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姚瑶
摘 要:全域旅游强调多产业、多领域与旅游业紧密联系、融合发展,文章基于此视角,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入手,以产业融合产生新业态为大前提,深刻剖析乡村旅游的需求关系,从功能布局、综合交通规划、服务设施提升、特色乡宿规划四个方面总结出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规划策略及方法,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案例,阐述这四个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发展恭城乡村旅游。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规划方法;设计策略
近年来,我国对乡村规划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乡村旅游以农村本土资源为依托,发展观光、休闲和度假等旅游活动,能有效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联动,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等[1]。因此将乡村规划和旅游有机结合,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探究多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规划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相关理论梳理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及特点
全域旅游是在旅游业与多产业、多领域、多部门关联的基础上的一种地域融合和空间认知延伸,目前,全域旅游正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深深地影响着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2]。全域旅游就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主,将区域内的各类资源优化整合,通过旅游与多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加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兴旅游模式,从整个区域的视角统一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规划,优化资源配置,使得旅游空间布局合理有序、产业链成熟进而具有丰富的旅游吸引力。
(二)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以休闲度假为目标,以乡村环境为旅游空间,以自然、人文、特色乡宿为吸引力的旅游方式[3]。原生态乡村环境和特色风情是乡村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而乡村旅游更是乡村经济增长、人居环境优化、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的重要力量[4]。国外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早并形成了健康的旅游模式,而国内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直到1988年首届荔枝节在深圳举办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5]。如何保证乡村旅游的发展不破环原生态的质感,让城市人短暂地回归一个质朴的乡村生活,是乡村旅游规划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基于全域旅游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策略
(一)基于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的功能布局策略
全域旅游在资源空间和长远时间发展认知上的要求更为突出[6],因此,规划者应站在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划分和安排基本结构[7]。对规划地的现有资源和潜力资源进行普查,对已开发和有待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统计,调查规划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将山水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划分为以观光为主要功能的片区,将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植广泛、种植基地较集中的片区结合乡村旅游建立田园综合体,通过田野调查法等途径挖掘规划区的历史人文,重视乡村独特的民俗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与艺术,合理利用节庆节事资源,按照一定地域范围的突出优势资源为核心发展类型划分功能片区,对片区资源进行整合,抓住资源特性在功能布局上体现片区优势。
(二)融合旅游线路设计的综合交通规划策略
融合旅游线路设计综合交通的目的是利用较短的游览时间为游客带来最丰富的、高质量的观景游览体验。布置合理的交通线,加强全域范围各个资源点、村落的联系,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旅游环境特点调整原有要素配置来优化线路。加大对主干旅游公路的投入,实现干线公路与主要旅游景点的联通,加强县城与景区、景区与村落次要景点的交通组织,实现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到主要乡村旅游景区、古村落之间的交通无缝衔接,提高乡村景点的通达性,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结合旅游服务配套需求的设施提升策略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旅游服务配套的需求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硬件支撑,创造优良的景观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维护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旅游区道路、停车场地、环境卫生、通讯设施等建设都需要与游客需求相匹配。
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田园风光的维护和乡村村落景观的修缮,从而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依托乡村生态结合旅游功能的融入,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设施数量与服务质量,需要重点完善道路、电力、互联网络、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给游客一个良好的旅游体验环境。
(四)以打造精品旅游区为目标的乡宿规划策略
依托规划区现有的乡村聚落及遗留的古屋民宅,进行修缮改造,在原址上融入地方风土特色,打造精品旅游服务,健全乡村旅游住宿設施体系。根据不同层次游客的住宿需求优化乡村旅游住宿设施结构,针对不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开发不同的住宿产品。针对观光型旅游产品,依托大型景区发展星级酒店;针对休闲型旅游产品,依托村寨内新建、改建的独立旅馆,要求卫生、舒适、经济实惠;针对生态型旅游产品,依托现有的乡村聚落及遗留的古屋民宅,进行修缮改造后建立民宿或提供农家乐餐宿服务。
三、恭城瑶族自治县乡村旅游规划案例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桂林市的东部,东与富川瑶族自治县、湖南江永县相邻,南与钟山县、平乐县相接,西临阳朔县、灵川县,北接灌阳县。恭城县境内现有16个中国传统村落,人文底蕴深厚,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资源空间分布引领下的功能布局规划
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密集,空间布局呈“集聚态”格局,其乡村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恭城全境,但又相对集中,较为成熟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恭城县城区及周围,可达性强。环恭城县城旅游资源集聚带以自然风光和现代乡村聚落为主;西岭镇和平安乡以桃花林、溶洞群为主;北部的嘉会镇、龙虎乡、栗木镇和观音乡以民俗风情、田园种植为主;而较为偏远的三江乡具有原生态的瑶族风情。结合恭城的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状态,将恭城县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总体定位为“一核一带两心四片区”的空间结构形态。其中,“一核两心”体现了恭城乡村旅游综合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一带四片区”则体现了恭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共同构建恭城县乡村旅游“突出一个极核、打造一条旅游带、集聚两个服务中心、联动四大片区”的发展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