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治富
摘要:排查表是公路安全风险排查工作的必备工具。排查表不仅可以用来系统地记录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缺陷和问题,同时还可以提示排查人员应当排查的项目。在编制排查表的排查项目时,首先,要从公路安全角度出发,对与公路安全相关的道路特征、环境特征和交通行为特征全面系统地列举出来;其次,要依据排查策略,设计排查项目详略得当的排查表。排查表的记录方式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现场记录的特点,尽可能以勾选选项的方式进行记录,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编制排查表时,要根据缺陷或问题的轻重缓急程度,对排查项目进行风险等级的判定,便于有条不紊地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一般排查;详细排查;排查表
Inspections for safety risks of general highways based on proactive approaches: How to compile checklists
JIN Zhifu
(School of Traffic Management,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102623, China)
Abstract: The checklist is a tool needed to carry out highway safety risks inspections. Checklists are not only used to record defects and problems during inspections, but also used to prompt inspection personnel what should be inspected. When inspection items in checklists are compiled, road features, environment features and traffic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highway safety should be lis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way safety, and then, properly detailed checklists are compiled according to inspection strategies. When record modes in checklists are selected, the record mode of “ticking off items” should be selected as possible under sufficiently consider onsite record characteristics. Meanwhile, necessary comments are listed. When checklists are compiled, risk rating for them is judged according to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n defects and problems, in order to tak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an orderly way.
Keywords: General inspection;detailed inspection;checklist
公路安全风险排查表作为公路安全风险排查现场作业过程中的提示工具和记录工具,应主要着眼于排查项目设计和记录方式设计。排查表中的排查项目设计与记录方式设计,一方面要考虑排查人员的专业水平或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取决于排查工作中所选择的排查策略。
1排查项目设计
1.1国外排查项目设计情况比较
国外公路安全排查通常着眼于道路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道路横断面、路面状况、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道路照明、道路防护系统与道路景观等方面。表1列举了不同国际组织或国家对排查项目的设置情况。
关于道路安全排查的内容,《非洲道路安全手册》给出了如下阐述:道路安全排查是一项标准化调查,旨在采集与现有道路特征(公路和环境特征)相关的指定数据。该调查不局限于对公路特征(例如,道路标线/标志设置、排水系统、道路安全防护系统,等等),还要采集道路及其沿线开发信息(例如,道路线形、沿线开发等)。道路安全排查还记录个体能够怎样感知和使用道路方面的信息(例如,易读性与自解释性、沿线环境的单调性、速度选择,等等)。[1]
1.2公路安全风险排查清单
