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波
疫情期间国家提出“停课不停学”,网络授课对于习惯讲台黑板的教师是一大挑战。特别是通过网络教学进行新授课——理解“滑轮的实质是杠杆”简直太难了。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学生实验突破,最终笔者带着学生用橡皮泥自制滑轮,认识滑轮的结构和实质。
滑轮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杠杆的变形,知道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这对于初二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具备推理能力,从普通的直杠杆推理到特殊情况下的圆形杠杆。教学内容的难度大,教学方式是网络授课,这进一步加大教与学的难度。
作为教师开始思考如何突破这一难點,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找滑轮。我对自己最低标准是:找滑轮实物,将滑轮的细节展示给学生。
滑轮,滑轮,滑轮,找,找……翻箱倒柜找一圈没有,又动起拆卸物品的念头,最终没找到能拆卸出合适的滑轮物品。发愁!思考其他解决方法?这时,四周岁的闺女受到影响,走过来说:妈妈,这是滑轮。
我转头一看,是一只风筝轴,这的确就是一个滑轮,顿时激动得抱住闺女说:太好了,你怎么知道这个是滑轮?闺女随妈妈的心情一样激动,一直高兴喊:滑轮,滑轮。我乐着说:得来全不费工夫,自己怎么没想到呢?当局者迷。一心想着找像实验室里一样理想的滑轮,这个放大版滑轮居然没发现。
讲滑轮这节课的最低要求达到了。夜里睡觉一直想:“滑轮”对学生太抽象,太难,有没有办法突破呢?
自己做一个杠杆,然后让杠杆变形成圆的,这是突破授课重难点最好方法,想到这里很激动。用什么材料制作呢?硬纸板,这个估计不太好找,还需要裁剪,需要时间太久,突然抬头看到闺女一大盒的橡皮泥。太好了!制作器材:一根铅笔,一大块橡皮泥,两根细线。就这样通知同学们进行准备,明天下午直播课上带着制作的滑轮,指导学生通过亲手制作杠杆变形为滑轮,达到理解滑轮的实质。
找铅笔、橡皮泥、细绳这些器材后,考虑到实验终是会出现你想象不到的问题,必须提前做一遍,排除各种问题,提高上课效率。
果然有很多问题,如充当重物的物体需要有系绳子的地方,橡皮泥做的杠杆容易从细绳上掉下等问题。问题解决后我打开电脑看看摄像头里的可视性,发现细绳颜色不容易观察,橡皮泥颜色也不亮,再次更换,最终顺利解决所有问题。
由于是网络教学,需要调试电脑的位置,什么角度学生能看清?什么角度没有遮挡操作方便?如何开头?什么时间在PPT与演示实验之间切换直播观看模式?等等。然后试讲一遍,估算时间方面能不能抢出几分钟做个练习。
考虑到演示实验一个人无法完成,请4岁闺女帮忙抓住绳子另一段。闺女喊:胳膊累。答:闺女坚持一会。闺女随口道:你把它挂在磁铁上面,这样我就不累了。我感叹:我们这些大人终是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什么都不允许干,其实小孩子的智力远远超越大人所认为的水平。一切安排妥当也到了上课时间,开始直播,上课的时间对于主播来说终是过得很快。
宣布下课时,刹那间所有学生都离开,只有一位学生在直播群里写道:“谢谢老师,老师幸苦了!”我想说:“真的好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老师是用尽全力,你们也要加油呀。”面对没有感情的电脑慷慨激昂的讲,得不到学生回应,下课后学生神速撤离,心里似乎有点失落感。
我现在终于理解小孩子为什么那么看重“对不起”三个字了。当自己对着一台没有感情的电脑激情盎然使出浑身解数讲课时,隔着屏幕的老师无法感受另一端的学生什么反应,这个时候冷冰冰的客套话“老师再见,谢谢老师,老师幸苦了”变得那么的有温度。我是那么需要这个回应,仿佛发出一条信息,期待收到回复一般。原来人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变,一直都渴望发出的信号有回应,渴望交流,渴望被认可来平衡心中的杠杆。
面对电脑屏幕强撑着激情盎然讲课的我,下课伴随着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累得瘫倒在床上。我也许可以不用这么累,但作为一名教师我做不到。也许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角色,你可以不喜欢,可以考虑重新选择,但只要你还在做这一行,就要做到这一行必须达到的职业水准,这不仅仅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也是一个人对社会负责任的问题。
疫情期间国家提出“停课不停学”,进行网络授课,对于习惯讲台黑板的教师的确困难,如今也算被“逼”上路了。也许人终是趋于喜欢的、熟悉的,害怕挑战新鲜的;终是低估了自己懒惰的大脑,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归结于不会,其实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就像《以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中所讲的那样——“人有退路时会处处找借口,等到哪一天真没了退路,就会发现眼前哪条路,都能走,都能通”。
疫情带给我们灾难,但它也很有可能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催化剂。我想随着5G技术的发展,网络村村通的普及,未来的教育很有可能全部通过网络授课,它具有太多的好处。如:实现教育资源的平等化、学生自主学习、完全实现自主选择等,就像《未来学校》里讲的,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所取代,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爱好去选择学习,现在想着都觉得这是一件激动的事。
(作者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