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牛路菁
(大连理工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件中明确提出“办好网络教育”,“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发出了要“达成优质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满足学习者、教学者和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的号召。可见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网络教育从1994年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发展到如今的68所现代远程教育学院,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网络教育环境不断改善,总体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网络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一些问题,例如网络教育主要通过网络来实现教学过程,教师与学习者在时空上可能存在不同步现象,这就造成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被忽略、师生之间交互性差等问题。诚然,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非常重要,但这些问题的解决更需要利用设计学方法,将焦点重新聚焦到“人”身上去,提出能够优化网络教育中用户体验的新方法、新思路。基于此,本文提出以场域理论为指导,在对网络教育场域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适用于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交互设计策略,希望能为设计师提供一些借鉴,也为今后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交互设计提供方向,使其更具原则性与系统性。
我国目前对于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总体来讲尚不完善,虽已有一些高校针对网络教育设置了课程论坛等形式的交流方式,但这些形式距离一个系统完整的虚拟学习社区还相去甚远。且目前国内对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或教育技术领域,虚拟学习社区经历了Web1.0、Web2.0、Web3.0时代,Blog、Tag、RSS、Wiki和SNS等工具逐渐得到整合应用,在技术层面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在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当中,网络交互及其相关学习支持服务才是其灵魂和生命所在,是虚拟学习社区的第一要素。在虚拟学习社区设计的过程中,只过多关注技术领域,就不可避免地会忽视或带来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并说明了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当某一层次需求被满足时,人们的需求会逐渐向高层发展。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既要满足人们的低层次需求,也要关注到人们逐渐过渡到的高层次需求,关注到人们的情感因素及其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由此分析现今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或平台的设计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平台交互体验的缺失
图1 网络教育师生交互关系图(自绘)
如前文所言,国内对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技术层面,鲜有设计学领域的研究,从而忽视了学习者使用网络教育平台时的用户体验因素。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到完善产品的功能性,使之方便易用,满足学习者最基本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审美体验等高层次需求。因此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网络教育平台的信息架构是否符合用户认知习惯,操作流程是否顺畅;界面设计是否符合用户对于美的追求等等,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否则将难以提升用户学习效率,达成“优质的个性化学习体验”。
2.情感交流体验的缺失
目前国内网络教育授课方式大多依然遵循老师制作课件—上传到平台—学生点击课程进行学习的流程,这样一种已经形成范式的操作流程看似方便,实际上却忽略了学习者需要得到沟通的社交需求及尊重需求,忽略了学习者作为一个自然人天生所需要得到的情感关注(图1)。因为网络教育的异时异地性,师生及生生之间不能及时进行沟通,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孤独感,此外,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也不能及时进行解答,学习者易产生挫败感。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在传统课堂上已经引入“弹幕”的形式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而网络教育方面对此问题的解决方式依然是设置课程论坛等形式,交流方式十分单一,且不能从根本上关注到学习者的情感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只有对用户进行细分,做出针对性分析,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网络教育环境下的学习主体是成年人,其学习特点、学习时间及学习环境等均与普通学生存在很大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成年学习者来说,学习自主性及目的性较强,但因其在社会网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又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在学习过程的设计中能够对成年学习者进行持续性的知识激励。再比如成年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在学习过程的设计中就要相应地增加实践内容。然而目前国内高校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大多没有对成人与普通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出差异化分析,而是将普通学生的学习过程直接应用在成年人身上。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为例,其架构较为全面地涵盖了普通学生学习及教师管理的整个过程(图2),然而这样的设计未免泛化,没有将人群进行细分,精准定位。若不能全面考量成年人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就很难为成年人提供真正需要的学习支持服务。