公路安全风险排查主要内容应当包括道路几何特征(横断面、线形与交叉口)、路側特征、路面状况、路段交通服务设施等。交通安全设施状况排查的排查任务主要是调查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状况,主要看这些设施的设置状况以及是否能够在特定情形下发挥作用以及产生期望的效果。因此,应当将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状况融入到上述大类特征及其细目特征中,不再单独设置。如表2所示。
在对现有道路进行安全风险排查的过程中,除了着重观察静态交通设施的缺陷或问题,还可以观察到机动车驾驶人的各种危险行为(例如,强行超车、超速、闯红灯、不让行行人等)以及易受伤害道路用户交通行为特征(例如,老年行人、视觉受损行人以及儿童过街困难、电动自行车闯红灯等),这些交通行为特征暗示着现有道路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内在错误或者缺失。
2排查信息记录方式设计
公路安全风险排查内容以表格的方式,可将道路安全巡查过程中的大类特征和细目特征系统、详尽地列举出来。公路安全风险排查信息的记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目前,有的国家或国际组织采用纯文字记录方式;有的国家或组织采取符号记录方式;有些国家或组织采用以符号记录为主,以文字备注为辅的记录方式。表3比较了国外几个典型排查表记录方式的特点。
奥地利道路安全风险排查表采用了文字表述的记录方式,一旦发现道路安全缺陷和存在的问题,直接使用文字进行说明,同时兼顾了“高、中、低”风险等级的认定。其缺点就是,现场排查过程中需要书写的文字量较大。[2]
世界道路协会在《现有道路安全检查的道路安全排查指导方针》中提供的排查表是以问答题的形式系统性地列举了几乎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检查人员只要根据现场状况做出简单的判断,回答“是(√)”或“否(X)”就可以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做简要的文字说明。[3]编制问答题形式的排查表,需要由熟悉本地公路网情况的专家所构成的编制小组根据本地公路及其沿线环境特征,将各种特征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先行起草草案,再征求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警或专家参与意见。问答题形式的排查表的优点是,在排查人员经验不够丰富的情形下,能够系统性地排查道路安全缺陷;缺点是对排查出的问题未能显示风险等级。而且,排查人员往往会应付性地回答排查表中的各种问题,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动力。
SalvatoreCafiso等人(2006)在《改进农村两车道公路安全排查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手段》一文中,以欧洲委员会和意大利卡塔尼亚省资助、由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给予科技支撑的“本地农村道路危险地点识别与安全改进措施排序”(简称IASP)项目为依托,针对农村两车道公路,介绍了公路安全排查的“IASP”方法。在该方法中编制了两张排查表格,每张表格都分为A、B两个部分,A部分适用于现场填写,B部分既可以在现场填写,也可以回到办公室在查看录像资料过程中完成。第一张表格供前排座椅检查人员使用,A部分主要调查路侧特征、视距特征(线形特征),B部分主要调查进出口设置情况;第二张表格供后排座椅检查人员A,B两个部分,其中A部分用于调查道路横断面特征、路面状况;B部分用于调查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情况。另外,以1公里为排查区间,以200米为一个区段,IASP的每张风险排查表格分别设置了5个区段,且每个区段分别设定了用于认定风险等级的灰色单元格(问题严重)和空白单元格(问题不大)。在对每个区段内的任何一种道路特征进行排查时,可以根据现状,在灰色单元格或空白单元格内作标记。[4]IASP风险排查表的特点是,现场记录简单(只是在相应单元格内做出“标记”即可,不需要文字说明),而且对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有所区分;缺点是填写该表格时不要求文字说明,可能会遗漏某些关键信息,这是因为填写表格中仅凭“标记”只是区分了问题的大小,未能直接表述出问题所在。
在《非洲道路安全手册》的排查表中,对每一项排查细目均以多项选择形式进行了设计。排查人员只需识别出该排查区间的主体特征,勾选对应的“主体选项”就可以了。为了更为全面的记录细目特征,对于排查区间的非主体特征,如果需要特别说明,也可勾选对应的“例外选项”,并进行文字备注。《非洲道路安全手册》中提供的排查表,未设置风险等级评估。[5]
由于公路安全排查多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完成,因此,记录方式应当以符号或简单数字为主,需要文字特别说明的,再以简洁的文字进行备注。
3排查表的编制
排查表是公路安全风险排查的重要信息载体,在现场排查过程中用于系统记录道路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在记录缺陷和问题的同时,还应当基于判据对这些缺陷和问题进行现场风险评估。
编制排查表格,首先要保证排查项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应当全面系统地调查道路基础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状况,根据特定判据来判定各种特征下的风险等级。
