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楠
有关音乐素养的相关问题历来受到音乐界,特别是音乐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而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素养该如何衡量的问题却较少涉及。本文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素养如何衡量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就何为传统、何为中国传统文化、何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素养的衡量以及传统音乐文化带来的启示意义作简要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何为传统
“传统”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它最早记载于《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当中,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它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響和控制作用。因此,传统具有历史继承性,积极的传统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保守和落后的传统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阻碍作用。
(二)何为中国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它具备以下两个特点:首先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它可能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原因而有所改变,但总体上某一事物的发展没有中断过;其次是它应当具备显著的民族特色,是一种中国所特有的,与世界其他各民族所不同的传统。比如诸子百家、十二生肖、传统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字汉语、传统中医等都属于中国传统的一部分,都是中国所特有的传统文化。
(三)何为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学者王耀华先生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一书中对其下了定义:“它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笔者认为,该定义的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本民族固有方法是指中国传统音乐大部分是由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或外出经商的过程中自己创作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抒发自身感情的一种创作方式。它与西方规整性的创作方法不同,有较大的随意性。其次,本民族固有形式主要是指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形式,在中国音乐上千年传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古老的乐曲都是通过这种形式得以保存的。最后,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是指中国音乐所特有的五声音阶及其调式结构,它是一种由两个相隔大二度的音程所构成的四度三音列,这是中国音乐所特有的形态特征。学者王耀华下的定义中的这三点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是中国音乐区别于西方音乐的必要参考。
二、中国传统音乐素养如何衡量
音乐素养是广大音乐学习者必备的,它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个方面。这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基本音乐素养的条件。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素养的衡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具备丰富的传统音乐知识
要对传统音乐这门学科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具备丰富的传统音乐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它是人们开展一切研究的基石,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实践中的任何发现也就无法得到印证。因此,大量的理论学习对于音乐学习者日后的研究工作是大有裨益的,这同样也是一名传统音乐学习者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
(二)对传统音乐有正确的认知
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语言、记谱法、演唱与演奏方式、传承方式等方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音乐体系与西方音乐体系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音乐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地域性,它具有单音节语言声调感和语言音色变量的特点,这充分显示在中国音乐的地区性方言风格、歌唱风格以及演奏风格中,这是西方音乐体系及基本理论所不能包含的本质素养。
就记谱法来说,中国自古就有燕乐半字谱、古琴减字谱、工尺谱等。它与西方五线谱不同的是,它只是单纯地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属于“虚灵”的空间转码形式,其谱面并不能表现出实际的演奏效果,不同的演奏者会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不同理解而演奏出不同的风格。而西方音乐则使用了固定记谱,是一种“写实”的空间转码形式,人们可以根据谱面的内容想象出某一作品的实际演奏效果。
再如,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是以口传心授为主,是一种活态的、主体间的传承,而西方音乐则是一种理性、书面逻辑的外显。这可能与中国音乐艺术精神的文化意义有关,即中国艺术倾向于人文,而西方艺术倾向于科学。以中国的戏曲为例,拿到一份戏曲乐谱时,演唱者如果单纯按照西方音乐体系中视唱练耳的方式去演唱,听众就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而这就恰恰引出了中国戏曲音乐的魅力所在——腔调和韵味。也就是说,一百个人可能会有一百种唱法,这不是通过简单地谱面信息能够表现出来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传统音乐有它自身的特点,人们不能用西方音乐观念去审视中国的传统音乐。因此,对于传统音乐的研究,学习者应时刻把握好它的音乐特点,最主要的是要理清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差异性,要对传统音乐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特别是对于演唱与演奏的学习者来说,更应该要把握好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笔者认为,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传统音乐知识外,这是传统音乐研究者必须具备的第二项基本素养。
(三)在实践中学习传统音乐知识
此处的“实践”主要是指田野调查,具备在实践中学习传统音乐知识的能力,这是对于传统音乐研究者来说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养。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研究中,最终又以实践中的新发现来指导理论。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往“扶手椅”式的研究方法,使研究者能够深入田野,近距离地与民间艺人接触、学习,从不同的角度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也会让研究者对传统音乐中的腔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
三、传统音乐文化带来的启示意义
(一)民族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又能培养出不同性格的族群,因此,大力发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某一地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笔者正在做有关南曲曲牌“甘州歌”的相关研究,该曲牌与甘州本地之地名相关,因此,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弘扬甘州本地的音乐传统,增强甘州人民的音乐文化认同感,对弘扬和传承甘州地区的音乐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种族虽无高低贵贱,但传统文化却有优劣之分。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催人奋进,使人向善。特别是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传统音乐越来越不被重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化。因而,部分人崇洋媚外,认为西方文化优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就被置于此种境地,难道不应值得当代大学生群体深思吗?笔者认为,重视传统文化应从听觉入手,要让大家发自内心的喜欢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及特点,体会它的魅力所在。故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千年来形成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而传统音乐则能为其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笔者认为,应让传统音乐进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们为拥有这样的文化资源、文化传统而骄傲,这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
四、结语
本文是笔者在《音乐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中所作的一次主题演讲,借助此次机会,就如何衡量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素养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最终将其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要具备丰富的传统音乐知识;第二,要对中国传统音乐有正确的认知;第三,要在实践中学习传统音乐知识。笔者希望通过该论文的撰写,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认知。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张晓楠(1995-),女,甘肃张掖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