论奥匈帝国处理民族问题政策的得失[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

奥匈帝国的族裔民族主义就坚决阻碍国家现代化改革和国家同化进程。加里西亚是奥地利帝国诸多领土中较晚获得的一块,因此帝国的统治者们希望将加里西亚视作改革政策实验区,并制定了一个庞大的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这些合乎现代文明进程的改革计划包括:废除农奴制;减少农民的负担;建立一个有效的官僚机构。但是,由于原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加里西亚贵族地主的势力过于强大,任何伤害到贵族地主利益的改革都被贵族地主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加以抵制,改革蓝图根本无法实施。在加里西亚的示范作用下,奥匈帝国的改革政策在其他地区几乎都遭到了程度不同的抵制。地主贵族阶层蛊惑煽动起来的民族主义,导致不同民族之间、少数民族和主体民族之间没有共同体意识,各个地区无法被有机的整合到帝国之中,使整个国家的凝聚力不高,民族之间的裂缝无法弥合且越来越大。

二、妥协的灾难

1867年,奥匈帝国前身奥地利帝国为了维持统治,向帝国内最大的少数民族匈牙利人分享权力,将帝国改组为二元帝国,更名为奥匈帝国。奥匈妥协的结果使得奥地利从一个德意志人的君主国家变成了一个匈牙利人和奥地利人共治的二元帝国。奥地利皇帝同时兼任匈牙利国王。奥地利人统治的部分称为内莱塔尼亚,匈牙利人统治的部分称外莱塔尼亚。匈牙利人在外莱塔尼亚拥有设立单独的议会、独立的军队和使馆的权利。匈牙利的议会只对匈牙利人开放。奥匈帝国一切涉及二元政体的改革都必须征得匈牙利的同意。

这个协定因赋予了匈牙利人过大的权力,为帝国留下了严重的后患。根据协议,占帝国人口九分之一的匈牙利人却控制了整个国家一半领土和四成人口,并且只需要负担3成的税收。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匈牙利人在外莱塔尼亚实施的严酷的统治加剧了外莱塔尼亚非匈牙利民族的离心力;匈牙利人在体制改革中拥有的决定地位,使得奥匈帝国对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举步维艰。

奥地利人统治外莱塔尼亚时,相对比较开明,诸少数民族已经接受了这种开明政治,但现在换成匈牙利人统治,匈牙利人则对外莱塔尼亚的少数民族比如罗马尼亚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犹太人等实施严酷的同化政策,整个教育系统对非匈牙利人很不友好。先前维也纳政府的所有开明政策包括言论自由和选举权都被布达佩斯的匈牙利贵族顽固地剥夺了。这种野蛮统治,导致了各少数民族对帝国的离心。但是,已经获得权力的匈牙利统治集团作为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对这种落后的反文明的体制做出任何改革,即使这个改革对奥匈帝国整体和帝国各族人民是有益的。因为他们害怕进一步的改革可能会损害自己的利益。这种短视且自私的行为使得奥匈帝国在最后几十年中的一切涉及民族问题的改革都不了了之。

三、奥匈帝国的自救

奥匈帝国的统治者意识到了他们国土上产生的诸多问题,因此设计了诸多方案并且付诸实践,以期望挽救奥匈帝国。这些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即自由主义改革,也可以称作民主化改革。即通过建立普选制度,实施一定程度上的民主,从而打破精英对民意的垄断。第二种即针对整个奥匈体制的改革,打破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对权力的垄断。制定法律或政策让奥匈帝国境内的其他民族也分享权力,将博弈从双行动者的博弈变成多行动者即政府,主体少数民族(匈牙利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博弈,以增加帝国民众的向心力,使帝国政府占据博弈主动从而维护帝国的统治。除了前面的自救措施,還有斐迪南大公身边律师出身的罗马尼亚政治家奥雷尔·波波维齐于1906年提出的奥地利合众国的设想和另一些人提出的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或其他民族的三元帝国得设想。这些自救方案,都因为匈牙利统治者不愿意让出自己统治的土地和人口,更不愿意与别的民族分享政治权力而搁浅。

四、奥匈帝国的毁灭

1914年6月28日,富有雄心和强烈改革意愿的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揭开了长达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让奥匈帝国彻底毁灭。

随着战争而来的不只是战场上激烈的对抗,更有经济的较量。由于战争,帝国不得不实施物资配给制。战争的旷日长久,奥匈帝国平民领到的食物数量每况愈下,到了战争的最后一年,每人每日平均领到的面粉不足37.5克,人均油脂不足50克。在奥匈帝国,橡子、荨麻籽甚至是锯木屑,都成为公民的食物。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政治上的管控。军队接管了大量的权力,无限期停止国会,停止了言论和结社自由,并对公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实施言论的审查制度。而战争的无休止使得这场政治和经济上的痛苦逐渐递增,并且不知何时是个尽头。