排查表是在现场风险排查过程中以文字形式系统记录排查情况的最有用工具。排查表的项目设置与表格格式直接影响到现场风险排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编制风险排查表的要求是,①全面系统地设置排查项目;②以选项方式记录信息,需要书写的文字量尽可能少;③按照风险排查类别分别编制一般排查表、详细排查表和特殊排查表,其中特殊排查表又分为夜间版和道路施工版。
编制排查表前,首先应该明确此次排查行动所采取的排查策略。如果排查行动采取的是“以一般排查为主、以特殊排查为补充”的排查策略(一般情形下不再开展详细排查),则应基于细目特征对一般排查表进行内容设计。如果排查行动采取的是“以一般排查为基础、以详细排查为主体、以特殊排查为补充”的排查策略,则将同时需要编制以大类特征为主进行内容设计的一般排查表,以及以系统性设计为主旨、涉及若干特定道路要素的系列详细排查表。表4是排查表的分类。夜间排查表和道路施工排查表应当单独编制。为了排查表内容设计的系统性,适用于夜间排查的排查项目也可列入到相应的一般排查表或详细排查表中。
3.1基于大類特征的一般排查表编制
大类特征分类方法很多。特别是在未安排详细排查的环节下,大类特征和细目特征之间层次往往不够清晰。如果在进行一般风险排查时,同时安排了详细排查环节,则此时的一般排查应以大类特征排查项目为主,而且要在每一项大类特征下标明所包含的细节排查项目。在编制基于大类特征的排查表时,应将大类特征所包含的排查项目表现出来,这样排查人员在现场排查时发现的任何缺陷或问题,都可以找到对应大类特征,并且在对应的大类特征将问题用文字表现出来,对大类特征中没有问题的排查项目无需说明。同时,将排查出的问题,按照“高、中、低”判定安全风险等级。表5采用了较为粗略的大类特征分类方法,排查人员凭借经验,在排查过程中可以将发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并分别认定安全风险等级。
根据现场排查过程中信息记录的特点,在编制基于细目特征的一般排查表时,要把握好几个要点:一是在现场排查过程中发现的缺陷或问题需要有简要的文字记录,但是现场记录的文字量不要太大;二是要有风险等级认定,认定等级一般以“高、中、低”三级为宜;三是将道路特征分为两级即大类特征和细目特征,且分类特征要系统全面,尽量避免文字性补充说明,如表6所示。道路特征的分类方法很多,大类特征与分类特征是息息相关的。大类特征的数量越少,对应每个大类特征的细目特征条目越多。相反,大类特征的数量越多,对应每个大类特征的细目特征条目越少。表6中,只是列举部分大类特征及其相应细目特征条目,其中,细目特征条目还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一般公路特点进行调整。
美国联邦公路局的《道路安全审查指导方针》中提出,道路安全排查提示表的用途,在于帮助道路安全排查组识别潜在的安全问题,以确保它们不会漏看某些重要项目。道路安全审核提示表,即使是最为详尽的提示表,也仅仅当作一种提示。提示表不能够替代排查人员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将这些提示表作为应用知识和经验时的一个助手。道路安全排查表,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会覆盖所有的潜在问题和情况。[6]
3.3详细排查表的編制
详细排查应基于不同道路要素(例如,交叉口、桥涵、长下坡路或连续下坡路、多弯路、长距离隧道等)分别编制排查表。通常,可以按照路段特殊要素和平面交叉口分别编制详细排查表。在编制特定道路要素的详细排查表时,应当系统性地列举出与特定道路要素安全有关联的排查项目。为一线交警编制详细排查表时,除了保证排查项目全面、系统性以外,尽可能将所有具体问题都列举出来。排查人员在填写排查表格时,只需要回答是或否,只有在必要的情形下做简洁文字说明。
3.3.1路段特殊要素排查表
路段通常有曲线段、桥梁与涵洞、隧道和进出口等特殊要素,应分别编制排查表,如表7-1至表7-4所示。
曲线段排查项目:组合曲线段设计是否科学?平曲线或竖曲线对视距的影响问题;曲线段是否禁止超车?禁止超车标志或标线是否设置科学?曲线段是否按照要求设置了警告标志?限速标志或建议速度标志是否与线形特征相符合?弯道内的超高是否合理?曲线段内线形诱导设施是否齐全有效?下坡时是否存在视错觉?长下坡是否设置了减速设施或紧急避险车道?等等。
桥梁排查项目:桥梁设施状况(如路面完好状态以及桥梁栏杆的完好性);通行货车载重状况与桥梁限重的符合性;主桥区交通组织状态与桥梁线形特征的适应性问题〔例如,车道分界线(虚线间隔)是否与限速值相适应?允许同向变更车道是否安全?等〕;桥梁两端的交叉口交通组织是否有利于疏散桥梁上的车辆等等。
涵洞的排查项目:涵洞的净空高度是否满足所有车型通行?涵洞净空高度不满足大型车辆或重型车辆的通行条件时,是否设置了显见的限高标志和限高杆(或门架)?限高杆(或门架)与涵洞口之间的距离是否能够完全避免超限车辆对涵洞的撞击?涵洞口的立面标记是否清晰显见?涵洞口之前的一定距离是否设置相应的警告标志?涵洞的排水系统怎么样?等等。
隧道排查项目:隧道入口照明与驾驶人暗适应特征的符合性问题;隧道内照明与正常行车要求的符合性问题;接近隧道入口前路段车行道宽度大于隧道内宽度时的过渡段及其视线诱导设施设置问题;旨在控制车辆速度、超车、跟随行驶距离以及其它行为的交通标志设置与亮度问题;大型客车或重型货车规定使用右侧车道问题,等等。
