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月
《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最负盛名的一首,突出地体现了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和技巧,标志着他的钢琴音乐创作达到顶峰。它为广大钢琴专业的朋友所熟知,至今仍被列为必练曲目之一。《黎明》奏鸣曲最能体现贝多芬的创作技巧和思想灵魂,体现出创作技术之高超、演奏技能之灵炫。无论是曲思结构还是演奏技巧,《黎明》奏鸣曲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辉煌的发展。《黎明》奏鸣曲总共分为三个乐章,本文以《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其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
一、《黎明》奏鸣曲的曲式结构
《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表现出自然界中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强烈喜爱。《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是有活力的快板,分为四个部分,即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显露出贝多芬钢琴技巧的卓越进步,是贝多芬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多部钢琴曲,作品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其每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也有所不同。《黎明》奏鸣曲诞生于创作中期,贝多芬将其献给朋友冯·瓦尔德施泰因伯爵。该作品运用很多力度的强烈对比和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演奏技巧华丽,演奏效果辉煌,使得钢琴演奏技术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扩大,这些都与前期作品形成明显的反差。
(一)呈示部(1~86小节)
《黎明》奏鸣曲的呈示部分为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1~13小节是《黎明》奏鸣曲的主部,其主调是C大调,以低音柱式和弦弱起开头,第4小节开始出现高音,与开头形成鲜明对比。从第8小节开始,《黎明》奏鸣曲的主调从C大调转向C小调,由主题旋律向十六分音符旋律过渡,12小节处出现C大调的全终止,后边又接了一个开放的结束。14~34小节是主部与副部的连接部,调性转回到C大调,从开放松散的八分音符过渡到连接紧密的十六分音符,回到原始速度,主部结尾由渐慢处理转向突然起速,给人急促、紧张的感觉。35~50小节是《黎明》奏鸣曲的副部,调性转到E大调,高音声部以柱式和弦进入,直到第42小节高音部过渡到三连音形式才结束。50~86小节是《黎明》奏鸣曲的结束部,音乐动机加入很多新材料,50~86小节采用模仿、模进、重复等发展手法,第62小节左手又出现柱式和弦演奏,应注重十六分音符的均匀连贯性和顆粒感。74~86小节强弱变化明显,由强到弱的变化给人一种结束的感觉,调性结束于C大调。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注意高音的连贯性和均匀性,保证声音清晰柔和,同时要注意速度是否稳定和情绪变化。
(二)展开部(87~155小节)
《黎明》奏鸣曲的展开部依旧采取呈示部的音乐素材,和弦扩大,运用发展的手法,形成发展的段落。展开部分为引入部分和展开部分。引入部分是87~89小节,动机缩减,旋律在高低音区来回流动,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力度出现明显的强弱对比,给人一种紧张的急促感,旋律清脆悦耳。展开部分是90~155小节,主要采用三连音的演奏形式,旋律逐渐升高,逐渐递进,将音乐推向高潮,回到音乐主题,为再现音乐做好铺垫。在练习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控制演奏速度,不能太快,以便把握复杂的演奏技巧和情感变化。
(三)再现部(156~249小节)
《黎明》奏鸣曲的再现部是156~249小节。156~170小节是主部再现,与呈示部相比,主部再现内容变化不大,只是结尾处稍做变化。171~195小节是连接部再现,调性为A小调,171~181小节为原样再现,182~195小节属于变化再现,调性和和声变化明显。196~211小节是副部,调性转为A大调,旋律进行以柱式和弦和三连音为主。211~249是结束部,材料、结构和呈示部大致一样,但是调性变化明显。旋律从三连音开始到第223小节出现柱式和弦,演奏时要突出左手和弦,与之前左手十六分音符形成鲜明对比。
(四)尾声(249~302小节)
249~302小节是《黎明》奏鸣曲的尾声,分为三个部分,249~283小节是引入部分,284~295小节是中心部分,295~302小节是结束部分。引入部分主要采用主部材料,中心部分沿袭副部主题的素材与结构模式,结束部分同样采用主部材料,其调性全终止于C大调。演奏力度逐渐加强,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达到进入尾声的良好效果。
二、《黎明》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一)音阶、琶音的跑动技巧
《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大量采用音阶和琶音的弹奏技巧,主题刚开始就以音阶式的跑动出现。演奏时,右手要保持放松,才能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放松手指和手臂,加大指尖和掌关节的力量。除此之外,三连音、十六分音符的演奏要均匀流畅,强弱对比要鲜明突出。
(二)力度的变化
整个乐章力度变化很大,演奏时必须有足够的力量,但绝不能生猛地敲击、砸琴,手要有力地支撑住,将力量送到指尖,达到饱满的音响效果。全曲用PP的力度开始,暗示着黎明的到来。《黎明》奏鸣曲中,很多地方采取渐强、渐弱的处理方式,只有做好强弱力度对比,才能使音乐富有生命力。
(三)音色的控制
整个乐章力度变化十分多样,因此要注重音色细节把控,做到主题突出,强而不躁,弱而不虚,层次分明。
三、结语
《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是贝多芬音乐创作体裁的重大突破。这首奏鸣曲展现出贝多芬内心的情绪变化,具有鲜明的节奏对比和强烈的情节冲突,表现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当时,贝多芬深受病痛折磨,二者可谓对比鲜明。贝多芬从万物复苏的大自然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最终创作出触及灵魂的《黎明》奏鸣曲,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