到了1918年,作为盟友的保加利亚投降,意大利攻破了奥匈帝国的防线,1917年美国也参加了战争。奥匈帝国政府始终无力缓解经济上的困难,人民开始对奥匈帝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城市爆发了罢工和反战游行,有的地方还爆发了革命。帝国内的民族主义者看到了机会,他们开始在地方上夺取政权,并拒绝向奥匈帝国政府上缴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把这些应交给中央政府的粮食优先用于满足本民族需求和用来向相邻地区交换物资,早已经失去威信和地方控制权的奥匈帝国中央政府却无力阻止这些事情的发生。可以说,在战争结束前,奥匈帝国就已经实际上分崩离析了。法理上的彻底终结发生在1918年底,奥地利也爆发了革命,建立了一个名为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的国家。匈牙利人建立了一个名为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之前备受拥戴的奥匈帝国皇帝,流亡葡萄牙。

五、结语

奥匈帝国的毁灭,民族问题起了决定性作用。从它的崩溃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扩大政治参与途径可以有效加强社会凝聚力。将异见者纳入到合法的共治体系框架中来,使异见者通过衡量,更愿意采取和平合法的手段参与政治,实现政治目标,即使极端激烈的异见者,纳入共治体系中总比放任他们在体制外作破坏力量要好。扩大政治参与还可以打破精英对民意的垄断,使民众作为一个新的变量,有利于政府在博弈中的主动性,进一步维护国家的统治稳定。

2.向少数群体中的一部分或者地方主义让步换不来稳定和团结。在奥匈妥协的事件中,奥匈的统治者们将奥匈妥协视为加强国家团结的一个机会,但他们忽略了两个问题:在帝国的诸多少数民族之中,匈牙利人只占少数,更多的少数民族并没有获得相似的权利;获得政治权力的匈牙利人只限于匈牙利上层,仅仅是匈牙利民族的一小部分,只给予匈牙利人政治权力加剧了其他少数民族的不满,而只给予匈牙利少数地主、贵族和资本家们政治权力又导致大多数匈牙利人的不满,里外都不讨好。而匈牙利贵族得到权力之后则变成了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极端自私和短视,成了国家团结的拆卸人。所以,民族政策应该普惠于民族所有人,应坚决避免只让一个民族的上层人控制和垄断权力。奥匈帝国向少数民族上层妥协,埋下了国家崩溃的根。

3.人民对国家的拥护并不是天然的和不可动摇的,而是通过人民和国家之间相互享有权利和履行责任来实现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通过不断的改革,人民获得了许多权利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奥匈帝国的公民(至少在内莱塔尼亚)都对奥匈帝国十分拥护。在战争爆发开始的一段时间,奥匈帝国统治下的不同民族都表现了强有力的爱国热情,奥匈帝国军队在战争中也基本坚持到了最后。但是,在奥匈帝国为了进行战争而剥夺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后,人民对奥匈帝国的忠诚度迅速就被消磨干净了。仅仅四年,奥匈帝国的皇帝就从人民无比爱戴的君主变成了人见人恨的流亡者,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改革需要强有力的决心和向顽固派宣战的勇气。在奥匈帝国短暂的历史中,从来不缺乏对体制改革的良好设想,但是奥匈帝国的统治者改革遇到阻力之后,就妥协。但妥协之后,是更大的阻力,阻力之后,就缺乏了继续改革的勇气,而不能改革的奥匈帝国,终于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彼得·贾德森. 哈布斯堡王朝[M].杨乐言(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杰弗里·瓦夫罗. 哈布斯堡的灭亡[M].黄中宪(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3]高晓川. 奥匈帝国的民族关系治理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7.

[4]艾伦·泰勒.俾斯麦:凡人与政治家[M].陈丹,等(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5]徐蓉.世界帝国史话奥匈帝国[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5.

[6]基斯·杰弗里.1916全球史[M].徐添(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7.

[7]李明浩. 奥匈帝国的建立[N]. 中国民族报,2009-7-24(8).

[8]毛宇宽.斯美塔那及其不朽巨作《我的祖国》 [J]. 音乐研究,1980(2).

[9]哈谢克. 好兵帅克 [M]. 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10]林茨.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M].孙龙(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11]杰克·斯奈德.从投票到暴力[M].吴强(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12]托马斯·艾特曼.利维坦的诞生[M].郭台辉,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张宇龙]

猜你喜欢
民族政策教训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教训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地区的实践效应
教训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斯大林的民族理论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