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生长“三步曲”
——以《推和拉》为例谈促进低年级学生思维生长的教学设计

2020-06-23 07:09江苏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丁晓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拉力概念动作

江苏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 丁晓华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思维能力的发展有赖于学习主体对信息的收集、理解、整理和运用。低年级学生处在前运算向具体运算过渡阶段,思维主要借助感知动作内化形成表象而体现。基于低年级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通过有体验的活动设计、有逻辑的问题设计、有结构的项目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贯通力,进而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本文以《推和拉》为例,浅谈促进低年级学生思维生长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有体验的活动,让思维的生成有起点

有效的信息收集是思维形成的前提,思维的实质是对信息的理解与加工,没有信息的积累,思维就没有载体。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一切理性思维都是以身体活动和经验为基础”的。Gibbs认为:“人们对身体的主观感受和身体在活动中的体验为语言和思维部分地提供了基础内容。”处在前运算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低年级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以直观感知为主,他们获得信息的方式需要建立在直观的认知体验中。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依赖于我们各种各样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来自我们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能触发学生体验的活动,有助于他们通过多感观的调用感知事物,积累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对相互关系进行理解的有效信息。

1.模拟枪战,体验推拉过程

推和拉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推和拉的行为有一定的认识与体验,但要直接用语言来描述这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度较大。推拉式水枪是当代学生的必备玩具之一,在课上用水枪模拟水战,简单易行,学生也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玩的过程中,“推”和“拉”这两个动作被充分运用,使学生对推和拉进行深度体验,为学生抽取关键动作,感知力量运行方向,形成语言描述做好铺垫。

2.拉力比拼,感知力量大小

推力和拉力有方向,也有大小,建立推拉的概念可以用行为化语言来进行描述,但力是一个抽象概念,力的大小也会因个体差异而造成表述上的差异。笔者在比较拉力大小的环节中,设计了使用三根橡胶带让学生进行拉力大小比较活动。这个设计有两层用意:一是让每个学生感知拉不同根数的橡胶带需要使用的拉力不同,让学生体验拉力大小不同,形成力量大小的内感知;二是通过组内同学的比较,感受到不同的同学拉力不同,形成外感知。通过主体内感知和对比外感知,学生对“力的感知”“力的大小的感知”都有了深刻的认知,为建立在力及力的大小上的思维推进打好了基础。

3.互动游戏,领会推拉作用

本课在学生对推拉概念及推力拉力大小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推拉互动游戏,这一活动设计既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有概念,同时也为分析推拉的作用及在推拉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物体运动现象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认知活动是思维对感观在环境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的操作,模拟枪战、拉力比拼、互动游戏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有内在逻辑的体验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获得特定的体验,形成特定的记忆,为后续的思维活动积累素材,使思维活动有生长点和连接点。

二、设计有逻辑的问题,让思维的进程有支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并非简单的信息加工过程,需要一定的支架帮助学习主体实现主动构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主要借助人类对世界的共识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世界的基本认知,在确保学习者主体的前提下,学习活动必须有一个引领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以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经验可以是知识型的,也可以是体验型的,可以是教师的,也可以是学生的。低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由于言语的丰富性不够,思维的关联性不强,所以低年段学生的经验往往表现在更多的体验上面。要促进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的完善,教师要做出适当的引导,通过有逻辑的问题,搭建思维的框架,指引他们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有序的组织与链接,形成自己的理解,发展自己的认知,并与普世认知达成共识。

1.序列发问生成概念,让思维有条理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有内在逻辑序列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思维片段,引导学生提取感性体验,用语言串联动作,形成思维链条,促进概念生成。水枪怎么玩?吸水要做什么动作?拉什么?往哪里拉?发射要做什么动作?推什么?往哪里推?推、拉这两个动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对问题的应答,“推”“拉”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因体验性动作的伴生而形象化,因动作程序的关联而系统化,这样的序列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主动建构,更有助于对概念的深度理解。

2.导向生活运用概念,让思维有延伸

对概念的巩固,笔者用了两组问题推动学生思维的进程。①横向推动。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推?哪些地方要用到拉? ②纵向推动。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推拉图,提问:找一找,图中有没有推和拉?说一说,谁在推?推什么?推后发生了什么事?谁在拉?拉什么?拉后发生了什么?横向推动,让概念扎根于更宽泛的生活空间,有助于学生识别。纵向推动,让语言对推拉过程有精准描述,有助力于学生应用。这两个维度的思维推进,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刻的认知。

3.双向思考活化概念,让思维变灵活

本环节出示了两个活动场景:一个是女生手搭在半开的抽屉上,一个是男生手搭在半开的门上。针对场景教师提问:猜一猜,是推还是拉?想一想,怎样做是推,怎样做是拉?这个环节指引学生活用概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想定义为推,可以用推的概念和动作序列进行描述;想定义为拉,可以用拉的概念和动作序列进行描述。这一环节的活动设计不仅在于活用概念,更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启发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的认知由碎片走向系统,由抽象走向形象,由单一走丰富。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顺着系统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的方向发展。

三、设计有结构的项目,让思维的线条成体系

知识可以零散地孤立存在,也可以通过有结构的整合形成系统。现代脑科学发现,人脑就像一个仓库,系统的知识有助于记忆与提取,而零散的知识则容易遗忘。知识的实质是思维的线条,通过设计有结构的项目促进学生应用知识,有助于知识形成体系,更有助于思维的生长,发展学生的审辩思维和贯通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1.游戏设计,根据内涵找外延,促进思维发散

本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对“拉和推”“拉力和推力”以及“拉力和推力的大小”等概念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实施的,要求学生“用推或拉设计出一些好玩的游戏”。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将概念的内涵嵌入生活背景之中,丰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让思维与情境进行了有效链接,提高了思维的长度与广度。

2.问题解答,关注外延找内涵,引导思维深入

本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如图)。

引导学生思考:“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推、推力、推力的方向、推力的大小、发力主体、移动物体以及合力等概念,需要思维整合的容量较大。解答时需要学生对情境信息与概念内涵之间的关系层层厘析,有机整合。低年级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适度的发问及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接通思维链条、搭建思维体系,使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项目设计,为学生提供需要一定思维容量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低年级学生处在感性认识阶段,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以自我体验为主,具有直观性、不连贯性、个体差异性等特点。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实质就是学生认识从无到有、从零碎到系统的过程。通过创设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知世界;设计有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零碎的信息有机整合;设计需要一定思维容量的应用项目,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等操作,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思维水平也会提高。

猜你喜欢
拉力概念动作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动作描写要具体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