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薇
民俗文化是我国文明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文化母体。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长历史的文明古国,它以丰富的传统文化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然而,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民俗文化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对现在的“10后”来说更加陌生。因此,在幼儿园课程中传递民俗文化知识,在幼儿教育中弘扬民俗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各地都有符合当地特色的民俗游戏活动,它具备浓郁的地区文化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形形色色的游戏活动随处可见。在清明节之际,开展亲子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在端午节开展划龙舟、插艾草、写王字等户外游戏。通过这些户外游戏活动,幼儿对民俗节日的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民俗游戲“滚铁环”,对大班来讲,充满挑战与刺激。游戏中幼儿右手握着手柄,将其搭上铁环,通过手的力量使铁环滚动起来。为了让铁环一直保持滚动,幼儿要快速地奔跑起来,只有这样,铁环才会始终保持滚动。这一类型的游戏既能够发展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又可以培养孩子交往、谦让、合作等精神。
二、在学习活动中的渗透
我们在开展民俗节日教育活动中,可以根据不同节日的特点、不同内容的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如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可以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个别化学习活动、专用活动室活动等各种形式。
(一)集体教学活动
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从周围生活入手,选定特色节日,充分挖掘传统民俗文化,以节日为载体,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把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整合进该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这样,既丰富了节日主题教育的内涵,又确保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学习质量。老师们就能够依据本班孩子的能力及兴趣点,对幼儿开展民俗节日文化的渗透教育。
其次,说到民俗文化中的“语言”,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的方言——溧阳话。如今的孩子不太会讲溧阳话了,即便开口,也是变了味儿的。事实上,不要说幼儿如此,就连“80后”“90后”青年一代,讲出来的溧阳话也与老一辈溧阳话有所差别。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溧阳话里夹着一些普通话几乎是常态。在放学时的幼儿园门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现象,爷爷接孙女走在放学的路上,爷爷和孩子边走边说今天发生的有趣事情。爷爷说着一口流利的溧阳话,孙女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回应着自己的爷爷。更甚至,有许多老人为了迎合孩子,怕孩子听不懂溧阳话,用“蹩脚”的普通话与孩子交流。
那么,怎样培养幼儿对溧阳话的兴趣呢?我觉得吴语童谣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在幼儿园,特别是在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素材展开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语言活动的开展,幼儿从不会说、不敢说,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用溧阳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将其渗透进生活中,幼儿不知不觉爱上了溧阳话,爱上这一属于溧阳的特色。
在学习“摇哇摇”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外婆桥”“馒头”“横”的基础上,引发幼儿尝试体验学习摇船的动作,运用多媒体创设的背景,借助教师用纸箱自制的“小船”,为其营造了一定的游戏情境。借助师生、生生结伴的互动过程,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在感知、体验、熟悉童谣的基础上,尝试用溧阳话说童谣,并愿意表达对外婆的喜欢。
(二)个别化学习
在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中,也将其与民俗文化相融合。投放常见、普遍的材料就是“剪纸”与“皮影戏”。在中班的时候,我们班级的幼儿对《西游记》这个神话故事已经十分熟悉,于是便投放了皮影材料,让幼儿通过皮影戏表演出《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到了大班,区域里投放了手电筒、幕布、皮影道具,大班的幼儿已经能够自主地合理使用这些材料,他们还能够对故事进行创编。
(三)专用活动室活动
专用活动室是师幼共同创设的供幼儿自由、自主探索与学习的活动空间,是能够发挥多种教育功能的活动空间,是实现幼儿课程目标的途径之一。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民俗节日文化,我们创设了“民俗一条街”,在这里有民间的土灶头、蒸笼、石磨、西筛等现代生活中已经不常见的民间食具、用具,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可以认识和了解民间用具的名称、特点和作用,更能直观地进行尝试和体验。
三、在角色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在角色游戏中渗透民俗文化,是将具备民俗特点的一些习俗以及生活日常融入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借助具有民俗特色的场景、道具、材料等物质支持,来开展一些具有民俗文化特征的角色游戏,进而以游戏的形式来呈现我国古代人民的文化特征。
由于小班幼儿的手指肌肉发育尚不完善,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相对中、大班幼儿也较弱,因此,低结构的民俗类材料在中、大班的角色游戏中提供得比较多,其中包括蓝印花手工纸、蓝印花玻璃胶、成团的毛线、陶泥、泥塑工具、扎染用的白色底布、染布颜料、麻绳等。为了凸显民俗文化,区别于以往的传统角色游戏,在材料的提供上也尽量以贴近民俗活动的材料为主。与低结构材料不同的高结构材料,在角色游戏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实践中,我们投入了一定比例的高结构材料,如民俗小推车若干、成品的民俗展牌若干、图文介绍板等,由此看出,高低结构的材料是相辅相成的。在角色游戏中,正因为有了低结构的材料,才得以让游戏的开展更具自主性和创新性,可以较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最后,家长对传统节庆民俗的了解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对节日主题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影响着孩子的探索热情。因此,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赢得家长在主题活动中扮演好正面引导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做到心中有数,将传统文化与幼儿的一日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幼儿成为爱祖国、爱家乡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溧阳市南渡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