进出口排查项目:按照进出口的类型来排查。路侧旁路进出口主要排查视距三角形内是否受到植物、公用设施以及其它构筑物影响问题;旁路让行控制方式以及减速措施合理性与有效性问题,等等。立交桥桥区匝道进出口主要排查出口匝道前路段交通标志与交通标线对有驶出需求驾驶人的引导问题(是否能够有效地避免强行并线现象?);入口匝道减速让行标志和标线设置问题;入口匝道与正在排查道路所形成的视距三角形是否存在障碍物?等等。
3.3.2平面交叉口排查表
编制平面交叉口排查表时,可按照是否信号灯控制,对无信号灯控制交叉口,或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分别编制应当排查的项目。如表8所示。对于无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排查项目:交叉口设置位置问题(交叉口是否位于曲线段?任意一个进口道对该交叉口的可见性);交通控制或标志标线设置问题(例如,各个进口道是否设置了预告前方有交叉口的警告标志,是否在次要道路上设置了减速或停车让行标志?交通标志设置位置或标志版面大小是否合理?);交叉口进口道速度控制问题(是否设置了减速丘、横向标线等促使车辆减速的交通安全设施);交叉口照明问题,等等。
对于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排查项目:交叉口的可见性或设置位置问题(任意一个进口道对该交叉口的可见性);交通标志设置问题(例如,是否设置前方有信号灯交叉口的警告标志,交通标志设置位置或标志版面大小是否合理?);信号灯设置与安装问题(例如,信号灯设置是否必要或存在什么问题?与信号灯可见性相关联的信号灯安装的方式、位置、角度是否合理?);交通信号控制问题(例如,左转相位、右转相位设计问题);交叉口几何布局问题(例如,交叉口及其附近是否存在旁路?交叉口是否为斜交?);交通渠化设计问题(例如,左转或右转车道设置问题、交通岛设置问题);骑车人与行人交通组织问题(例如,是否设置了自行车或行人专用相位?人行横道设置合理吗?自行车通行秩序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交叉口附近公交站点设置问题(公交站点是否对交叉口通行秩序存在显著影响?);交叉口照明问题,等等。
在交叉口频繁发生的危险交通行为或者突出的通行矛盾,充分反映了交叉口几何设计或交通组织设计的缺陷,这些缺陷有时是不太明显的。因此,在编制交叉口排查项目时,不仅要关注交叉口几何设计以及交通组织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同时还要关注在交叉口呈现的道路用户危险交通行为以及各种道路用户或各个交通流方向之间通行矛盾突出的现象。
4结束语
基于主动型方法的公路安全风险排查,在编制和填写排查表时,更多地依赖于排查人员的经验。编制排查表的目的就是旨在为排查人员提供公路安全风险排查的线索。即使是编制详细排查表,主导思想是针对特定道路要素的系统性排查,将所有与公路安全相關的问题项全部列举出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文中所提供的编制表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表格中列举的问题项还有待进一步斟酌。撰写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阐述编制排查表的思路,提供编制排查表的模板。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参考上述排查表,根据本地公路及其沿线环境条件,进行相应的修正。
参考文献
[1]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2014),ROAD SAFETY MANUALS FOR AFRICA Existing Roads: Proactive Approaches.p.7
[2] Friedrich Nadler, Birgit Nadler and Daniel Elias(2011),Review of the RSI schemes across European Countries, nast consulting, pp.60-61
[3] World Road Association (2012). Road Safety Inspection Guidelines for Safety Checks of Existing Roads,pp.34-51
[4] Salvatore Cafiso, et al.(January 2006), A Procedure to Improve Safety Inspections Eff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 on Rural Two–Lane Highways, The Baltic Journal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5]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2014),ROAD SAFETY MANUALS FOR AFRICA Existing Roads: Proactive Approaches, pp.81-100.
[6]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2006). FHWA Road Safety Audits Guidelines, FHWA-SA-06-06, p.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