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微探究

2020-06-23 23:15彭清鸾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莎莉文凯勒海伦

彭清鸾

摘 要:微探究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从微观视角入手,通过选择切入点小、提炼精当、质量品位高等“微小”“精微”“微妙”的微任务,以可控的探索研究或探寻追究为特征,以期达成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效能最大化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在微探究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向导,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学生主动思考、感悟和体验,又是参与微探究活动的学习者,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探索研究等方式,开展个人、小组等学习者间的活动,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由表达,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完成学习目标、全面提升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探究教学;初中语文

《再塑生命的人》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人文主题组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重点培养学生默读和能抓住文章标题、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掌握阅读的完整性和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

一、由果溯因,激发求知欲

这篇课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入选语文版教材时标题是《我的老师》,入选部编版教材时改成《再塑生命的人》,从修改后的标题中可看出编者的意图:表现海伦·凯勒得到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而重获“光明”,突显人文主题。这个标题实际上是整篇文章的结果,由此,教师可抓住标题,引导学生思考:谁的生命被谁再塑?为什么要再塑?学生默读课文,会发现是作者海伦·凯勒的生命被安妮·莎莉文再塑,发现她作为一名聋哑儿童,身处无声黑暗世界,孤独绝望,是莎莉文老师的出现让她学会学习、学会认识世间万物,让她感受到整个世界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最后成了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塑”的本意是将泥土抟成人物形象,“再塑生命”是指莎莉文老师给了海伦·凯勒第二次生命。

二、把握文脉,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的,知道作者叙事组文的技巧。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析文章思路时,可提示学生抓住第一段的关键句子“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中关键词“此前”“此后”“截然不同”来思考,“截然不同”是指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海伦· 凯勒在遇见莎莉文之前和之后的人生是两个样。再塑前的生活状态——愤怒,苦恼,疲倦不堪,“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神情紧张,小心翼翼,唯恐意外发生。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她感受到爱,感受到学习的苦与乐,认识到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示她的思想,她油然而生求知的欲望,心中充满了喜悦,期盼着新的一天开心来到,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所以,文章第一段的关键句子实际上是线索句,暗示了文章的文脉,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句子读文章,学生就会对文章的叙事顺序了然于胸:再塑前、再塑中、再塑后,从而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因为遇见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探究形象,挖掘人物审美意蕴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的确,海伦·凯勒一岁零七个月患脑充血,成了一个集聋哑盲一身的残疾人。后来的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就读哈佛大学,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获得总统自由勋章,被誉为“美国英雄”。这样的“再塑”莎莉文老师是怎样做的呢?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理解怎样“再塑”。

学生品读课文,从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感知到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初次见面的“握手”和“紧紧拥抱”,让“我”感受到“爱”的存在。以认识“doll”开始教“我”拼写,让“我”对学习倍感兴奋。在学拼写的“手指游戏”中,“我”知道了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用大小不同的布娃娃教会“我”学习事物的计数和分类。教“我”认识“水”,让“我”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和万物都有生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着伟大的教育艺术的老师,她充满了爱心、耐心、智慧,面对这样一个处于黑暗世界里的无知的孩子,慢慢引导,最后终于将这样一团泥塑造成了不起的人,让她获得新生。

被莎莉文老师点燃了人生希望的海伦·凯勒开始了人生的自我觉醒与成长。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海伦·凯勒的自我觉醒与成长这个结果去探寻,海伦·凯勒的成功是不是仅仅依靠莎莉文老师的“再塑”呢?这个问题会引导学生开始思考海伦·凯勒的精神品质。她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感受到“灵魂”被唤醒,并第一次产生了悔恨之情,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她的自我觉醒、坚持不放弃、自强不息终于让她成长为有名的作家,写出了很多激励的文章,鼓励了身处逆境的人们;成长为知名的教育家,传承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惠及至更多的人身上;成长为慈善家,将老师给予自己的关爱转变成一种大爱传递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由以上可见,微探究语文教学中将文章内容、思路、主题等宏观、中观的问题化解为“微观问题”,从细微处着手,通过 “点”的挖掘与辐射,见微知著。这个“点”,可能是一篇文章的标题,可能是文章的一个词、一句话,可能是开头和结尾的照应,可能是文章的一种写法,它们的共同点是切口小,是一扇走向文本深处的窗口,用它拎起来的是整个文本,立起来的是整个课堂,激起来的是全体学生。在微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得以落实和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开花。

(作者單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

猜你喜欢
莎莉文凯勒海伦
心别失去方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爱是黑暗中的光明
作家死亡之谜
海伦·凯勒的故事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