“场域”概念由著名的法国社会学大师布迪厄提出,他认为,在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中,有着大量的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存在,这些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整个宏观社会世界便是由这些客观关系所构成,场域则是“在各种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在谈及“场域”的概念时,布迪厄强调“社会科学的真正对象并非个体,场域才是基本性的,只有将研究客体置于关系系统中才能把握问题的根本所在”。布迪厄的场域概念,不能理解为被一定边界物包围的领地,也不等同于一般的领域,而是在其中有内含力量的、有生气的、有潜力的存在,并基于这种思想研究了美学场域、法律场域、文化场域、教育场域等。布迪厄认为“根据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
网络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线下教育方式,是一种由线下发展至线上的新型教育形态。网络教育一方面有网络技术作为支撑,一方面包含现实教育环境中的所有角色。网络的互动性、虚拟性、多元化使网络教育中的人往往有多重角色,比如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既是管理者也是使用者等,因此我们在界定网络教育场域时应该突出“网络化”和“网络人的多元化”的阐述。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将网络教育场域(Webbased Edueationfield)界定为:网络环境下教育者、学习者、管理者及参与者通过一定的交互方式,相互之间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宗旨的多元、动态客观关系网络。
本篇论文将在对网络教育场域维持条件——运行动力、组成要素、系统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交互设计策略。(图3)
通过归纳总结前人对于虚拟学习社区包含要素的研究,基于网络教育的环境,提出网络教育场域虚拟学习社区包含要素有:网络教育环境、活动主体和社区意识等。网络教育环境包括网络硬件设施、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资源以及开展教学活动所需的其他支撑环境。活动主体已经在前文中做出论述。社区意识包含社区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等,是区别于一般网上学习群体和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及重要情感因素。有了社区意识的存在,活动主体才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虚拟学习社区及社区中的活动主体才能更好地共同发展。因此,虚拟学习社区组成要素就决定了注重社区意识的培养应是其交互设计应有之义,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活动主体的情感需求,注重利用方式方法建立其活动主体之间的多样化沟通渠道,消除学习者的孤独感,建立一个让活动主体有归属感的虚拟学习社区。
图2 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学生与教师系统(他引)
图3 网络教育场域维持条件(自绘)
系统结构,是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秩序。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结合网络教育场域的组成要素研究,总结出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系统的总体结构基本包括三个层次,即基础物理资源层,主要是为整个虚拟学习社区平台提供物理支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间信息管理层,包括用户资料信息管理、学习档案信息管理、考试成绩管理等方面;输出服务功能层,包括缴费通道、课程选择、交流论坛等方面的内容。而我国已有的一些虚拟学习社区目前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无论是在中间信息管理层还是输出服务功能层面,内容都有所欠缺。因此,设计师应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对不同活动主体的不同需求进行具体分析,重点关注学习者需求,进而基于用户需求对系统结构中的中间管理层和学习功能区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功能模块以及操作流程做出逻辑梳理,建立一个功能完备,能充分满足学习者学习要求的虚拟学习社区。
没有动力的存在,系统内部及其组成要素之间就不能正常运转,动力为系统源源不断地运转提供可能性。根据网络教育场域的概念,网络教育场域中的活动主体应该包括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者、学习者以及管理者等。所以对场域运行动力的研究应以网络教育中的活动主体为中心展开,即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者、学习者,管理者(以下统称为活动主体),对活动主体的心理场及环境场进行分析,心理场包括活动主体的个人信念、目的、情感及能力素质等,环境场包括活动主体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等,正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压力、个人目的等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虚拟学习社区得以存在、运转以及持续的动力。因此设计师应对社区的动力因素展开调研,全方位把握学习者的学习目的、自身能力素质以及成人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从而深层次剖析网络教育场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交互关系。建立起一个沟通顺畅,场域中动力能够正向运转,能对人不断产生激励作用的虚拟学习社区。
综上所述,国内对于网络教育背景下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已有研究,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虚拟学习社区变化性较少,未能紧跟时代变化,结合学习者特征,从学习者的用户体验出发为其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所以利用交互设计方法弥补虚拟学习社区的不足之处是很有必要的。而场域理论当中对于网络教育领域的关注,对于其结构特别是活动主体的剖析,为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交互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建立起交互设计策略,使虚拟学习社区在构建的过程中更具原则性与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