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云龙
(昆明市石林县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2200)
便秘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将患者分为无器质性病变以及有器质性病变,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中老年发病率高,若患者便秘时间超过6 个月则为慢性便秘,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个体精神因素、饮食均有密切的联系[1]。本次研究为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促胃肠动力药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比较我院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90 例单一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治疗患者与实验组90 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患者单位时间预后情况。
实验组90 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40 例,女50 例,年龄34 岁~58 岁,平均年龄(43.12±1.12)岁,病史7 个月~13 个月,平均病史(10.34±0.12)个月。对照组90 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39 例,女51 例,年龄在32 岁~57 岁,平均年龄(43.11±1.21)岁,病史7 个月~12 个月,平均病史(10.11±0.11)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史等三项指标经统计学验证无显著差异,P >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持续6 个月及6 个月以上,出现排便费劲、排便量少、大便干结,便后不爽等症状。(2)肠镜检查显示患者结肠、直肠、肛门均未出现器质性病变,均确诊为慢性功能性便秘。排除标准:(1)排除参与本次研究前两周私自服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解痉药等其他治疗性药物患者。(2)排除肠镜检查发现结肠、直肠、肝门器质性病变患者。(3)排除合并严重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患者。
对照组患者单一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效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5)治疗,莫沙必利患者每次口服给药5mg,每日给药三次。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151124)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每次口服给药3 粒,每日给药三次。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通便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持续给药1 个月后病情改善情况,若患者每日排便一次,排便不费劲,则表示治愈。若患者排便次数增加,二日一次,便质变软,排便不费劲,则表示病情好转。若患者排便次数未增加,腹胀、排便量少、便后不爽则表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好转率的和。
数据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给药后24h 内通便以及24h ~48h 通便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内通便情况[n(%)]
实验组持续给药1 个月后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无效例数分别有45 例(50.00%)、44 例(48.89%)、1 例(1.11%)。对照组实验组持续给药1 个月后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无效 例 数 分 别 有41 例(45.56%)、40 例(44.44%)、9 例(10.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89% VS 90.00%),χ2=6.776,P <0.05。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常用药物治疗为促胃肠动力药物,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调节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神经功能,加速胃肠蠕动能力,以促进胃排空,从而达到缓解患者腹胀、便秘症状[2]。胃肠动力药物的使用可对胃肠道间肌肉神经元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促使胃肠道内壁的神经丛节后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以致患者胃肠平滑肌收缩。但粪便长期堆积于肠道,可对肠道内菌群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认为肠道内微环境的改变也是慢性功能性便秘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应用双歧杆菌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这主要是优于肠道菌群中主要菌群为双歧杆菌,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合成需要饮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双歧杆菌正常合成对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3]。当双歧杆菌含量减少时肠道内有害菌群数量会相对升高,肠道内有害菌群大量繁殖,可释放大量毒素,肠粘膜吸收相关毒素后造成肠功能紊乱。本次研究显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促胃肠动力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给药后有64.44%的个体在24h 内通便,有33.33%患者在24h 至48h 内排便,给药后48h 内顺利通便个体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持续给药1 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8.89%,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促胃肠动力药治疗疗效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